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1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介绍] 同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邱震海教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 17:0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2-5-10 17:51:04 | 只看该作者
可惜看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5-11 12:17: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晨晨 于 2012-5-11 12:19 编辑
外交怪兽 发表于 2012-5-10 17:51
可惜看不到。。。。



       1962年出生于上海;德国图宾根大学博士;现为凤凰卫视评论员和《震海听风录》主持人,同时兼任同济大学教授、香港岭南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顾问、《德国之声》和《亚洲周刊》特约记者,以及香港、东南亚和欧洲媒体外交事务专栏作家
    1984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德语专业,同年秋天入同济大学德语系攻读研究生,1987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德语系讲师、外语广播电台副台长。
    1990-1997年留学德国,任上海和香港《文汇报》驻德特约记者、《德国之声》撰稿人;1997年后先后任香港《文汇报》高级记者、香港创新发展集团企业推广总监、《德国之声》驻港特派员、澳门大学兼职讲师和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
    邱震海擅长国际问题研究和分析,其中尤其是欧洲内部事务、跨大西洋关系和中欧关系等,近年逐渐延伸至中国周边地区安全、中国外交定位、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台海问题和朝核危机等领域。   
      邱震海在香港《信报》的《外交捭阖》专栏以国际热点问题为线索,力图揭示出热点背后政治力量重组端倪和未来国际格局大致走向。该专栏在全球其中首先是亚太地区引起密切注意,成为地区间分析外交问题的品牌专栏,经常为其他国家、不同语言的多个报刊所转载。邱震海同时还在香港《明报》、新加坡《联合早报》、马来西亚《南洋商报》、香港《文汇报》、香港《明报月刊》、香港《太阳报》、北京《世界新闻报》、四川《成都商报》、广州《南方都市报》、北京《国际先驱导报》、《凤凰周刊》和波恩《德国之声》拥有自己的专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5-11 14:32:05 | 只看该作者
晨晨 发表于 2012-5-11 12:17
1962年出生于上海;德国图宾根大学博士;现为凤凰卫视评论员和《震海听风录》主持人,同时兼任 ...

收到,谢谢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5-14 16:32:40 | 只看该作者
同济大学百年校庆前:接受《同济人》杂志专访
二零零七年五月,我的母校-同济大学,将庆祝其百年校庆。百年前由德国海军医生宝隆设立的同济大学,是中国高校中为数不多的在百年间不间断沿用建校时校名的大学之一,也是中国与德国重要的教育交流桥梁。近年,同济大学已恢复一九五二年院系调整前的传统,重新成为一所含文、理、商、法、医五大门类的综合性大学。
承蒙母校厚爱,笔者荣幸受邀成为百年校庆筹委会成员,并接受百年校庆专刊《同济人》杂志专访。征得校方同意,先期在本人博客刊登这篇专访。下面是专访稿全文:
意气风发曾少年  稳健沉着论时局
—记同济校友、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邱震海

作者:邓琳、周黎萍

德国图宾根大学传播学博士、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香港岭南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顾问理事会成员、兼任同济大学教授,《德国之声》和《亚洲周刊》特约记者,以及香港、东南亚和欧洲媒体外交事务专栏作家。这一连串的头衔使人们常常意想不到,在当年那个纯理工科的同济大学毕业的邱震海能够在新闻界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

厚积薄发 同济岁月
邱震海说他读高中时有一个理想,那就是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工作者。当初本来是想考复旦新闻系的,可由于种种原因,他本科的岁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度过,硕士文凭在同济大学获得,而博士学位由德国图宾根大学颁发。邱震海回忆起这三所大学,面带微笑的说:“我一生中读过三所大学,每个大学都有不同的地方。同济给我以最美好的回忆。我常打比方,大学就像女友。本科是第一个女友,在对它的感情很朦胧,还不懂什么事情的时候就离开了。硕士是第二个女友,和它在一起的时候我已经成熟,能从它身上获得很多东西。博士是终身伴侣,是陪伴我一身的事业。同济就像我的第二个恋人,我对它的感情十分深厚。我的新闻事业从这里开始,而我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内在的热情也是在这里被激发的!”

不过邱震海也坦言说,当初作为一个文科生,刚来同济的时候并不适应。同济大学那时没有文科的学习氛围,在本科期间经常举办的文学沙龙和论坛等在这里都没有。每天看到的就是学理科的同学去南楼上自习,去实验室做实验,感觉到自己与环境格格不入。

直到1985年时和同学一起创办研究生杂志,邱震海才慢慢开始参与社会活动,并萌发了对新闻的兴趣。后来同济大学校报招学生记者,只录取了4个学生,他是其中唯一的一个研究生。毕业时由于他优异成绩及出色表现,被留校任教并兼职担任外语电台的副台长,负责德语的广播。

