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俄联合勘界揭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2 11:0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8年7月21日.中俄外长在钓鱼台国宾馆共同签署两国政府关于中俄国界线东段的补充叙述议定书及其附图,这标志着中俄两国历时近半世纪的边境问题,终于尘埃落定,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但不论是民间还是政府.有关谁是得益者的争论并没有平息。

1 5年前参与中俄西段边界测量的兰州军区某测绘大队官兵,多数都已转业回到地方.当时负责指挥测量任务的总指挥.现已是该大队高级工程师的朱学平大校说.边境线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是中俄两国面向未来和走向和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两国人民的福音。

危机四伏的作业

中国与俄、哈、吉、塔4国边境线长4300多公里.分东段和西段.东段边境线长1300多公里,西段长约3001公里。为尽快解决中国西部边界问题.中俄两国协定,组织军方到实地联合测量,再以边界地图为第一手资料谈判,地图同时送交联合国进行备案。东段边境线测量任务1 992年由北京、沈阳两个军区的测绘部队完成。西段边境线测量任务1 993年由兰州军区测绘部队完成。这支部队曾为中国的第一颗原*子DAN试验提供过测绘保障.并完成了中蒙,中阿、中缅、中朝、中印等边境勘测和界桩测定工作。1 993年5月8日,兰州军区测绘部队及配属人员近400多人.开赴新疆。

由于历史的原因,西部边界上有14块争议区.每块都是极为敏感的禁区,从没有人进入。长期的荒芜.使争议区内草木丰茂.野兽出没无常,特别在高山区,山大沟深,壁峭坡陡,到处险象环生。这次联测需进入争议区.必须经双方会晤协商后.双方派人共同进入.联合测量东起中俄边境的阿尔泰山的喀拉斯达坡,西到中吉边境的乌孜别里山口.全长3001公里。为保障人员的安全,执行任务前经总参谋部批准后为在一线作业的21作业中队配发了23支枪支.710发子弹.危险程度可见一斑。
全球资讯榜http://www.newslist.com.cn

在中哈边界的北湾.据联合国卫生组织资料记载.北湾属于世界四大蚊虫地区之一。当地政府反映.北湾曾有人居住。但不知何时,蚊虫开始与人争夺这片土地。人们先是发现天空中的红日被蚊虫遮挡了,接着便是蚊虫咬瞎马眼,咬死人畜。一时间,这里便又成为无人区,并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分为生命禁区。

而在阿拉山口,中国测绘兵接受了狂风的“洗礼”。据博尔塔拉的地理志记载,西伯利亚冷空气形成的强大气流从这里长驱直入,年平均风力8级以上的达1 66天,最大风速高达55米/秒。中国官兵则称之为“斜人风口”,因为在这里官兵只能身体前倾45度走路.否则将会被风刮倒。1个月下来.官兵们向前倾斜已经成为习惯,出了“斜人风口”竟然不会站直身子走路。

外国专家出难题

夏尔西里是中哈边界上最大的一块争议区.自1 933年以来一直无人进入。从航摄像片看.整个争议区被两米多高的杂草覆盖.车辆根本无法通行.只能步行。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这一地区由中方测绘。当通知哈方时,哈方提出他们可以提供直升机帮助中方作业,这让承担此次任务的二中队官兵有些诧异。他们没想到一个边防连队也可以调动直升机,如果有直升机帮助,原计划20多天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要几个小时就可完成。尽管哈方可能是出于好意.但这份热情也让中方军人产生某种怀疑.按规定由中方进入的争议区,哈方进入不管怎样都不是件好事。于是他们谢绝了哈方的帮助。

在另一个方向.一中队完成国内水准测量后,跨越国界进入哈方境内测量,但测量并不顺利。在进入哈方境内第二天,两位洋专家就给中国测绘兵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当他们正在哈方提前选定的水准路线上测进时.对讲机里忽然传来量距员的报告.前面土质松软.请示能否改变水准路线方向。

中国的测绘技术,是在原苏联的指导和帮助下建立起来的。1 950年代,兰州军区测绘大队就有8名苏联专家长期担任技术指导,现在沿用的一些测量手段也还是原来他们使用过的。到后来,由于受各方面的限制,中国技术装备上远远落后于对方,如控制测量.对方已基本采用卫星定位系统,只在室内计算即可准确获得数据,使人力使用和作业强度大为减轻,而中国军方测绘部队却仍需要跋山涉水.肩扛手提地进行实地观测。

