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石勇:“单向度的人”,别跟我玩意识形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2 10:0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单向度的人”,别跟我玩意识形态  
2004-7-29 11:38:45    石勇  阅读133次

--------------------------------------------------------------------------------

1964年,“新左派之父”马尔库塞发表其惊世之作《单向度的人》。资本主义控制体系的那些玩意逃不过具有德国哲学背景的马尔库塞的火眼金睛,一个个被洗脑的“单向度的人”由此被勾勒出来。40年后,我再一次重看这本书时,突然觉得老马与其认为美国社会是“单向度社会”,不如将它置换成中国社会。老美虽然也被意识形态洗脑,但人家可不是脑壳一根筋的主,毕竟人家的自由理念摆在那儿哪。而与老美相比,中国人那可就要单向度得多了,那种被洗脑后的偏执和亢奋更为可怕。如果老马有幸(不幸?)生活在中国的话,那他的《单向度的人》可真不知道要深刻几许,而又如何的令人震憾了。
  
  同样,我一直在为弗洛伊德惋惜。这老哥怎么偏偏生活在欧洲,为什么就不能生活在中国?中国那么多的神经病,千奇百怪,那么好的素材,足够他研究一辈子。而且中国的神经病更具有文化病理学特征,几千年的专制统治早就使整个社会呈现病态,那种歇斯底里的偏执和虐待狂的倾向,已经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应”了。不客气地讲,这老哥呆在中国几年的话,就犯不着在后期的《文明与不满》里仅仅点一下既然个人可以是一个神经病,那么整个社会也发了神经了。他一定会好好地研究一番,而不用等到弗洛姆记住了他这个老师的这句话,到1955年终于完成了对病态的社会的研究,出版了后来成为精神分析同时也是法兰克福学派和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的《健全的社会》。真为老弗惋惜啊,让小弗捡了便宜了。而小弗同样也不幸,对东方的兴趣怎么只想到了禅宗,就没有想到中国有那么多可怕的神经病?荣格也是如此。你们的精神分析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神经病们常常表现为思维的单向度性。中国人的单向度性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便是拥有一双意识形态的眼睛,而且在善与恶、好与坏、对与错、左与右这两极之间徘徊不去。这是对哲学认识论无知的结果。在中国人眼里,事物不是拥有无穷多的属性,而是只有两个截然相反的属性,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之间没有过度,没有连续,它完全可以一跃而过。中国人也从来就认为他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世界的本来样子,而从不知道他仅仅是在某个角度上的观察,而观察的角度是无穷尽的,没有谁能说他看到的就是世界的本来样子,而只能说在哪种角度上看世界,更接近于世界的真相。因此中国人常常以为他掌握了真理。而更可怕的是,中国人往往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融为一炉,以为他一掌握了真理,他便具有了道德优势,便可以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经过**的“洗礼”,许多人更是深得**精粹,满脑子阶级斗争,即使是一次正常的学术争论,仅仅是观点的较量也要看成是对立的两个“派别”的相互攻击。这就更别提相互挥舞意识形态大捧的谩骂了。
  
  意识形态从来就是斗争的工具。只有政治家、革命家、这斗士那人士们玩得转,真正的思想者和学者是玩不转的。甚至他们只能被玩。即使是一种旗帜上把人世间的最美好的词汇写满的意识形态,一主义化,一有“领袖”和被领袖的念念有词控制的“乌合之众”的啸聚,恐怕更多的也只是意味着奴役,而不是自由和解放。拥有一双意识形态眼睛的人,无形中使自己成为他所信奉的那个“主义”“自我演绎”和“自我扩张”的工具。这样的人没有多少主体性和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能力。而也正因如此,“主义”要么被他利用谋取利益,要么成为他的存在价值的确证,要么成为他发泄破坏性和耻辱感的道德合法怀保证,他无论如何都要认为他的“主义”是真理,而与之对立的观点即使不是全错,至少也是没有价值的。他如果更激动,像宗教极端分子一样偏执和亢奋的话,恐怕与之对立的观点和拥有这个观点的实体----人----只能被置于死地。正如宗教极端分子对异教从不宽容一样,意识形态分子们的歇斯底里无人能敌,他们活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世界里,也是从来不懂得什么叫做宽容的。
  
