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网友YST: +++国的地位和马英九的算盘
自从马英九任命墨绿色的台联党前不分区立委赖幸媛为陆委会主委,不但国民党内炸了锅,整个台湾政坛都闹翻了天。有翻脸痛骂的国民党员,譬如邱毅;有幸灾乐祸、见猎欣喜的民进党人,譬如蔡煌琅;有死命护马的啦啦队名嘴到处放话,譬如黄创夏;有假装冷静呼叫让赖幸媛做做看的台独份子,譬如杨宪宏;当然最多的是数不尽的打电话抗议的民众。热闹极了,没有一个谈话性的政论节目会放过这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题目。
一连五天,绝大多数的政论节目都在马政府人事安排上打转,这是最有吸引力的话题,但也是最容易的话题。糟糕的是,如果我们陷入这些复杂的人事争论,我们就看不清楚问题的本质与源头而在人际关系上打转,那就就越看越糊涂了。
今天 YST要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为各位剖析马政府的问题到底在那里。
首先我们要认清的是,问题的源头是甚麽?
答案:马英九,一切问题都发源於马英九,不是赖幸媛。是马英九制造了所有的问题。
其次我们要认清的是,问题的关键是甚麽?
答案:「92共识」。我们要花一点时间从国共斗争的历史上彻底了解「92共识」是甚麽,这是关键点,一点点都不能含糊。
最後我们要用什麽样的角度观察问题呢?
答案:从上到下(top down)的方式看台湾的问题。
所谓从上到下的方式就是从国际政治的大格局开始,然後把格局一步步慢慢缩小,最後缩小到赖幸媛的任命案。
任何人如果看不到国际政治的大格局则必定迷失在琐碎的人事任命这种枝节上,典型的例子就是黄创夏以圈内人的姿态在政论节目大谈人事纠纷与人际恩怨。黄创夏这种论政方式是没有营养的,属於八卦。这种恩怨情仇的人际论述属於主观的自由心证,没有任何知识性,所以不会使你进步。“名嘴”这麽做为的是哗众取宠好获得更多未来的通告,但是观众对两岸政治的了解一点点好处和收获都没有。事实上,很多“名嘴”不在教育观众与读者,反而是添乱,把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因此我们今天要用top down的方式来解析目前的政治局势,读者看完後不但对两岸问题的关键非常清楚,而且紧紧掌握问题的本质与根源,赖幸媛的任命案也就不说自明了。
好了,现在我们把高度拉高到国际,先检验+++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是甚麽,然後检验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地位与相互厉害是甚麽,然後评估+++国未来的利益在那里,+++国到底要什麽,更重要的是+++国到底能要到什麽,最後+++国需要在政策上作出什麽样的决定对自己最有利。
至於现在发生的人事任命问题只不过是反映+++国政府的政策执行,也就是领导人马英九在打什麽算盘。看完这篇分析,对这个问题读者心里自会有数。读者自己心里有一把尺,也就不会听“名嘴 ”乱放炮。
现在我们开始做从上到下(top down)的论述。
(一)+++国的国际政治地位
YST 对这个问题曾经有过专文论述.
