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窟窿”多深何人晓 美政府:救完花旗还救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2 21:4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qianlong.com/2008-12-01 09:32:47千龙网

  花旗“落地”表明,目前美国的危机是包括个人责任、政府监管及金融道德在内的全线崩溃。到头来,纳税人还是要拿出成百上千亿的美元来填补银行家们留下的“窟窿”。更可怕的是,不知这“窟窿”究竟有多大。
  花旗“落地”表明,目前美国的危机,已不光是银行家的问题,这次的美国金融系统崩溃,是包括个人责任、政府监管及金融道德在内的全线崩溃。而到头来,纳税人还是要拿出成百上千亿的美元,来填补这些银行家们造下的窟窿。更可怕之处还在于,到现在也不知这“窟窿”究竟有多大,有多深。

  11月23日晚,人们担心、恐惧已久的美国又一家大银行破产危机,终于在狂澜即倒之际得到缓解:布什政府再次不惜血本,向本国第二大商业银行——花旗集团伸出了援救之手。

  美国财政部、美联储以及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当晚发表的一份联合声明说,政府将向花旗集团提供一揽子救助方案,其中包括:为花旗集团的3060亿美元债务提供担保,并再注资200亿美元。作为回报,财政部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将从花旗集团获得约70亿美元的优先股;在最初几年,花旗集团还要向政府所持股份提供每年8%的利息。

  政府救花旗的消息传出,美国股Shi立刻像被注射了一针强心剂,道琼斯马上涨了近400点,标准普尔指数也上升了6.47%。而就在前一周,花旗股价在五个交易日中连续下挫,累计下跌六成,原来30多美元的股价,在最低收盘价时只剩下3.77美元。

  商业银行与投行的一个基本不同还在于,商业银行还联系着成千上万的普通储户。花旗如有个三长两短,美国各地储户再出现更大规模的挤兑恐慌风潮,这对已经死水一潭的美国信贷市场和民众消费信心,无异于雪上加霜。有报道说,花旗各支行的员工都在费尽心机地挽留住每一个客户,哪怕只是一份工资户头也不敢掉以轻心。

  撒手不管后果难料

  美国政府之所以再次出手救援花旗集团,首要原因还在于,花旗集团太大,是又一个美国丢不起的庞然大物。这是美国内外许多媒体分析都共同指出的一点。花旗集团的账面资产约为2万亿美元,花旗在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约2亿个客户,花旗的员工总数超过了35万人。这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字,以及它们在各领域所连带产生的更多、更广泛影响,是美国政府无论如何也不能弃之不顾的。

  政府如果听任花旗倒下,那么随后还会倒下一连串的“骨牌”:系统崩溃、信贷停滞、消费萎缩、经济衰退、失业上升,最终倒霉的还是美国广大的普通纳税人。与其让这恶性循环的“多米诺”效应最终为害普通民众,还不如说服民众,同意让政府拿出大笔资金来挽救这些金融机构,先保住金融系统框架,再图日后徐徐恢复。这也是美国政府“两害相权取其轻”、迅速决定援救花旗的关键原因。美国总统布什也强调,美国政府救花旗是保卫美国金融体系安全、帮助经济恢复的必要措施。布什还表示,一但美国其他机构需要救助,政府还会采取更多这样的行动。

  布什并非乱夸海口。有经济学者指出,美国政府在应对当前不断金融危机方面有了新思路,即如布什总统所说:如果需要,政府就拿出大笔资金救援金融机构,以主动建立“防火墙”,打断恶性循环的链条,遏止“多米诺”效应。为此,美国政府会不惜大印钞票。

  疏于监管酿出苦酒

  堂堂美国第二大商业银行花旗集团,究竟为何落得今天这步田地?据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花旗集团的那些高管们、执行官们玩忽职守,对银行所持资产的风险状况不闻不问,而那些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经理们又疏于监管造成的。《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弗里德曼指出,花旗集团援救案暴露出,美国那些拿着最高薪酬的银行家们是如何愚蠢地渎职,那些自私的知情者们,又是如何被贪欲和高额奖金所诱惑,居然对潜在的巨大危机不闻不问,为饱私利而不出面阻止。

  在弗里德曼看来,花旗“落地”表明,目前美国的危机,已不光是银行家的问题,这次的美国金融系统崩溃,是包括个人责任、政府监管及金融道德在内的全线崩溃,而到头来,纳税人还是要拿出成百上千亿的美元,来填补这些银行家们造下的窟窿。更可怕之处还在于,到现在也不知这“窟窿”究竟有多大有多深,连美联储主席也不得不再次承认对次贷危机的冲击估计不足。

  救助抑或鼓励冒险

  虽然,花旗暂时“得救”了,但救援效果如何,眼下谁也说不准。有分析人士指出,政府援救花旗有可能造成更多恐慌。认为一个救援计划对花旗这样的庞然大物根本不够,对美国别的大银行也不够。花旗暂时稳住了,但美国整个金融业仍然前景暗淡。随着危机的步步深入、层层曝光,还会有更多的亏损浮出水面。据业内分析师估计,美国金融系统还需要1—1.2万亿美元,才能改善银行流动性、恢复信心。

  现在人们还担心,像美国银行、摩根大通之类大银行,对政府救花旗会如何反应,这些大银行手里也都握着不少的住房抵押贷款资产和信用卡债务。短期看,政府救援行动使花旗免除了突然崩溃的厄运;但长期看,这可能会鼓励更多的冒险行为,因为这些银行巨头相信,一旦有麻烦政府必定要救他们。

  美国政府救完了花旗,还要救谁?有分析家也已经在预测,美国金融危机的下一个“黑洞”,可能就是信用卡业了。随着金融危机影响更广泛深入的蔓延,美国信用卡违约情况在增多,信用卡发放机构也纷纷在收缩业务。美国信用卡业已经险象环生。

