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姆大叔的“大棒”与“胡萝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3 09:4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9·11”事件,特别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以来的事态发展显示,美国的力量呈现出一种矛盾状态,一方面美国的军事力量似乎无敌于天下,另一方面在控制对其不利的事情时美国又常常无能为力。这就有了重新审视美国力量的必要性。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而支撑其超强地位的首要因素是美国无与伦比的综合国力。很多西方人士认为,自罗马帝国以来,还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这样拥有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实力。因此,美国力量的动向关系到全球格局的变化,并且成为国际问题学界经常讨论的话题。本期视点将就美国软硬实力的消长展开分析。
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力量”与“软力量”。
细读布什总统不久前宣读的《国情咨文》,不难看出,有两项政绩最值得他夸耀:一是自“9·11”事件以来,美国本土没有再次遭受恐怖袭击;二是美国“迎头痛击”了塔利班,“解放”了伊拉克,抓住了萨达姆。这一切当然是靠了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实现的。按照一些西方学者的解释,上述两个成果大体上应该属于“硬力量”的胜利。 强悍有力的“大棒”——
“硬力量”来源于国家的地理条件(位置、规模、资源)、人口数量和质量、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军事实力等要素,而在美国的硬力量构成中,最突出的是其经济规模、金融实力、科技优势和军事打击能力。
军事上,美国2003财年的国防预算高达393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总支出的36.3%;2004财年为4013亿美元(不包括用于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驻军和重建的875亿美元的专项拨款),超过了全球其他所有国家的军费总和。美国拥有占绝对优势的核力量、空军和远洋海军,以及在全球投放打击力量的独一无二的能力。美国与其他国家在军事能力上的差距,也正在迅速拉大,由于其他国家与美国在军事研发支出上的巨大差距——美国3倍于仅次于它的6大军事强国的军事研发支出的总和,“美国已经使别国无力在军事上赶上它”。美军在欧、亚、非、中东、拉美等几乎世界各个地区都有驻军,在全球有大约3000个军事基地。
经济上,美国经济10年来持续增长,目前其GDP规模仍占全球31.2%,几乎相当于紧随其后的日、德、法等国GDP的总和,相当于中国的8倍,俄罗斯的20倍;美国在全球经济三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中都拥有最大的发言权。目前,美国的“新经济”仍有很强的生命力,科研条件得天独厚,全球高科技人才被源源不断地吸引到美国。
科技上,美国在信息、通信、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都拥有明显的优势;在最关键的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美国至少领先欧洲5年,领先日本10年。 润物无声的“胡萝卜”——
“软力量”是指一国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吸引力,其弱点是作用间接而缓慢,其优点是能消除对方的抵抗意志,使对方认同自己的基本价值和政策目标,有釜底抽薪的功效。“软力量”的多少取决于一国的意识形态、文化影响、生活方式、战略思维等的强势与否。在美国的软力量构成中,最引人注目是其通俗文化和意识形态。
全球资讯榜http://www.newslist.com.cn
比起航空母舰、核武器和飞机大炮那些“硬力量”来说,更具亲和力和影响力的是好莱坞大片、可口可乐、迪斯尼、耐克这样一些具有美国象征的产品。多少年来,这种“软力量”不仅为美国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也广泛地传播了美国的价值观念。
好莱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上世纪80年代始,好莱坞加快了向全球市场扩展的步伐,影片票房收入直线上升,目前在日本市场已占有65%的份额,在泰国占有的份额高达78%。2002年在FaGuo录像带和DVD市场上最畅销的100部影片中,好莱坞大片占了77部。好莱坞国外市场的赢利现在已经超过了总赢利的50%,并仍在不断增加,估计在未来20年会超过80%。好莱坞已经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出口业。而好莱坞明星和他们扮演的角色更是让全球成千上万的青少年着迷。你很难与好莱坞、麦当劳这些美国品牌竞争,因为那不只是一部影片、一家餐馆,而是一个强大的商业文化体系。在它们的背后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美国。 “大棒”疯狂挥动的代价——
在提出两种力量之分的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等人看来,冷战的胜利、美式民主和价值观念的广泛传播就是通过“软力量”得以实现的。然而,他们现在担心的是,美国正在过度地依赖和使用“硬力量”,削弱了“软力量”。英国《泰晤士报》的文章也指出,今天的欧美关系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看来是这样一个事实,即布什政府为寻求实现其短期的军事和外交雄心而愿意牺牲其长期的“软力量”。
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软力量”的影响力开始悄悄地发生变化。单边主义的美国外交政策、安全战略成了削弱“软力量”的重要原因。《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分析说,一些中东知识分子对美反感,并非是直接针对美国文化,而是对布什政策的不满。美国正在为“硬力量”的胜利而付出“软力量”的代价。自反恐战以来,中东的人们对美国产品就越来越反感。在美伊战争之前,美国对中东地区的出口下跌了25%到40%。麦当劳宣布,将在10个穆斯林国家关闭175个分店,可口可乐的销量也开始减少。
伊拉克之战也许不会改变美国“软力量”的实力,美国依然可以靠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而向全世界推广它的价值观,但人们的情感却是无法控制的。在欧洲,反战的激烈批评虽不像一年前那样火爆,但一种冷漠感却在曼延。一位欧洲朋友在给记者的来信中说,欧洲人仍然像以往那样看美国大片,吃美国快餐。美国文化的味道没有变,变了的是人们看待这种文化的心态。多少年来,欧洲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与美国兄弟之间的出现了“情感隔阂”。一些专家担心,这种情绪长期维持下去,就会使人们对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所追求的价值观产生怀疑。因为有许多人已经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美国的傲慢后面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在作怪?
伊拉克战争也给了人们从全球化的角度重新审视美国“软力量”的机会。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一直在借助于这个过程来传播自己的文化观、价值观。《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文章说,作为无可匹敌的全球超级大国,美国以一种史无前例的规模出口其文化。从音乐到媒体,电影到快餐,语言到体育,美国文化的影响像昔日的大英帝国那样无情地扩张着。并与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在墨西哥的历史名城Oaxaca,当地知识分子知道麦当劳要开分店,立即在网上发起了DIZHI活动,主旨就是为了保护当地的传统文化。最终,当地政府只能拒绝麦当劳的要求。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不同文化产生碰撞原本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全球化不是“麦当劳化”,更不是美国化。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又总认为自己的价值观念是普世的,应该为全世界所接受。伊拉克之战的症结不仅仅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体制要由美国来选择,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观、价值观也要由华盛顿来决定。在“硬力量”大棒下的胡萝卜――“软力量”也越来越多地显露出“侵略性”,它势必会造成其他文化的强烈反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04:0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