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在的民进党基本上是没救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5 12:0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在的民进党基本上是没救了
曾是扁的顾问张富忠:现在的民进党基本上是没救了
   1979年 “美丽岛事件”,张富忠任《美丽岛》杂志总编辑,陈水扁参加“美丽岛”辩护律师团,与张富忠结识。陈水扁上台后,张富忠还曾担任扁的顾问。后来,扁深陷弊案,众叛亲离,张富忠因气愤他的贪腐,也转而倒扁。如今,张富忠这位中生代党外运动参与者,转往学界发展。
  张富忠,曾长期追随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擅打文宣战,早年设计的辅选海报、口号被奉为经典,被视为民进党党外时代引进竞选文宣概念的“祖师爷”。后来,他成为最早一批与陈水扁“决裂”的民进党员,甚至还担任 “反贪倒扁运动”的新闻发言人。如今,提到陈水扁,张富忠的反应就是“这人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多番联系之下,这位自称“什么也不干”的昔日“媒体悍将”,接受了本报记者电话采访。
一个真相 当年倒扁是为唤醒民进党
  记:从当初的“美丽岛事件”,到后来的“反贪倒扁”,您和陈水扁从“战友”变成了“敌人”,您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张:我从来就没和陈水扁关系密切。在上世纪70年代末参与“党外运动”时,陈水扁还是个不问政治的律师。1979年“美丽岛事件”发生,我是政治犯,坐了四年牢。陈水扁在第二年才担任辩护律师,参与了政治。后来,才算是有了交集。

  记:当初您参与“反贪倒扁运动”,陈水扁还在“位”,您想过后果吗?担不担心受到牵连?
  张:那个时候我们根本没有想过会不会成功,后果当然也没有想过。陈水扁也不能把我们怎样。当时我们做的都是合法的,他能怎样?!民进党在执政前,曾开除过几位“立委”、数十位议员,只因为他们涉嫌贪污。那个时候只是涉嫌而已,甚至尚未被起诉,就被开除,而现在的情况都变了。
  记:倒扁时你们提出了“反贪”的诉求,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如今的局面吗?
  张:开始哪里会想那么多!可是因为我们在政治圈里,我们接触到的事情、听到的猫腻、了解的内幕,比一般人多很多,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完全受不了的,所以当时我们会“站”出来,发动“反贪腐”运动。那个时候,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其中内幕,现在事情渐渐暴露,大家回过头去想我们当时的动作,就会觉得是很有道理的。
  记:当时那么大规模的“倒扁运动”都没有把陈水扁“拉”下来,您预料过扁会遇到现在的局面吗?
  张:对!一个“运动”就把他“拉”下来,不可能那么容易,现实生活中也不太可能。那个时候,我们真正的目标是指向民进党的,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运动,让民进党觉醒,让每一个还有理想的民进党员“站出来”,希望更多民进党人直面内心真实。
一句实话 民进党没有自我手术的勇气
  记:现在的民进党被陈水扁害惨了,民进党还有机会翻身吗?
  张:关于陈水扁的话题,我其实不太想回答,因为没有什么好讲的!现在的问题不在陈水扁而在民进党,而民进党的问题不在切割与否,民进党的问题在“态度”。但看现在的民进党,基本上是没救了。现在的重点在于,民进党有没有事前防范的机制?有没有爆发后敢于自我手术的勇气?
  目前看起来,民进党还是没有办法!我看不到民进党有好的走向。
  记:您说民进党的问题在于“态度”,这具体怎么说?
  张:现在民进党对陈水扁,一直都还围绕在切割不切割的问题上,其实这没有什么切不切的问题,关键是要摆正自己的态度,“我这个党是绝对要清廉的”。现在的情况是避重就轻,自己本身的基调都没有了,未来还有什么起色?!
  记:前几天,陈水扁高分贝批评检方办案人员,甚至还说这就像是当年的“美丽岛事件”,您作为当时“美丽岛事件”的参与者之一,怎么看陈水扁这样的类比呢?
  张:(苦笑)他要怎么说,是他的说法而已,我们也没有办法控制,也没有人会去相信。陈水扁现在遇到的案件,又不是政治事件,是贪腐的问题,和当初“美丽岛事件”,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记:蔡英文在陈水扁问题上,原本计划讲清楚,现在又退缩了,看来陈水扁斗得还有点效果,您觉得这是蔡英文个人的问题,还是民进党党内的问题?
  张:蔡英文说不出口啊!这既是蔡英文个人的问题,也是民进党内的一些阻力。
一段历史 为老兵转寄380封信
  记:您曾经发起帮助“台湾老兵返乡”的运动。有没有统计过,您曾经帮助过多少人成功回到故乡?
  张:在具体数目上,没有统计。1987年4月15日,“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正式成立,到当年10月15日台湾当局宣布“自12月起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只有短短六个月时间。这六个月当中,我们撰写、印制了三份传单:“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捉我来当兵,送我回家去”、“想回家!怎么办?”
然后,老兵们自己上街头散发。此外我们也办了两场群众演讲大会,当场数万群众哭成一团,这些经费都是我们募集或捐助的。
  记:您还曾经当过老兵们的特别“信使”?
  张:对,那时台湾禁止和大陆通信。我太太范巽绿,她有位姊姊住在香港,于是我在杂志上刊登广告,宣布若有老兵要寄信到大陆,可寄到我台北的家,我负责透过香港寄到大陆各地。短短半年,我转寄了三百八十几封信,包括从大陆寄回的 (大陆寄回的是寄到香港姊姊的住址)。这些信都是40年来的“第一封”,去信的地址都是40年前离家时残存记忆中的地址,大致上都只是某省某地什么村之类的,很不完整,可来回的信的内容都会让人掉泪———写去的颤颤抖抖,向父母问安,写回的则是谁谁谁都已过世了,当然,他们的父母大多已不在了。
  当时,转信的行为公开地违反台湾当局的戒严令,但他们也无可奈何,不敢阻止。
  记:看到现在两岸交流的现状,想到当时那种困难的状况,您会不会特别感慨啊?
  张:参与这场短暂但美好圆满的运动,我心中是感慨万分的。当时我们在讨论如何如何写文宣,如何定调子时,一位朋友想出“想家”两字,所有人都震撼了,如此简单如此直指人心,再强悍的执政者也不敢强压!现在情况也一样,想家是不变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3 02:0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