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一年的主权财富基金一年前,美林发表了《充溢的储备、持续流入的资金以及主权财富基金》这份报告,现在我们对此内容进行更新。 充溢的储备更加满溢 2008年8月,全球各国中央银行控制的外汇储备接近7万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高出1.3万亿美元(见表1)。而且储备的年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去年报告上所说的每年近1 万亿美元的速度。表中前20位的中央银行——其中17个来自新兴市场,目前控制着5.9万亿美元的资产,比去年多出1.2万亿美元。
![]()
中国、日本和俄罗斯这三大国仍排在前面,而且中国的外汇储备比去年显著增加了4,730亿美元,尽管有2,000亿美元的款项转给了新设立的主权财富基金(SWF)中国投资公司(CIC,简称中投)。日本的外汇储备仍然全部是美元的形式,并且债券收益回报增加了外汇储备。俄罗斯的外汇储备近来得到颇受关注,我们对该国的情况进行了单独分析。
今年其他值得注意的变化包括:随着2008年上半年的油价飙升,石油生产国的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但是资金流入已经停止 一些强有力的迹象表明,期盼已久的央行储备积累顶峰已经到来。以下是两个主要推动因素:短期而言,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扩散到全球各地,造成全球的美元严重短缺,导致美元回笼到美国,并对大多数非美国货币带来急剧下跌的压力。这反过来又意味着,储备积累减少,或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耗尽,因为各国中央银行都试图捍卫自己的货币。例如,在2008年10月底,全球央行储备从8月中旬的顶点下降了700亿美元左右。一些中央银行已经有效迅速地把美元还给市场。 中期而言,全球失衡得到放松 从根本上推动事情发展的中期趋势一直是全球失衡的高峰和逐步放松,而全球失衡开始于2006年年底。两年后的今天,美国的经常帐赤字明显正在缩小,而其他地方的经常帐盈余也是如此,主要是在新兴市场。这两个趋势意味着,不太需要货币干预和储备积累,因此央行储备趋于稳定。
未来展望
对这两个因素的未来展望绝不是那么显而易见:
经济越不景气,储备越有可能下降 中央银行积累储备是为了不时之需。现在,这一天到来了,各国央行有可能动用这些储备作为应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一种武器。经济低迷的时间越长,储备减少的可能性就越大。全球失衡将继续放松 任其发展的话,目前正在起作用的各种力量将继续放松全球经济的不平衡。美国住房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去杠杆化预兆着美国消费的崩溃,而这是美国经常帐赤字得主要推动力。事实上,我们的美国经济团队预计,个人储蓄率将会从现在的1%上升到2010年底的4.6%。私营部门收支差额的大幅改善将会支持美国经常帐赤字的同步改善。我们的团队预计,到2010年,赤字将从目前的5.1%收窄至GDP的约2%(图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