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8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2011年人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全攻略全新版(一路陪你走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6 09:0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目录:
1,人大国关的考研比例问题
给大家形象的比喻:国政坐两桌,国关坐一桌,外交坐一桌

2,2010年人大国关学院考研题目分析与2011年考试准备对策
自己准备考试一年,帮助别人考试一年,两年的心得应该能供你做个参考

3,你可以考虑的资料
一年的老店,十足的成绩,不断更新、紧贴变化的资料,我很荣幸现在卖新资料的新力军中不少买过我的资料。

4,复习前期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三跨,你三跨,我没自信,你也没自信,面对艰难险阻,我会高喊:把握基础

5,复习后期应该注意的问题
反对重复劳动,反对自我摧残,我要天天向上,越学越爽

6,我的考研故事
因为激励了很多人,所以希望触动下你。
自己能一路走下来,动力始终盖过了压力,我不需要去证明什么,只是为了一个单纯的梦想,所以当我在努力实现它的时候,我无怨无悔,学得很累但活得轻松。

7,复试是什么样子
我的一句好话,复试不是考知识,是考状态!!



第一章        人大国关的考研比例问题

总是会有同学向我提出这个录取比例的问题,我也总是给出同样的答案,我今天先利用这个平台认真的仔细的回答下这个问题,是我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我当初报考的时候就没考虑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三个专业竞争都很大,我对外交这个词有好感,我就报了。
今年人大研究生院的官方网站《2009年内地硕士生报名录取简报》上披露:外交学报名73人,录取14人。大家一眼乍看这个数据会觉得录取比例很大嘛,但我要告诉大家,我参加复试的时候就五个人(我们五个最后也都录取了),这说明另外九名同学是走的保研和推免的路。所以,你不知道这个事,你就被这个数据骗了,还以为外交招的人多。
那是不是年年情况都如此呢?人大同学告诉我,显然不是,去年考进来的人要多一些。

我这么啰嗦,只想告诉大家,你去研究那些数据那些比例,意义不大。这些数据或许会骗你,而且去年的数据并不能告诉你今年的形势,因为报考的人数在变,保研的人数在变,录取的人数也在变,这不是谁可以决定或推测的,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执着于这个比例,还是脚踏实地地去攻书本。

很多人总是不满意我上面那个笼统的回答,所以我再直接点,三个专业(国政国关外交),国政招的人最多,国关次之,外交最少。我们一个班吃饭,国政坐两桌,国关、外交分别坐一桌,就是这个样子。这不是多深奥的数学题大家不用在这儿算来算去了。
我直白地再回答,三个专业无所谓考哪个,你能占点比例上的便宜。招的人多考的人也多,招的人少考的人也少,基本上三个专业差不多都是十来个人取一个。

我希望大家相信:如果你努力了,你就是成功的那一位,不管是10个招1个,还是100个招1个,你始终都会是成功的那一个。

2,2010年人大国关学院考研题目分析与2011年考试准备对策
自己准备考试一年,帮助别人考试一年,两年的心得应该能供你做个参考

前言一句:我有一个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铺张浪费地复习!!
2010年对于考人大国关学院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应该说,这一年从题目的设置、出题的风格、考试的深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事求是地讲,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同学提高了难度,但是如何来认识这一变化,我觉得我们需要冷静和全面的认识。

我想首先强调一点,就是考研始终考察的是基础,立足的是基本的教材,2010年出现的变化是不是一个整体趋势性的变化还有待观察,因为专业课的命题并不像英语、政治公共科目的命题那么有组织有系统有提纲有范围有连贯性,存在很大的变动性。今年可能是A老师命题,当他命题的时候正好放了本什么学术杂志在旁边或者他最近正在准备搞那方面的研究,所以出题的时候就出现了什么什么,明年可能他出国了,换成了B老师,或者他明年又在关注什么别的问题。
所以,我们不能算八卦,也不能咬死说今后的命题就是一个什么样子,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根据近十年的考题和现在人大的特色教材和主力老师来分析,强调基础,抓住核心,脚踏实地,以不变应万变!

