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不懂的升学就业:怎奈“学历本位”成时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25 06:1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凤凰网综合报道:为什么我国近几十年来未培养出大师级人才?有人说教育界的急功近利和浮躁风气是症结所在,一边是新一轮毕业生就业高潮的来临,另一边是无数的学子在为择校、升学绞尽脑汁,当“终身教育”演化成一种对于高学历和稳定收入的追捧,当人才需要借助某种"名气"获得社会认可,我们的教育还能走多远……</p><p><strong>本科生游走在边缘的族群</strong></p><p><strong>核心提示:“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strong></p><p>23日,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中,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间,1.58%的学生甚至愿意"零工资"就业。</p><p>这项题为《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涉及全国6000多名今年毕业的本科生。</p><p>“零工资”的出现,折射出大学生对个人发展机会的极度渴望,对自己能力和职业前途的复杂心态以及面对就业窘境的无奈。</p><p>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1.6%的学生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其中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比例高达51.29%,而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则重点依托学校的推荐,相应的比例都在四成以上。(《新京报》)</p><p>但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在国内重点大学普遍为就业率发愁的时候,香港大学的就业率居然可以达到99%,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原因有很多,但最基本的是香港的人才供求结构较为合理,高等教育所提供的人才基本上适于社会的接受能力。</p><p>而在内地,学历的社会价值正在逐渐消失。在大学里面塑造出来的人格,积累起来的知识也因为社会的现实取向成了“无法胜任”的借口,这些都与教育的膨胀式发展有关。四年的知识积淀、人格塑造、专业培养,无法保证一个人获得起码的生存条件,那还需要劳烦教育部和高校来操公民高等教育的心吗? (光明网)</p><p><strong>“高学历运动”无止无休</strong></p><p><strong>核心提示: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的出身,名牌会得到更多的社会尊重和认可。</strong></p><p>近日媒体刚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显示,仅2005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被无端消耗,造成的损失仅经济指标一项已超过9000亿元。</p><p>如果不是名牌,就会得到某种不良"认可",如:"水平一般","不是科班出身"等;如果是自学成才,就会被打入另册,连某些考试都不能参加。这些是"人才库里肖夫效应"带来的负面效应。所以,那些虽然具备一定水平,却屡屡受到社会歧视和否定的人,就有了用"文凭造假"和"身份造假"掩盖"出身不足",争取崭露头角机会。从这个角度看,与其批判他们造假,不如说是社会人才观的迂腐和落伍。(四川新闻网 图片来源:光明网)</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6-7-25 06:10:48 | 只看该作者
<p><strong>相关新闻:</strong><strong>2500万人被无端消耗 中国高学历运动浪费人才</strong></p><p>一边是我们的无数本科生面临“就业便失业”的窘境,一边是无数学者对于人才浪费的扼腕叹息,据测算,仅2005年一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无端消耗,造成的损失仅经济指标一项已超过9000亿元。</p><p>人才高消费趋向在现代社会已经非常明显。在许多经济相对发达城市,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普遍提高。文秘、推销等职位须在本科以上,计算机、法律、工商管理等热门专业起点为硕士。人才市场形成了“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的畸形局面。这也成为当下人才浪费最典型、最普遍的方式。</p><p>一位人大代表曾经用美国小说《动物学校》里的故事来比喻我国现行的人才评价体系--让猴子去游泳、让鸭子去爬树。不久前,也有人指出,我们在用人方面重形式轻实用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某些做法。(<font color="#000066">中国青年报)</font></p><p>“高学历运动”刺激了高等教育的剧烈扩张,冲击了职业教育,并且使优秀人才加速外流。据相关媒体报道,香港高校即将结束2006年内地招生工作,今年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人数及生源质量均创历年新高。其中仅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4所高校就招收了约900名内地优秀生。社会流传的面对香港高校之争、与北大、清华多年养尊处优、“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势相比,香港高校的宣传攻势也不容小觑。它们不惜巨资抢夺优秀学生所产生的新闻效应,会使它们在与内地高校的竞争中确立品牌优势,而对于一所大学来说,知名度是一种难以估量的资产。“北大清华沦为二流”的说法绝非空穴来风,至少它在一个层面上让我们反思人才培养机制问题。</p><p><strong>公务员,动了谁的神经?</strong></p><p><strong>核心提示:“权力寻租”的新出口</strong>,<strong>公务员身份标志着工作和收入的稳定、安全</strong></p><p>中国当下公务员考试之热门,公务员社会地位之高,可能没人可以否认。据2006年“人才蓝皮书”披露,今年中央、国家机关及其系统97个部门的10282个职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而报考人数接近100万人,每个招聘职位的平均成本是2.6万元。公务员考试的经济成本主要是由考生和主办方承担,两项成本相加超过了2.7亿元。(南方都市报网络版)</p><p>公务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毒瘤”,这种情况在一些党政机关表现得颇为明显。“一杯清茶一支烟,一张报纸混半天”仍然是一些公务员的真实写照,还有个别干部过着“上班捧一杯茶水,下班喝一顿酒水,外出捞一些油水”的日子。</p><p align="center"></p><p align="center">(图片来源:中国教育门户网)</p><p>以前是学子们千军万马闯“大学桥”,现在是毕业生们争先恐后挤“公务员桥”。有报道称一名公务员考试的成本接近两万六。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一职难求催生出了庞大的备考公务员的群体。更多的人愿意成为"专职"备考者。面对多种就业选择,毕业生只对公务员情有独钟,说穿了,正是因为公务员薪酬稳定,以及国家机关完备的福利系统都让人羡慕不已。</p><p>公务员考试持续加温,社会新人日渐把公务员当成职业首选,为了保证得到一个低薪、孤单且不安全的工作,除了个人要通过一道道考试之外,家族的人脉资源也会充分调动。这说明公务员的含金量被所谓的统计大大低估了,灰色收入、权力寻租、工作稳定及医疗养老的保障,是社会其他阶层无法企及的。火爆竞争带来的后果是上流资质的人才大量集中在公务员系统,浪费了社会的智力资源。(<font face="宋体" size="2">南方都市报 )</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ab-stops: 54.75pt"><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总之,对待人才,依靠联想不如依靠试用,依靠文凭不如依靠水平,依靠</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mso-bidi-font-size: 10.5pt">“</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库里肖夫效应</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mso-bidi-font-size: 10.5pt">”</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不如依靠“</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田忌赛马”</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摒弃固步自封的人才思维定势,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发展观,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由</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mso-bidi-font-size: 10.5pt">“</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学历本位</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mso-bidi-font-size: 10.5pt">”</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向</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mso-bidi-font-size: 10.5pt">“</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能力本位</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mso-bidi-font-size: 10.5pt">”</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转移,为真正的人才营造宽松的成长通道已是刻不容缓。</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ab-stops: 54.75pt"><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span></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06:47 , Processed in 0.3125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