  新闻分析:谁是美政府下一个纾困对象

  在敲定针对花旗集团的救助计划后,美国政府表示,如果其他机构需要救助,将作出更多类似于救助花旗这样的决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眼下的处境都不甚乐观“美式救助”此刻宛如秋风中的大火一般,横布整个美国金融系统。AIG得到纾困,其他几家美国银行也获得了金援。最新进展是,花旗也获救了。日前,美国总统布什发表讲话称:“如果有必要,我们未来还会作出这类决定,以捍卫我们的金融体系。”

  美国政府同意帮助承担花旗集团资产负债表中不良资产可能带来的数千亿美元的损失,并向这家金融公司注入新资金。这份协议标志着美国政府稳定银行和证券机构的努力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向金融机构注入了近3500亿美元的资金后,政府官员现在看来更愿意有目的地帮助具体机构承担不良资产。根据花旗救助计划的结构安排,美国政府官员可能将面临其他银行提出的旨在改善资产负债状况的类似申请。银行、对冲基金和股权投资公司近几周一直敦促国会和政府官员重新开启资产收购计划。

  那么,哪家银行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纾困对象?

  因收购Countrywide而承接数十亿美元抵押贷款资产的美国银行,或许是候选人之一。

  美国银行按资产排名为美国第三大银行,在楼市危机前已坐拥大量抵押贷款。在收购美国最大的独立抵押贷款放贷机构Countrywide,并同意收购全球最大的零售经纪公司美林之后,美银对住房抵押贷款的敞口进一步增加。美银股价在11月单月就累计下挫52%,令其在KBW(基夫-布鲁耶特-伍兹投资机构)银行股指数中的跌幅仅次于花旗。

  美国债券研究公司还表达了对富国银行的忧虑:“若遭遇最坏情况,一级资本充足率将达6.98%。”富国银行最近同意收购瓦乔维亚银行。按同样的假设条件下,在美国政府最新注资之前,花旗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64%。

  分析师表示,美国银行系统整体资本不足,欠缺额度可能高达1万亿美元,而惟一能将其拯救出来的投资者就是美国政府。“银行业已经有很大的窟窿要堵了,而经济衰退会令这个窟窿更大。”

  可以预见,纾困花旗,或许是当前规模最大的一次,但绝非最后一次。(记者 王小萱)

  相关阅读:金融危机后美国人无处投资

  新华社电 对很多美国人来讲,金融危机以来,把多余的钱放在哪里是个有点让人头疼的问题。

  投资股Shi的风险不言而喻。自从今年年初以来,纽约股Shi三大指数下跌幅度达到40%,圣诞节行情也没有人敢指望。“股神”巴菲特在一个多月前曾经建议美国人投资股Shi,不过在百年不遇的危机面前,巴菲特效应似乎有点失灵。一个多月前,“股神”宣布以每股115美元购买高盛集团的股票,如今该股票已经跌去一半还多。试图抄底的投资者不少被套在“半山腰”,除了一些短线的投资者之外,赔钱效应让大多数投资者对市场望而却步。面对看不到头的熊市,大家宁可拿着现金也不愿意赔钱。

  众所周知,美国人很少把钱存在银行里,基金投资是美国人最普遍的理财方式。在美国有将近半数的家庭持有基金,由于没有时间和精力打理财产,美国人更相信专家理财的能力。可是市场不好,专家的理财能力一样无法正常发挥。今年以来,股Shi、债券、商品期货市场全部遭遇熊市,除了专门一些做空基金外,美国基金业的平均回报与标准普尔指数相比强不了多少。基金经理们现在最常见的推销方式是说,“基金业平均亏损40%,而我们只亏了30%”。出于对基金的表现失望,投资者索性把资金撤回。

  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一些美国人考虑重新把钱放在银行里存起来。不过,大家没想到的是把钱放在银行里也未必安全。今年以来,美国已有20家地区性银行宣布破产。虽然储户有25万美元的存款保险,但是一想到破产之后的麻烦,储户对于小银行已经心有余悸。

  小银行容易破产,大银行似乎也好不到哪里。由于资金短缺,美国的一些大型商业银行推出高息纳储的点子。在宣布破产前的两周,华盛顿互惠银行一度打出了年利4.5%的储蓄广告吸引客户,可是这个广告没打出多久,银行就宣布破产了。花旗集团在11月初也推出年利4%的6个月储蓄项目,但是这个储蓄项目也就维持了一周多的时间就传出了花旗面临困境的消息。大家慢慢明白,大银行推出高息储蓄的行为似乎并不仅仅是为了从中小银行手里争抢客户,超乎寻常的高息往往是银行现金短缺的征兆。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讲,农产品、原油等商品期货操作难度大,黄金的保值作用渐渐弱化,现在除了把钱放在家里后院或者床垫下面,似乎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记者 陈刚)

  美国“问题银行”数量急剧上升

  美国银行业监管部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日前发布报告说,今年第三季度美国“问题银行”数量急剧上升,银行业整体盈利则同比锐减94%。

  报告显示,在全美约8500家商业银行和吸储机构中,今年第三季度有171家被列入“问题银行”名单,远高于第二季度的117家,为1995年底以来最高。当季美国银行业“问题资产”(即还款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从前一季度的783亿美元升至1156亿美元。

  第三季度,美国共有9家商业银行和吸储机构破产。进入第四季度后破产银行数量呈加速上升趋势,9月底至今已有9家银行宣告破产。


  报告还显示,美国主要商业银行和吸储机构第三季度盈利17亿美元,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70亿美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8 08:0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