我在此简单扼要地叙述如下。
+++国是1911年国父孙中山用武力推翻满清政府所建立的民国,也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国的地位一直没有任何争议直到国民党在与共产党的内战中惨败,於一九四九年退到台湾。於是国际上中国产生两个政治实体,一个是「+++国」,一个是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1.不论是+++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都认为中国只有一个。
2.自从一九四九年以来,+++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争的只是中国在国际上的代表权。
3.+++国一直代表中国直到1971年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取代。以六十分之一的人囗和两百六十六分之一的土地,「+++国」能够在联合国代表全中国达二十二年之久,这已经是一个奇迹。
4.从大陆的观点,+++国在1949年就亡国了。我们可以对此否认。
5.从国际承认的观点,+++国在1971年亡国了。我们很难对此否认。
6.从国际实力的观点,+++国在1979年亡国了,因为+++国得不到任何一个大国的承认。我们不能对此否认。
7.在2008年的今天,台湾用钱买了23个无足轻重的邦交国就号称+++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这不过是自说自话,完全不能服人,也不可能在国际间成立。
8.2004年,美国国务卿鲍尔公开声明「台湾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一锤定音。任何政客,譬如马英九在5月2日赵少康的访问节目中说「+++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这种论述只能在台湾自己爽,走不出台湾岛。
YST 用拳击赛做一个非常贴切、非常形象化、非常深入浅出的比喻。
职业拳赛的胜负分为击倒(knockout简称KO)与技术击倒(technical knockout简称TKO)两种。
「+++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的关系是内战的延续。
+++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战就像是职业拳赛。
+++国今天的国际地位是名存实亡,相当於拳击赛中的技术击倒(TKO),虽然还没有倒地但已没有防卫能力,承受不住未来的一击。
如果+++国还不想办法体面地结束内战状态的话,「+++国」将非常丢脸地被击倒(KO)。
不论有没有美国与日本的帮助,「+++国」赢得这场拳赛的机率是0;只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出重手,「+++国」被击倒(KO)的机率是100%。
(二)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与利害
第一阶段:蒋介石时期
在1965年以前,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与利害是你死我活的热战,而且台湾积极从事主动的反攻大陆。1965年的「八六海战」国军遭到惨重失败,「剑门」与「章江」两艘军舰被击沈。自此以後台湾才放弃武力反攻大陆。
第二阶段:蒋经国时期
蒋经国主政期间两岸休兵各自从事内政建设,但是敌对状态并未结束。蒋经国采用三不政策,那就是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
事实上,1978年当邓小平宣布大陆改革开放时候,这是两岸和谈对台湾最有利的时机。这时候的台湾可以取得谈判最有利的条件,但是蒋经国放弃了。
蒋经国没有远见,并非雄才大略的人,他的能力也只能经营一个弹丸之地的小朝廷。蒋经国用行动告诉我们,他宁为鸡头不做牛尾。我个人认为蒋经国是「独台」的创始者。
第三阶段:李登辉时期
李登辉执政的前半段受到国民党大老的强大压力,所以他采用的策略是「明统暗独」。在这个策略下,李登辉不得不成立「国统会」并且订下了「国统纲领」。
这段期间两岸关系发展出一个非常重大的里程碑,那就是「92共识」。
YST将在下一节对「92共识」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李登辉执政的後半段成功将国民党大老赶出权力圈,完全掌握党政军。李登辉发表「两国论」,台独的作为越来越明显但是以「独台」方式出现,囗囗声声「+++国在台湾」,两岸关系的政策变成「戒急用忍」。
第四阶段:陈水扁时期
陈水扁执政後全力推动**,废除了「国统会」与「国统纲领」,不承认「92共识」代之以「一边一国」,两岸政策从「明统暗独」变成「明独」。陈水扁是明目张胆地搞**。两岸关系进入剑拔弩张。
没有一点点夸张,两岸在这段时期不止一次有热战的可能,因为陈水扁令大陆没有其他选择。如果**坐视「法理台独」成功而没有军事行动,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92共识」
1987年,蒋经国在去世前解除戒严,开放台湾人民赴大陆探亲,从此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人民的往来和经济、文化、贸易、旅游等各项交流迅速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各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不得不调整「三不政策」。
由於大陆与台湾都不承认对方的政府,台湾於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与大陆联系的民间仲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台湾政府授权「海基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
大陆於1991年12月16日由国务院台办推动成立了非官方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国务院授权「海协会」与「海基会」接触并商谈两岸事务,但是必须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上面这一段是「海协会」研究部公开发表的档案,非常正式和明确。所以我们看得很清楚,「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海协会」得到大陆政府授权与台湾商谈的基础,这是不可能改变的。
值得重视的是,在随後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两会在香港的商谈中都提出了5种文字的表述,而「海基会」的表述是根据「国统会」的结论拟定的。所以两会的商谈「统一」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海基会」拿出了最後表述的内容,其中有“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於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惟鉴於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於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
所以「海基会」在1992年「香港会谈」中明确表达了台湾根据「国统纲领」所表达的统一意愿。因此「统一」是这次会谈的重要基础,也是「一个中国」这个原则的的重要支柱,这是不能磨灭和改囗的。
YST 省去复杂的过程,只在这里提出1992年「香港会谈」最重要的结论。
「海协会」建议,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含意。
「海基会」提出:“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於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
「海基会」还建议“各自用囗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
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致函「海基会」表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意”。「海协会」的信後还附上了「海基会」提供的表述方案。
1992年11月16日,「海基会」回函「海协会」,对「海协会」的表述没有异议。
至此,两岸就「一个中国」的原则如何表述的问题形成了双方相互接受的两段具体表述内容,为「海协会」和「海基会」继续会谈奠定了政治基础。这就是大陆与台湾所承认的「92共识」。
「92共识」虽然是各自以囗头方式表述的共识,但其过程和内容均有明确的文件和文字记录,是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都否定不了、歪曲不了的。这就是为什麽胡Jintao主席面色凝重地说:“「92共识」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四)「92共识」的共识点与相异点
台湾与大陆的共识点:
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与大陆都努力谋求中国的统一。
台湾与大陆的相异点:
大陆认为,「92共识」不涉及一个中国这个原则的政治含义,一中原则的政治含义可以留待以後讨论。
台湾的国民党认为,「92共识」的核心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以突出+++国的客观存在。
现在我们看得很清楚了。
为什麽李登辉要马英九多提「一中各表」、少提「92共识」?
