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 Jr.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2 11:3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奥巴马

  [陆港澳译名] 奥巴马

  [台湾译名] 欧巴马

  [英文] Barack Hussein Obama II
个人资料  全名:(小)(Barack Hussein Obama Jr.)(台湾地区译为欧巴马)

  党派:

  身高:186cm

  公职:第44任美国总统(第56届)(任期:2009年1月20日——2013年1月20日)

  联邦参议员(2004年首次当选)

  伊利诺伊州州参议员(1997-2004)(2005年1月3日–2009年1月3日)

  职业背景:1993-2004,Miner Barnhill & Galland律师事务所律师(伊利诺伊州)

  生日:1961年8月4日

  出生地:夏威夷檀香山

  居住地: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

  教育背景:198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1991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婚姻状况:1992年结婚,育有二女(大女:玛丽亚Malia,生于1999年;小女:娜塔莎Sasha,生于2001年)

  宗教信仰:联合会()

  著作:《希望无畏:开垦美国梦的思考》(The Audacity of Hope: Thoughts on Reclaiming the American Dream)[2006];

  《父亲留下来的梦想:种族与传统的故事》(Dreams from my Father: A Story of Race and Inheritance)[1995]
生平简介  奥巴马出生于夏威夷。父亲是肯尼亚一名黑人经济学家,母亲是美国一名白人女教师。父母在奥巴马两岁的时候分手,在听说父亲1982年在肯尼亚死于车祸前,奥巴马只见过父亲一次,奥巴马跟着母亲和姥姥姥爷长大。

  父亲贝拉克·奥巴马是一名在夏威夷念书的肯尼亚留学生。母亲安·邓纳姆是一个白人,原本来自肯萨斯州。当邓纳姆与老奥巴马结婚时,她刚好18岁。这一段婚姻很短暂,老奥巴马离家前往哈佛大学念经济学的博士学位,就把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巴里(那时他才两岁)抛下了,他没有钱带上妻儿同去。毕业后,他更是带着另一名美国女人露丝回到了肯尼亚,露丝成为他的第三任妻子,因为在家乡他早已娶了一任妻子。

  父亲离开了,奥巴马跟着母亲长大。邓纳姆后来嫁给了一名印尼石油公司的经理罗罗·素托罗,素托罗由于工作的关系需要去雅加达,于是,邓纳姆带着6岁的奥巴马去了印尼。奥巴马在印尼度过了四年的童年时光。

  10岁时,母亲与继父离婚,奥巴马回到了夏威夷,大部分的时间他和外祖父外祖母生活在一起。邓纳姆带着她与素托罗生的女儿玛亚又回到印尼。当时,邓纳姆生活十分困难,她自己在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还省吃俭用供儿子读书。奥巴马老少一家挤在一个很小的公寓里面。奥巴马的外祖父换过多份工作,先做过家具推销员,还当过一名很失败的保险经纪。外祖母在一家银行工作。但奥巴马竟然进了夏威夷普纳后私立学校,这说明小家伙很会念书,但家里负担不轻。夏威夷普纳后私立学校是夏威夷乃至全美最优秀的私立学校,具有百年历史,学费昂贵,但凡有点钱财地位的人无论如何都是要把孩子往里塞的。一旦进去了,父母脸上有光,小孩前程似锦。

  一谈到这件事,邓纳姆总是半带自豪地认为,奥巴马继承了他父亲的智慧,沿着他父亲成功的道路在走。

  在2004年7月,民主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奥巴马被指定在第二天做“基调演讲”。所谓“基调演讲”,就是民主党人阐述本党的纲领和政策宣言,通常由本党极有前途的政治新星来发表,1988年做“基调演讲”的人就是时任阿肯色州州长的克林顿。奥巴马不负众望,他亲自撰写演讲稿,并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在演说中他提出消除党派分歧和种族分歧、实现“一个美国”的梦想。

  45岁的奥巴马演说极具魅力,灿烂的笑容更虏获许多民众的心。与过去有意竞选总统的黑人前辈相比,奥巴马是首位在初选前民调获得全国性支持的明日之星,打败2008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热门人选之一的希拉里,成为民主党总统竞选人。

  奥巴马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就已在政坛造成一股旋风,甚至有人把“奥巴马现象”拿来与前总统肯尼迪1960年挟带强大人气进军白宫来相提并论。

  1961年8月4日生于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

  198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1991年获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1992年结婚,育有二女;

  1993-2004,Miner Barnhill &Galland律师事务所律师(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1996年,首次当选为伊利诺伊州参议员;

  2004年在伊利诺伊州首次当选为国会参议员。

  2008年当选美国第44届总统。
2008总统选举  
     1、党内初选

       奥巴马宣布参选

  于2007年1月16日宣布,他有意参加2008年的总统竞选。他已于当天向美国联邦选举机构提交了有关文件,

并成立一个委员会,以评估他参加总统竞选的可行性。

  奥巴马16日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说,数月来他一直在考虑是否参加2008年的总统选举,但参加与否不会取决于媒体宣传和个人抱负。过去6年中,联邦政府所作的决定以及所忽视的问题使美国处于一种非常不安全的境地,美国陷入了一场本不应该发动的“不幸的、代价高昂的”战争,而身在华盛顿的领导人却不能以一种实际的方式进行合作。

