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盛世良:“八一九”事件亲历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2 10:5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八一九”事件亲历记】
〖“8.19”:新华社记者见证苏军T-80坦克成队倒戈〗
【《百年潮》2008年第二期】
【作者:盛世良】


〖 “八一九”事件中,叶利钦站在坦克上发表演说

1991年8月19日,前苏共强硬派发动了推翻改革派总统戈尔巴乔夫的政变。

坦克和装甲车开入了莫斯科市中心。发动政变的人组成紧急状态委员会,向苏联人民宣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策“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呼吁“恢复苏联的骄傲和荣誉。”

但是国家紧急委员会却遭到了以叶利钦为首的强烈DIZHI。叶利钦站在倒戈的坦克上向人民发表演说。数十万苏联人也加入了抗议的行列。

持续三天的政变以失败告终,但却震惊了世界,并导致苏联彻底解体。〗

我曾先后三次在新华社莫斯科分社当记者,经历了中苏关系恶化、关系正常化和【中俄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三个时期。但最使我难忘的是1991年报道“八一九”事件的日日夜夜。

记者比坦克先到红场

1991年8月19日星期一清晨,新华社莫斯科分社社长唐修哲把全体记者从睡梦中叫醒,开“飞行*会”。新华社总社从北京来长途电话告知,苏联发生政变【,副总统亚纳耶夫等人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受到威胁,成立了紧急状态委员会,接管国家政权,让戈尔巴乔夫总统靠边站】。老唐迅速分配了任务。5分钟后,竺承军和我各开一辆车,到莫斯科市中心【要害地区】观察形势。

【当时新华社莫斯科分社还设在中国大使馆院内,地处莫斯科市区西南。我按多年来的老习惯,拐上库图佐夫大街,自西向东往市中心进发。】我们的车没开出1公里,只见前面路边停了一列装甲车和满载士兵的军用卡车,领头的指挥车里坐着一位上校。“上校同志,您好!到莫斯科来干吗?”“执行任务。”上校说完就扭头不再理我了。【上校说完就扭头不再理我了。】
  
【我以为当时市中心的克里姆林宫(苏联总统府所在地)和“白宫”(俄罗斯政府和议会所在地)已被军人围住。】奇怪的是我的车前方再也见不到军车。一路上别说军人,连行人也很少见。红场到了,跟往常一样宁静,游人不多。我们问了几个人,都是外地来的,还没听广播,更不知“紧急状态”为何物。

几分钟后,我开车来到“白宫”〖(俄罗斯政府和议会所在地)〗。【当时“白宫”还不像现在那样戒备森严,既没有4米高的铁栏围绕,也没有军警检查证件,】我的车一直开到正门,守门的民警都懒得看我一眼,一问三不知。我决定到陆军总司令部楼前采访和观察动静。很失望,门口连小轿车都不到10辆。国防部前也很平静。

这时已经是上午10点钟了。我来到普希金广场,这里是传统的群众*会和议政的场所【,到这里来的多半是关心政治的人】。一出地下过街道口,我就遇见一个挂勋章的退伍军人。我问:“听说戈尔巴乔夫被扣起来了,您怎么看?”“早该把这个祸国殃民的家伙拉下台了……”话音未落,身旁一个年轻人【恶声】喊道:“老头儿,欢迎军政府?该揍!”

【普希金广场上到处是外地人,相互打听小道消息,有的听半导体收音机。】我又问了三四十人,无一表示支持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行动。【正巧遇到了分头出来的竺承军,他也问了近30人,结果同我一样。】广场上有人传言,军车已到克里姆林宫。我又赶到克里姆林宫旁同红场相接的练马厅广场。广场上扬声器里传出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副总统鲁茨科伊、议长哈斯布拉托夫和总理西拉耶夫的联合声明。【这些俄罗斯领导人】〖:〗号召人民“反对军事政变,保卫民主政权”。【我通过公用电话,把情况报给正在分社值班的记者。】
全球资讯榜http://www.newslist.com.cn

“轰”,一声巨响从练马厅广场南端传来,人们争先恐后地涌过去【,也不问是炸弹还是炮击】。这时我才看清有几十辆装甲车被市民拦在广场南口外。那声巨响是吉普车胎“放炮”。盖住装甲车车号的【打字复写】〖复印〗纸被市民揭下,扔得满地都是。市民分头围住一辆辆军车,打听、争论、叫骂。【只见】一名少校【呼的一声】跳上装甲车顶,对人群大声说:“我们是来维持首都秩序的,不是来镇压人民的!看,我的枪里没有子弹,我们的步兵战车里没有炮弹!”【说着,他拿出手枪子弹盒让围观者看:空的。】