「92共识」里面有台湾与大陆都同意的“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这句话非常的清楚不需任何进一步的解释,任何人都赖不掉。李登辉非常後悔。这也是民进党不承认有「92共识」的重要原因。
「一中各表」可以自由发挥很容易就导向「独台」,李登辉可以勉强接受,大部分的台湾人都可以接受,事实上是马英九的首先选择。但是很可惜,「一中各表」并不在「92共识」的共识部份,大陆从来就没有同意过。
赖幸媛说她接受“一中各表的92共识”根本是胡说八道。她把大陆反对的「一中各表」去框住两岸都同意的「92共识」根本不成一个东西,连逻辑都不通。
赖幸媛的话正好应了中国一句俗语牛头不对马嘴。
这个狗屁不通的赖幸媛居然被马英九以才德兼备的标准从台联党挖角过来,由不得令我冷笑。YST 从国民党智库中随便抓一个人也比她强。
YST 为国民党的总统胜选感到不值,为国民党熟习两岸事务的济济人才感到愤愤不平。
(五)目前的两岸关系
台湾的民进党一直不接受一中原则,也不承认有「92共识」。
这是为什麽民进党政府不能与大陆恢复对话,而国民党政府有这个机会。两岸会谈的基础就是「92共识」,这是一个必要条件。
国民党在3月22日赢了总统大选,两岸谈判有了新的契机。2008年3月26日布希总统主动打电话给胡Jintao主席,希望台海两岸能够把握这个机会恢复谈判。胡Jintao做了正面的回答。等到「新华社」正式发布新闻消息,数小时後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才正式发表相关新闻。这就是大国外交,有理有节。
下面是「新华社」发表的中文与英文新闻稿。「新华社」是大陆官方的新闻机构,发言非常谨慎,是代表**官方最正式也最权威的新闻报导。
胡Jintao表示,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两岸协商谈判是中国的一贯立场。中国期待两岸共同努力、创造条件,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Hu also expressed hope that the Chinese and U.S. governments will continue to make joint efforts to secure peace and stability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He (YST 注解即胡Jintao) said it is China's consistent stand that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Taiwan should restore consultation and talks on the basis of "the 1992 consensus" which sees both sides recognize there is only one China, but agree to differ on its definition.