  这年头,道貌岸然的“学者”我们可是见得多了。“知识分子”的自我标榜和喧嚣也时有耳闻。以我个人的判断,如果一个人为官府辩护,我建议他像那些 极度虚伪的唱主旋律的甜妹子一样,即使不在什么“书房”内“行走”,也干脆将自己鼓吹的意识形态编成歌唱得了。手上戴着三个表多没意思,这才叫浅显易懂嘛。而某些为既得利益集团鼓与呼的“知识分子”,何必一边宣称不讲道德还一边又扯出一块叫“自由”的遮羞布来像大姑娘那遮遮掩掩呢?手上拿着意识形态的道具为利益而表演,难道不觉得累?在意识形态的背景中,判断一个学者是独立的“公共知识分子”还是用各种动听的名义为某个既得利益阶层发言,标准实在是简单之极:在鼓吹某种“主义”时,他是否抽掉了价值理念的普涉性,即将言说的“关怀对象”指向了某个社会强势群体?他是否刻意将它意识形态化,满嘴离不开那个可以用来打人也要以用来标榜的“主义”?而如果这个“学者”竟然与权力或资本有所勾搭的话,那么一切都不用说了,所谓的“思想”、“学术”仅仅是利益的工具。所谓的独立思考、自由精神全是自欺欺人的把戏。这个时候,“主义”越形象化,越简单,越给自己披上道德伪装,便越吸引人,也越会将一些“单向度的人”裹挟而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大量像白痴一样却又自以为自己多有正义感的单向度的人,别人一说几句漂亮的话他就信以为真,却闭眼不看现实的。更有无数趋炎附势者,什么东西得势他们就宣称信奉什么东西。聪明人总是能控制一帮白痴,大脑发达嘛,而且会玩语言的编码游戏。只是当某种意识形态一旦与权力、与利益对应起来,白痴们也只能是一帮“乌合之众”,永远无法逃避炮灰的命运。
全球资讯榜http://www.newslist.com.cn
  
  当然,当然,那些不屑于加入某个派别的孤魂野鬼,那些坚持独立、拒绝“主义”标签的不合时宜的人,那些对任何意识形态的狂热鼓吹本能地警惕的人,那些不看谁说什么、说得好听不好听而只看他的思维和逻辑的人,成为“主义者”们的公共污水沟也是他们的命运。他们只会受到不管打什么旗号眼睛总是盯着利益的人的仇恨。对某个权力秩序和某种意识形态说“不”的人,一旦改朝换代,他就拥有了无穷的资本和感召力。但一个对任何权力秩序和意识形态都质疑的人只会受到人们的唾弃。这样的人竟然要揭穿所有意识形态的把戏,谁喜欢这样的人?有人说苏格拉底被处死主要是他不爽民主制度,但我看恐怕就凭他那么喜欢与人争论,到处揭别人的思维病根,他就死定了。一个“思想家”恐怕不等到“革命”胜利就已经被抛弃。他是永远不知道许多人反的只是人的。他更不可能知道“革命者”和“革命对象”之间具有多么相似的精神结构,而他们又都会把他当成威胁。在这个到处是意识形态喧嚣、“主义”横飞的世界上,在这个习惯了作秀和无耻的献媚、习惯了向强者俯首称臣却对弱者吹胡子瞪眼的世界上,在这个肮脏、黑暗,到处可以看到一个个单向度的人的表演的世界上,在这个聪明的“领袖”将一帮“乌合之众”玩弄于股掌之间、表面上道貌岸然内心却窃笑不已的世界上,“异端”还能拥有多少拯救自己的“权利”?当布鲁诺复活后又重新看到这些被意识形态洗脑的“单向度的人”类似宗教狂热的歇斯底里时,他又能想到些什么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0 10:42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