军车被市民围住,干脆关了发动机相对峙。这时,广场上扬声器报告“白宫”吃紧,呼吁年轻人保卫“白宫”。

“白宫”附近已经用街心花园的铁栏杆、长椅、水泥块、钢筋和卡车筑起了乱糟糟的路障。 傍晚,我在回分社的路上看到克里姆林宫旁、要道上和桥梁旁已停了不少坦克和装甲车。

回分社后,我又把下午看到的情况报给总社。

【形势急转直下】〖形势风云突变〗

8月20日上午,我又驱车到市中心采访和了解动向。库图佐夫大街尽头通往“白宫”的桥头已被路障挡死。“白宫”上空飘着一只炸弹形的硕大气球,气球下挂着俄罗斯联邦国旗。路障外是7辆塔曼摩步师的T-72坦克。当时见到这种情形,我心里觉得很是奇怪,坦克上怎么插了【原先俄罗斯资产阶级掌权时候的】白蓝红三色旗?坦克炮怎么不对向“白宫”而对着“白宫”外?

【我从几辆放了气的无轨电车轮胎筑的第一道街垒缝里钻了过去。】坦克手和守街垒的苏联小伙子告诉我,这些坦克已投到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麾下,加入了保卫“白宫”的队伍。

我过桥走到“白宫”。只见四周有数辆坦克、几十辆步兵战车、装甲车和军用卡车。战车炮口上插了鲜花。【几个姑娘披着军大衣坐在坦克炮塔上,同坦克兵勾肩搭背甚是亲热。】不断有外国人和小企业主给军人送【“万宝路”】香烟、冰激淋和当时还很稀少的【罐装】外国啤酒。

一名中年女教师从战车上跳下来告诉我:“昨晚10点钟,阿加耶夫少校率5辆坦克投到俄罗斯总统一边。今晨6点,塔曼师有50辆战车倒戈。列别德少将的空降兵团也在我们这边。”【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列别德的大名,此后盛传他在关键时刻多次救了叶利钦,这是其中的一次。】

当时没有军官在场。我问了几名坦克兵,他们证实了上述情况。

【太出人意料了,形势变得这么快!我立即找公用电话,把这一最新情况传回分社。】

    分社值班的同志认为这一情况同国内的预计相反,拿不定主意是否发。我觉得,既然这是记者现场观察到的真实情况,就应如实报回,如何发,由总社定。事后我得知,这是最早发回的有关“八一九”行动受挫的消息。

    随后我开车到红场附近继续观察。通往红场、克里姆林宫和练马厅广场的路口都已封锁,红场南出口被铁栏杆和警车挡住,100米外的莫斯科河桥头,停着7辆T-80坦克,还有弹药车和油罐车各一辆。一打听是坎提米罗夫精锐坦克师的一部。【一群中老年市民围住坦克兵上校问会不会开枪开炮、流血死人?好几个人说,国家太乱了,第比利斯、维尔纽斯都发生了市民同军队对抗的事件,还打死好多人,现在连首都也坦克隆隆,想不到“民主和公开性”会引出这种结果!】

【全天中雨和小雨不断,我的衣服早已湿透。我又绕到练马厅广场,这里是莫斯科最大的一个广场,是“民主派”最喜欢的*会场地。今天傍晚要举行全市抗议*会。】

高尔基大街通往练马厅广场的路口由克格勃部队的军用卡车、装甲车和军人三层防卫,士兵都板着脸背着自动枪。

与克格勃不一样的是国防军军人,他们接过市民递去的叶利钦和莫斯科市长波波夫的声明阅读,并与市民交谈。【市民同军人并无明显的对立情绪,市民随随便便地爬上坦克同军人合影。】

我又走到高尔基大街上的莫斯科市政府前,上千人在附近冒雨探听新情况。楼里不断送出影印的波波夫发表的“反紧急状态声明”和被【紧急状态委员会】禁止出版的【“民主派”】小报。

【莫斯科市政府大楼对面的小胡同里停着十几辆塔曼师的装甲车,苏联青年三五成群,把坦克兵拉到一旁灌输“民主派”思想,有的士兵私下表示拥护叶利钦。一些军官则对市民解释实行紧急状态的必要。】

    大街两侧楼墙上和电线杆上东一张西一张地贴着被禁报纸影印件,号召“无限期罢工罢市直到军政府****”,散布部队倒戈、外国谴责紧急状态委员会等传闻。普希金广场上全市只此一家的麦当劳快餐店门前,食客同往日一样排了二三百米长的队。食品店里顾客比平时多,人们大量地购买面粉、鸡蛋。