但让“老师”没有想到的是.中国测绘兵早已预料到这种情况,随即带着铁锹、木桩、铆钉等跑步赶到前站.把设点处的松土铲掉.在竖标尺的原点上打入木桩,钉上铆钉.把放置三角架三条腿的地方松土铲去.用5公斤重的尺台砸实。站在一旁的哈方测绘专家点着头说:“你们准备得很充分.作业作风非常精细。”

整个联测过程中所进行的1 5次会谈,由于中方技术准备充分,均以中方议案为主达成协议。由于对方四国(除俄罗斯)都是地方测绘人员担负联测工作,加之国家刚刚成立.协调困难,给会谈会晤带来一定难度。

1993年5月27日第一次会晤时.按协议提前3天通知对方.中方如约进行.对方边防代表却还不知道联合测图的事情。霍尔果斯会谈对方在临会前一天才仓促应约,而阿拉山口、吉木乃会晤均推迟一天。霍尔果斯会谈虽达成协议,但对方未签字。双方约定6月5日签订议案.但到时又不应约。中方测绘人员连续5天不问断地和对方边防代表联系7次,也没有签字.一直拖到6月18日才重新会谈,使中方水准测量推迟5天过境。

据后来统计.在各种共37次小会晤中.每次对方都不能准时应约。如在阿拉山口的陪测中,对方约定上午10点入境,中方提前半小时赶到,而对方却推迟两个多小时才应约。

突发的越界事件

1993年5月底.在守卫中俄边界一部分、中哈边界和中吉边界的双边边防军哨所日志上.几乎同时开始记录挂有中国国旗的军队在边境活动的行踪。此后3个多月内.中方测绘部队先后出境作业18次.双方在不同国家地域进行大的会谈1 5次。1993年9月,中国与俄罗斯等4国边界联测野外测绘任务全部完成。

在此期间.一次无意的越界事件则成为联测中的小插曲。1993年6月,中国吉木乃会晤站一名测量技术员王宏伟在一大片沙丘地带收测后走失.寻找一天一夜后.仍无结果。种种迹象表明,王宏伟若生.肯定误入哈方境内。

吉木乃边防会晤站中国军方代表听到这消息.感到非常棘手。尽管军方代表经常在边界处理越界问题,但绝大多数是牛、羊越界。若真遇到人员越境.处理起来则相对麻烦.不仅越界人员要受到审查,而且会陷入外交被动。

据当事人王宏伟事后回忆,他因迷失方向,误入对方国界后.生命处于危险的时刻,被哈边防军发现.并用水和食物救活了他。由于他的军服表明身份,哈方便询问他为何越界。待哈方弄清事件后,派医生给他检查身体,然后找到一个懂哈语的老乡替他当翻译.当得知王宏伟执行的任务和返回的地域后,立即报告了哈方吉木乃边防会晤站。哈方根据双方协议,迅速决定送还。

尽管如此,也惊动了中方高层,直至中国军方总参谋部高层发话,才为这一事件画上句号。1 993年7月2613.时任总参测绘局局长的张振乾少将,受总参首长的委托专程来到测区,对王宏伟越境事件进行盖棺定论.在那段尘封的录音中他这样说:“从现在的情况看,王宏伟越境,没有政治背景.没有其他问题.主要是迷路造成的.在边界附近进行作业,出现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彭家木到罗布泊.他也没有出来。这类事情最好不要发生,发生了虽然不大好,但也没什么了不起。总参和外交部都没有把这个问题看成什么大的涉外事件.他们大队也不要把事情看得太重.不要为这件事背包袱,注意加强部队管理,避免发生类似事件就可以了。对王本人也不要过多指责.他主观也不愿意这样,在那种情况下几天没吃没喝,受了很大的苦.我们也要理解当时所处的客观环境。”

当年9月初,边界测绘呜金收兵。中方测绘人员与四国测绘人员交往时十分友好,中国军人身上带的钢笔、圆珠笔、小本子、方便面、二锅头、香烟、手绢等物品.都十分讨喜。每次不论是出境测图还是对方过境作业.中方都会准备一些小纪念品送给他们。几乎与中方合作的每个国家的专家或士兵,都品尝过中国菜、易拉罐饮料和各式的火腿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 13:4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