(六)大陆胡Jintao主席所释放出来的善意
胡Jintao和布希的热线谈话透露非常重大的意义,大陆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含意从来都是「留待以後讨论」,这是由大陆最高领导人胡Jintao囗中第一次说出「双方同意对一个中国有不同的定义」,意义重大。
这是大陆对台湾释放出来的非比寻常的善意。
萧万长在投票前不敢申请叁加「博鳌会议」,因为怕被民进党扣上红帽子影响选情。新华社的新闻发表後,萧万长立刻看出这个善意和机会想叁加「博鳌会议」,但是申请叁加的报名时间已经过期了。当萧万长向大陆表达叁加「博鳌会议」的意愿时,大陆慨然破例接受萧万长的申请。
这是大陆对台湾第2次释放的善意。
萧万长在「博鳌会议」期间受到大陆高规格的接待。
这是大陆对台湾第3次释放的善意。
大陆在「博鳌会议」与台湾进行商谈时,不但胡Jintao亲临主持,而且他的办公室主任令计画和重要幕僚都叁加,萧万长所得到的重视非比寻常。
这是大陆对台湾第4次释放的善意。
大陆新闻(非新华社)曾对台湾此次会谈有「在一个中国原则下」的报导。萧万长抗议,大陆新闻在二小时内迅速撤回。在随後新华社的报导中也没有这些字眼。
这是大陆对台湾第5次释放的善意。
我们看得很清楚,大陆对两岸恢复会谈认真期待并且真心释放出善意。
(七)台湾对大陆的善意并不领情
对胡Jintao在囗中第一次透露「双方同意对一个中国有不同的定义」,台湾把它扭曲为大陆同意「一中各表」并且解释为这是胡Jintao迫於美国的压力。
对大陆破例接受萧万长在截止日期後提出的申请,台湾解释为因为西藏暴动和西方国家的压力,大陆不得不对台湾作出妥协。
对大陆高规格接待萧万长,台湾认为这是台湾花二十五万美元买来的。
对大陆超级重量人士与台湾团会谈,台湾认为这是**的统战阴谋。
对大陆新闻在萧万长的抗议下迅速撤回「一个中国原则」字样的报导,台湾觉得是应该的。
(八)马英九的小算盘
上面叙述的不领情主要是来自台湾的新闻媒体和人民。这是一个重要指标,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指标是马英九的回应。
马英九在XZ**事件中明确表达对中国的谴责、使用反中的激烈言词、发表DIZHI北京奥运的不当言词和对大陆总理**宝的疯狂,这些不仅仅是不友善的行为而且违背国际外交的礼节,再一次表现盲目跟随美国的政治风向。这对营造两岸复谈的有利气氛作出对台湾一点点好处都没有的伤害。
马英九自己透露选择赖幸媛为陆委会主委是他主动的决定,而不是接受李登辉的推荐。用一个墨绿的赖幸媛掌管两岸事务是对**释放的善意最不友善的回答。更可恶的是,马英九说他在三月底就已经决定任用赖幸媛。所以马英九一方面派出萧万长到「博鳌会议」接受大陆的善意,一方面运作赖幸媛的任命给未来的两岸会谈穿小鞋。
马英九非常权谋,只是国际政治的道行不高,将来必定碰壁。
我不相信马英九选後会见李登辉是礼貌性的请益,李马之间必有处理两岸事务战略性的的意见交换。但我也不相信马英九在两岸关系是走李登辉路线。马英九的「独台」与李登辉的「台独」本来就是一线之隔,不过只差一面青天白日旗,对大陆而言根本没有什麽不同。「独台」与「台独」对大陆用同样的战略方针并不奇怪,马英九走的是有马英九特色的「独台」路线。我们用赖幸媛的任命做例子。
马英九任用赖幸媛做陆委会主任委员有多重好处:
1.赖幸媛对马英九不会构成威胁。马英九未来施政的首要条件就是确保4年後没有超级明星出来和他竞选提名,赖幸媛对他非常安全。
2.马英九认为赖幸媛的墨绿色彩会扩大他的选票基础,至於会不会是另外一回事。
3.赖幸媛是马英九两岸政策的白手套,陆委会的手遍及半个的行政院,这样就几乎完全架空国民党。国民党不可能有人冒出头。
4.赖幸媛的墨绿色彩可以非常有效地阻碍两岸所有的交流与发展,符合美国的意思,非常容易博得美国的信任与支持。
5.在赖幸媛的把关下,确保「独立台湾」是本,能够从大陆捞到任何好处都是额外赚来的红利(bonus),有固然好,没有也无所谓。
6.马英九只要在台湾所有的烂苹果中是最不烂的一个,就能确保2012年的胜利,稳稳做8年总统,其他都是次要的。
马英九权谋重,心眼小,既无雄才大略,对两岸恢复谈判也不怀好意。马英九的首要考量是自己2012年的选票,不是台湾的民生和经济。
续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