【我回分社后,立即把观察到的最新情况简要发回总社。】晚上21时的新闻联播节目中,苏军政治部副主任为部队倒戈辟谣。其实,此时“紧急状态”行动失败的大局已定。

不久,“八一九”行动流产,部队撤回驻地。【俄罗斯联邦领导人在“白宫”后广场上举行祝捷庆功会。】

【在报道“八一九”事件的日日夜夜,虽然我与同事们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只睡四五个小时觉,但都为完成工作任务而感到欣慰。】〖据《百年潮》盛世良/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8-11-12 10:54:24 | 只看该作者
另附一文:八一九:震惊世界的三天
  
苏共强硬派自取其辱,没有这次政变,他们不会如此迅速地彻底****。

1991年8月21日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的政变以失败告终。晚上21时许,被软禁三天的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宣布他已完全控制局势,一度中断的同外部的联系也已恢复,过几天他就可以完全履行总统职责。

伟大的戈尔巴乔夫

1991年7月26日,戈尔巴乔夫提出苏联共产党新党纲,公开取消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苏共党的指导思想。8月16日,即“八?一九”事件的前三天,发生了两件引人注目的事件:一、苏联军队党的监察委员会和武装部队党的特别委员会发出呼吁书,呼吁军队中的苏共党员加强团结,保卫祖国;二、曾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苏联总统首席顾问的雅科夫列夫在《消息报》上发表声明,退出苏共,并警告社会各界:苏共领导正准备进行一场政变。

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宣布,戈尔巴乔夫由于健康原因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自即日起由他本人代行总统职务。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贝会,行使国家全部权力,在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由亚纳耶夫、总理帕夫洛夫、国防会议第1副主席巴克拉诺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内务部长普戈、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等8人组成。该委员会发布《告苏联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政策已经走入死胡同,国家处于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委员会连续发布两道命令,要求各级政权和管理机关无条件地实施紧急状态,并暂时只允许《真理报》等9家报纸发行。

与此同时他们把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克里米亚福罗斯的休假别墅就地软禁。

坦克和装甲车开入了莫斯科市中心。但是国家紧急委员会却遭到了以叶利钦为首的强烈DIZHI,成千上万的苏联人也加入了抗议的行列。

持续三天的政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震惊了世界,并永远改变了前苏联的历史。

第一天 :八月十九日

八月十九日凌晨,前苏联政界、军界强硬派发动政变。当时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都不在莫斯科。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正在克里米亚乡间别墅度假。在戈尔巴乔夫拒绝与发动政变的强硬派合作之后,遭到软禁。

当时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也在他的乡间别墅疗养。由于叶利钦仍然可以自由活动,因此在得知政变消息之后,叶利钦随即驱车返回莫斯科,并且开始计划如何控制局面。

没有管制叶利钦是策划政变的人一系列重大失误中的第一个。

他们组成的紧急状态委员会中包括前苏联政、军界多名要员。但恰恰是不够级别的叶利钦粉碎了这场政变。

叶利钦将俗称“白宫”的俄罗斯联邦议会大厦改成了反政变的总部。

当时,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拥有相当的支持者。叶利钦很快在俄罗斯议会大厦成立了抵抗指挥部。中午11时46分,叶利钦在俄罗斯议会大厦举行记者招待会,宣读了《告俄罗斯公民书》,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是“非法的”,是“右派反宪法的反动政变”,要求立即召开苏联非常人民代表大会,呼吁“俄罗斯公民对叛乱分子给予应有的回击”,号召在俄罗斯全境内进行无限期罢工。

在叶利钦和俄罗斯联邦其他领导人的号召下,很快形成了反对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浩大声势。中午12时许,莫斯科跑马场上,有人举行*会,开始只有上千人,人越聚越多。*会者宣读了叶利钦的《告俄罗斯公民书》。直到此时,在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下,军队开到莫斯科。*会开始不久,一队装甲车从大剧院方向开往跑马场广场。12时30分,示*者在民族饭店前用两辆无轨电车封锁了特维尔大街。市中心的所有桥梁上都停着坦克。军队开始在莫斯科市内大规模调动。

中午13时,叶利钦走出俄罗斯议会大厦,登上封锁俄罗斯议会大厦的塔曼师110号坦克,他的几名助手也随其登上坦克。叶利钦发表了演讲,呼吁莫斯科人和俄罗斯全体公民进行反击。

