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际关系研究在中国的方向: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22 22:5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color="#333333">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实际上涉及到国际关系在中国的学科化和理论化两个方面。但是在中国学术界的讨论中所能够注意到的常常是理论方面的问题,在现实中,学者们往往强调一种中国特色的理论是何等的重要,而没有对理论研究与创造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环境有足够的反思。 </font><p></p><p>关于国际关系在中国的发展,我更看好的是其学科化过程,而非理论化过程。虽然在两个方面都很薄弱,但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较之于学科建设更为落后,而当国际关系学科在中国发展没有走上正轨之前,理论研究很难有所突破。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是关系密切,尤其是理论研究对学科建设具有依赖性,这一点在我前面一次回贴中对学科和理论两者关系所作的论述中已有说明。</p><p>要在理论方面取得突破有三条路径,其一是创造,其二是批判,其三则是批判加创造。三条路径产生的是三种不同类型的理论。而在理论研究方面,中国学术界所作的工作更多的是介绍、引进、吸收、评价和借鉴。但是由于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的落后,以及中国学者在谈及理论时所持有的“中国情结”(包括我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的和基于中国传统的),即使在介绍和借鉴方面,我们也不断陷入误区。这里不仅仅指对来自于美国的理论的理解,也有对其他国别和地区的理论的认识。</p><p>在这个论坛上关于国际关系的中国特色的讨论中,已经有不少人提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可以运用的历史和思想资源有很多,但是遗憾的是,我认为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界能够掌握并运用这些历史和思想资源的人寥寥。况且在理论研究非常薄弱的情况下,难以想象这种飞跃可能由少数学者完成。而且我更怀疑今天中国的发展水平、社会环境与学术建设是否能够支撑一批人进行有价值的理论研究与创造工作。</p><p>国际关系的学科化涉及到国际关系学科在高校中的科系设置、课程安排、师资队伍、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涉及到国际关系类学术团体的组建与发展以及国际关系类专业学术期刊的水平与质量。中国国际关系的学科建制的完善,可以从上面这许多方面着手。国际关系学科在中国重建二十多年来,主要的成就也是在学科建设方面。而在理论研究方面,所能够着手的面太窄,所能够突破的路径太少,而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真正有能力去进行扎实的学术研究的人尤其少。所以空喊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没有太大的意义。</p><p>学科建制的完善,实际上是为理论研究净化环境、提供资源、输送血液,这个环节不做好,国际关系理论在中国没有前途。理论创造需要一流的理论家,而中国目前的学科建设水平远不足以支撑一个或者若干个理论家的出现。</p><p>所以国际关系研究在中国是不是以加强学科建设为方向,而理论的创造可以缓一缓? <br /><br /></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7 07:35 , Processed in 1.484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