在同济读书和工作的六年中,同济传统的德国的思维方式,尤其是语言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对邱震海后来的分析、思考问题以很大的帮助。他认为,中国人论事喜欢从总体上出发,西方却是从个体出发进行实证。中国人经常一个结论下去了就很少求证了。西方人精于求证,但是忽略宏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较好的思想应该既有西方的实证主义,又有中国的宏观论,是这两者的结合。邱震海做事看事论事就十分的客观冷静,理性思考中带有感性的体验。他还认为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有差别的。理工科学生特别朴实,他们的专业是用科学去丈量世界。文科生的学习主要是感受世界,发现世界。同济大学要求学生“严谨求实,开拓创新”,文科生应当学习理科生的严谨求实的习惯。理科生也要学习文科生的特长,比如说哲理思考、有创新精神等。

亦笑亦泪  德国生涯
在同济大学当了三年的德语教师之后,邱震海获得了一个公派德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后来又在德国攻读了德国图宾根大学传播学博士学位。可以说80年代在中国读书期间及后来在德国留学的生涯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阶段。

刚到德国的时候,语言并不是邱震海的障碍,他本科和硕士学的都是德语,能够熟练的运用德语和人交谈。给他以巨大冲击的是国外和国内物质、民主生活的差别。邱震海当时在德国获得的了自民党的奖学金,一个月是2000马克,这和当时国内大学老教师一个月才100块钱相比,确实是天壤之别。尔后邱震海又参加了自民党的一些党代会,对他的震撼也很大。德国的党代会没有雷鸣般的掌声,也没有整齐划一的行动,整个会场乱糟糟的,参加党代会的人在会场走来走去,会议从早开到晚,因为强调平等,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这让邱震海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民主——是组织的民主,有纪律的自由。也同时让他在思考着一些问题:任何地方都没有绝对的自由和民主,自由、民主都是相对的。这个观点对于他们那个从80年代走来的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去德国是邱震海人生一次重大的转折,有很复杂的心路历程。他对德国的感情也十分复杂,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又爱又恨。德国的思维方法以理性见长,却也显得死板和机械。德国人很爱国,但这种爱国一旦走向极端,就会变成极端民族主义。他们对自己的文化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对外来文化有着深深的恐惧。

邱震海在德国,能很流利的说这个国家的语言,习惯的使用德国的思维方式。但只要他护照的国籍不是德国的,德国就会排斥他,使他感到了强烈的危机,他认为德国不能成为他生命的全部,也不应该成为他生命的全部。再加上看到外国如此先进发达的技术和思想,邱震海说自己很想为祖国做一些建设性的事情,于是他选择了回到祖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

风华正茂   品论时事

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97年,邱震海回到了祖国。他曾先后任职于报业和商界,2004年正式加盟凤凰卫视。邱震海认为香港是吸收东西方文化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基础建设很完善,又有自由、法治和发达的公民社会。并正处于回归后的发展当中,有很多机会让有抱负的人能够参与其中的建设,实现自己的理想。当然选择去香港的凤凰卫视也是出于他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好奇心。他认为在两个制度相融合的时候,会很多戏剧性的或有价值的新闻会发生。

邱震海的专业是德语,当年的德语也非常好。按道理说是应该走学者治学的道路。但是他不习惯作纯粹的学者,觉得太枯燥,也不愿意做一个跟着新闻皮毛跑的记者。他为自己定位为学者型的记者。邱震海作为一个学者型的记者既有学者的眼光和素养又有记者的敏锐,每天都站在新闻的第一线,并永远在用心思考问题。

“作为一个新闻评论员,”邱震海说“首先要有良心,不说假话,永远直面真理,看事情都该带着批判的眼光。要把感情和事情剥离来,不应该把自己的主观情绪强加到事件上来。”德国冷静分析的思维方式,学者严谨的治学方法,深刻的社会关怀,记者的敏锐都在邱震海身上很好的结合起来。这使得他再看一些国际问题的时候,眼光不再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而是能够做出客观,中允的评价。在对待中日关系的问题上,邱震海就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对本国政府的一些政策也提出了批评,很多国人都不能理解。但邱震海认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能屈服于外界的压力。他说民族主义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十分危险的,在对待中日问题上我们应该尽量的更客观些。

由于邱震海的独特的眼光和视角,以及他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勇气,他在香港凤凰卫视乃至大陆都有了很高的名望,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评论员。他的客观冷静中允的评论方式正在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从专业学者到知名记者,从同济到德国,由德国到香港,由香港到接受采访的那天正式被授予同济大学兼职教授,邱震海完成了由精神理想的出寻到最终回归故土的历程。有过年少气盛之时,巧遇时势造人之势,一度傲视群物。德国式思维的冷静,学者体系化的眼光及素养,记者的敏锐和社会关怀在他身上有很好的结合,在邱震海的成功历程里我们看到一个不断寻求自我挑战,不断使自己到达新理想的思想者的历程。当被记者问到在凤凰卫视这个华人媒体的第一线,是否已经找到自己作为学者型记者理想的彼岸时,邱震海坦言,相对于理想的纯粹而言,总有些事情是琐碎的,但并非不可妥协,关键是看妥协的事情有没有意义。成熟稳重的他在将来的道路上应当会越走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1-10 21:38:25 | 只看该作者
邱震海居然是教授!!!!!!!!!!!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6 07:33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