政治学方面。
我还是想强调以杨光斌老师的《政治学导论》为纲,虽然今年的考试在深度上有所加强,但请各位注意考试的内容在政治学导论中都是有所涉及的,这些概念在政治学导论这本书中都找得到,只是说某些知识需要我们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就我掌握的信息来看,从不变应万变的角度而言,今年备考杨老师的教材应该还是要占据首席位置,而且他的论文和访谈仍然应该成为我们把握命题方向的一个重要参考。我在考前给大家列出的杨老师的论文,我相信没有人敢在今年的备考中忽略它的价值。
今年论述题的第一道,议程设置。其理论在《政治学导论》224页摆着,杨老师在《公民参与和当下中国的治道变革》(我的预测中提到过这篇文章)《走出理论实验场,建构本土政治学》(社科院的一个访谈)中对这一问题有所涉及。
今年论述题的第二道,多中心治理与国家主导型治理。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公共治理这一章节考论述题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今年恰恰在这一章出了道大题,其实,在此出题可以说也是顺理成章,还是《公民参与和当下中国的治道变革》这篇文章,我相信如果仔细研究这篇文章的话,答这道题事半功倍,如果有心的同学曾经看过杨光斌老师的《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中国的政治发展》这本书的话,难题就不是难题了。
针对今年的考试变化,我有以下的重点提示:
1,        把政治学导论这本书看厚,每章之前的“重点问题”一定要充分教材上的知识加以回答,不足的地方充分参考其他的教材或杨老师的文章。
2,        基础概念掌握全面,应对名词解释。今年考察了人名,这是一个新动向,值得关注。
3,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比较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这三面的知识,应该是在充分夯实基础之后需要深度挖掘和广泛思考的内容。看一看今年所谓的难题,基本上是这三方面的知识。对于跨专业同学而言,特别需要补充相关知识。
4,        杨光斌老师的书和论文应该尽可能地阅读,特别是相关的论文应该放进复习的内容之中。

国际政治学
今年的国政考察应该说变化不大,还是立足于陈岳老师的《国际政治学概论》,只要仔细把这本书吃透,问题应该不大。西方主要流派的国关理论仍然是考察的一个重点,陈岳教材中的特色内容“国家利益”“国家实力”这方面的考察更突显了立足于教材的重要,“国家利益的特性”这种题目你要找别的教材还真不好找到答案,“国家实力的构成要素”的论述题简直就躺在教材里面,只不过需要你综合你所掌握的流派知识再归纳一下。很多同学总是觉得这本教材知识比较基础,忽略这本书的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考试的框架和内容特色基本上是来源这本教材的。
提醒一下,《国际政治学概论》现在有第三版了!!我注意到,《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这也是本人大出的教材)这本书也应该有所涉及。


国际关系史
应该说,变化比较大的是这门科目。但是,最简单的也是这门科目。
四道题都是基础题,考察记忆内容。
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统一的影响、十四点计划的背景内容及实质——如果这两道题都觉得难的话,那就无语了。所以,王绳组的《国际关系史》还是根本,基础知识的记忆还是根本,国关史不要太去追求什么难题或者深度,最基本的能答好就成功大半了。
问题是出在另外两道,一个是考察了“古巴导弹危机及其影响”,出现了冷战史的内容,但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仍然是一道基础题,我估计没专门复习的人多多少少瞎编也能编个7分8分;另一个是考察了“中国提出的新安全观”,这是中国外交的知识了。
所以,这给我们新一届的同学复习提出了扩大范围的要求,即要学习冷战史和中国外交(即共和国外交史,主要参考即李宝俊老师的《当代中国外交概论》。有三点提醒:
1,        王绳组的《国际关系史》还是重中之重,冷战史和中国外交明年是否还考,完全有待观察,所以准备时有所侧重。
2,        基础知识的记忆放在首位!
3,        针对这种考察面扩大的情况,我特别推荐一本教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李景治主编),这本书以前也是列为了参考书目,但是一直不受重视,我觉得这本书对于应对基础的冷战史和中国外交知识了,足够了!从减轻负担、事半功倍的角度出发,这本书可以利用起来。

西方政治思想史
我没有考过这一门科目,多的话不敢说。但是从简答题的命制来看,还是立足于大家和基础。徐大同的《西方政治思想史》还是复习这门科目的宝典。论述题我估计很多人都放弃了西方思想史(论述题三选二,这也是今年的新特色,以前都是三道论述),就我所知这道题的命制比较带个人特色,其实,真正基础扎实的同学不妨尝试。其实,政治思想史的东西归根到底还是基础,各家各派内容的记忆,历史发展的延续和变迁,大多数人我们都很难有什么新的发挥,但是只要复习到位,一般也能回答到位。
国际关系考研论坛http://bbs.newslist.com.cn



完整内容 请联系QQ 31220670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1-8-1 14:01: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1-8-19 22:02:35 | 只看该作者
提上来再看看!哈哈哈哈




























最有效的男士祛痘产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1-8-29 23:08:37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啊。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4 20:1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