  希拉里宣布参选
全球资讯榜http://www.newslist.com.cn

  而在1月20号,前总统的妻子希拉里在其个人网站上宣布参加2008美国总统大选。她的竞选标语是:我来了,为胜利而来。

  双方斗争激烈

  由于双方在党内支持者众多,一场激烈的抢票大战必不可少,绝不逊色于之后的总统选举。

  奥巴马主攻年轻选民,特别是通过网络。在2007年3月,奥巴马在“Yahoo! Answers”(Yahoo! 知识+的美国版)发表题为《How can we engage more people in the democratic process?》(如何吸引更多人参与**运动?)的问题,量超越17,000个。之后他还在社交网站开了一个帐户,版面很受欢迎。

  而希拉里最大的优势是丈夫克林顿和本身身为女性,容易吸引女性选民的目光。当一位民意测验专家马克·迈尔曼让10位黑人妇女选出她们心中的政治英雄时,有8个人选了希拉里。


  奥巴马初选获胜,希拉里退选

  经过一系列的拉票,美国当地时间2008年6月3日,美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奥巴马宣布他在该党初选中胜出,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

  到了6月7日,希拉里正式宣布停止竞选,呼吁她的选民转而支持党内初选胜出者奥巴马成为总统。

  2、提名副总统及接受党内提名

  2008年8月23日,奥巴马宣布由65岁的德拉瓦州资深参议员(Joe Biden)成为民主党的副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竞选网站说:“拜登带来了大量的外交政策经验,让人钦佩的跨党派阵营合作记录,还有直接的办事模式。”分析认为拜登的外交经验有助奥巴马执政,但选择政坛老手为竞选伙伴,将削弱奥巴马强调变革的正当性。

  8月28日,奥巴马在Invesco露天足球场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成为美国两党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候选人。而这一天亦是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演讲“”(I have a dream)的四十五周年纪念日。奥巴马在演讲中勾画了他的执政蓝图,涉及经济、外交、恐怖主义、贫困、气候变化和疾病等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3、投入总统选战

  赢得党内初选后,奥巴马开始了他的竞选活动。特别是针对传统州分和摇摆州(特别是票数极多的州),像、、、等。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多个州分的民意调查显示奥巴马由之前的落后局面反超共和党候选人。

  面对奥巴马主动出击传统“红州”,且几乎之后的民意调查都领先于自己,麦凯恩背水一战,在临近总统选举日期,逐渐逼近奥巴马,但差距仍在5%~10%左右。

  4、赢得总统选举

  2008年11月4日美国东部时间晚间11时,计票结果显示奥巴马以349票大幅领先麦凯恩163票当选为美国第44任(第56届)总统。他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裔美国人总统(奥巴马之父是肯尼亚公民,奥巴马之母是美国白人)。

  之后奥巴马在竞选总部芝加哥发表了题为“美国的变革”的胜选感言,称美国变革的时代已经到来。他谈到了包括胜选的意义、麦凯恩、家庭、外婆的去世、两党合作、美国的力量。

  5、花絮

   就在总统选举前两天,从小带大奥巴马的外婆因病逝世,奥巴马决定停止一切竞选活动,回到夏威夷陪家人。

   争论2006年11月1日,《芝加哥论坛报》报道在奥巴马在芝加哥南边购下新居的同一天,属于该房屋的、新主人不想要的一块空地就被伊利诺州商人安东尼·雷兹科(Antoin Rezko)的妻子买下,这名商人目前正面临涉嫌试图勒索、洗钱和诈骗的联邦指控。该报道出版后两天,该报发表社论要求奥巴马解释该事件,为什么他要让自己与这种“意图丑恶地将自己与政治任务联系起来,以获得商业利益,并引起公众持续怀疑”的发展商“有任何瓜葛”。次日,《芝加哥论坛报》报道了奥巴马的声明,指自己“与雷兹科或任何一人在这件事情或任何私人交易上的瓜葛,使人误认为自己受益”是错误的,“基于这一个理由,我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感到后悔。” 12月24日,奥巴马的发言人确认奥巴马在2005年雇佣的一名实习生与雷兹科有联系,但否认任何偏袒。奥巴马的办公室当年夏天雇佣了将近100名实习生。

  论坛报的报道没能指控奥巴马任何错误及不道德的行为,也没有发现任何相关证据。2006年12月,“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网站的一篇文章,批评《芝加哥论坛报》、Slate网络杂志和《华盛顿邮报》对这一事件的追踪报道,指他们没有为这个故事提供价值:“新闻媒介的角色应该是基于事实,加入符合事实的洞察、观点;而非鼓吹一种观点、盲目提高其背后不确定事件的微小可能性。


从现在看来,奥巴马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希拉里,非麦凯恩。奥巴马真正的外交伙伴是善于搞颜色革命的拜登。——(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11:35:06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一下。
吾爱自由正义,更要博爱与宽容!——lovetec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1-12 11:35:07 | 只看该作者
阁下也关心起美国当选总统来了?在您眼中选举不过是资本主义骗民众的把戏而已~
选谁也不能代表民众利益啊! 这种落后制度下的候选人怎入得阁下法眼啊~ 还是换成内定的下任总书记习先生的履历更能体现阁下的爱国情操啊!
我认为,他们基本上同过去50年一样,是一帮暴徒和恶棍!---------卡弗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06:41 , Processed in 0.37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