由于莫斯科流传军队要在下午16时进攻俄罗斯议会大厦,示*者从15时30分开始在红色普列斯尼亚河岸的俄罗斯议会大厦旁设置路障。

8月19日上午,苏军部队开始进入莫斯科市中心。装甲车和坦克占据了国家重要机关附近的广场和交通要道。更有数十辆装甲车包围了联邦议会大厦。

但是几个小时之后,示*者就开始集结在白宫前,与士兵对峙。

叶利钦在议会大厦前登上一辆坦克,发表讲话。叶利钦称政变是“右派反宪法的反动政变”,并且呼吁俄罗斯全国举行总罢工,对政变予以回击。

叶利钦登上坦克对人民讲话。

国家紧急委员会发布命令,禁止一切政治活动,对舆论加紧监督控制,并且亮出自认为是“王牌”的一招:降低消费品价格。

国家紧急委员会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策将给苏联带来“致命的危险”,“戈尔巴乔夫发起的改革已经因为种种原因走入死胡同。”

昨天,在国外的苏联人还觉得自己是一个有影响力、受尊敬的国家的公民……必须恢复苏联的骄傲和荣誉。

叶利钦致电世界各国领导人,向群众发表演讲,指挥反对政变的力量。总而言之,当时的叶利钦就象是一位人民英雄。

但是戈尔巴乔夫在政变的72个小时之内,与世隔绝。在那三天之中,甚至没有人知道戈尔巴乔夫的生死。

第二天 : 八月二十日

大约一万人已在昨天晚上开始*会,但叶利钦号召更大规模的示*行动。数以万计的民众响应号召,不断上街示*。在莫斯科,示*群众估计达15万;在列宁格勒(现改称为圣彼得堡),约有25万群众上街。

在白宫(俄罗斯议会大厦)阳台上的叶利钦把这次斗争形容为一场民主与独*的战争。

随着事态的发展,超现实的时刻与关乎生死存亡的戏剧夹在一起。

你们已经向苏联人民发过誓,你们不能调转枪口对准人民。

叶利钦向前苏军士兵讲话

大提琴演奏家罗斯特罗波维奇专程从巴黎飞到莫斯科,在议会大楼演出。

同时,有迹象显示,市场改革已初见成果。支持者在美国连锁快餐店“必胜客”(Pizza Hut)和麦当劳购买食物,为这次反政变行动提供“燃料”。

这夜,政变首次造成了死亡事故。三名示*者在俄罗斯议会大厦不远的地方与坦克对抗时赔上了生命。

虽然有关人士正部署一次周详的计划,但俄罗斯议会大厦并没有受到猛烈的攻击。

群众在议会大厦外阻止坦克前进

一些政治评论员相信,甚至是这次政变的领导人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新思维”的影响,而且他们也不能命令苏联军队对付人民。

第三天 : 八月二十一日

这次政变没有造成轰动,只带来了低泣。

由于策动政变者了解到,他们的行动遭到民意的反对,军队也不会向人民开枪,所以,他们似乎只好放弃自己的决定。

由于本身的无能、缺乏周详计划和酗酒等因素,紧急状态委员会最后走上内部***,并随着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裂缝不断扩大。

最后,他们同意飞到克里米亚,向戈尔巴乔夫解释他们的行动。另一方面,叶利钦则留在莫斯科,但派遣一架飞机赶在政变者之前到达克里米亚,把戈尔巴乔夫接回莫斯科。

22日,戈尔巴乔夫从克里米亚返回莫斯科,筋疲力尽,但面露微笑。他立即撤销了由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或个别成员颁布的一切决定;解除该委员会所有成员的现任职务;任命了新的国防、内务部长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等。这次事变后,苏联局势更加复杂化。俄罗斯联邦等乘机从联盟中央手中接管了原属中央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甚至军事部门和权力。苏联一些地方出现**浪潮。

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下令停止各政党和政治运动在军队、内务部等各级军事机关和国家机关中的活动。他还颁布命令,组成以西拉耶夫为首的委员会治理国家经济。

随着秋季和冬季的来临,叶利钦与其他的苏维埃共和国领袖结盟,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到了圣诞节,苏维埃联邦正式瓦解。

1991年12月31日,苏联的国旗在克里姆林宫降下。

各共和国和它们的人民在苏维埃联邦的巨大影子之下迷失了数十载,正重新走出来,并恢复了国际意识。

苏联之外的世界失去了一个超级大国,但却得到了15个自由的国家。 (本文来源:网易历史综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10:54:27 | 只看该作者
《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夫与苏联帝国的瓦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8 02:46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