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理性设定,理论与方法的乱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7-22 22:5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color="#333333">整个现代社会科学(不包括人文学)的理论和方法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是否也可以按照对的理性不同程度的设定 (Assumptions) 来划分呢? </font><p></p><p>1,理性选择(RATIONAL CHOICE):现代主流经济学关于理性选择的假定越来越多的成为许多政治科学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前提假定,有人戏称为“经济学帝国主义”, 其假定行为体都是按照效用(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按效用排序进行选择。这个路径的优势在于:有利于建立一致而连贯的科学理论。较弱的方面在于:实证上的可验证性,与现实的距离较大。最极端的例子是1)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学中数学演绎式的模型方法(Formal modeling);2)更传统但很著名的例子是沃尔滋的《国际政治理论》,这1),2)两者形式差异似乎很大,但理论设定前提和理论旨趣是一样的:为了建构科学理论,而不是为了完本反映现实。Formal modeling的先生们常被指责离社会和国际关系离现实太远, 但基于他们的学术旨趣来讲,这些问题THEY DO NOT CARE。</p><p>2,渐进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行为体受到制度框架,信息不完整,个体认知缺陷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有完全的理性选择,选择都是有限的,决策主体追求满意(SATISFING) 而不是绝对的效用最大化。这个研究路径的倡导者是HERBET SIMMON, 他是唯一获得NOBEL经济学奖的政治学家,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奠基人。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运用认知心理学,假定的就是一种有限的理性。 这种路径的优势是:考虑了一些更复杂的因素,与现实的距离要近一些。缺陷:依靠模拟和试验得出的理论,推论到社会政治现实中适用性有限;另外,这种路径当然做不出主流经济学那样简练--“看起来很美”--的理论。政治学和心理学的行为主义,对理性的假设也在大致这个水平上,因为如果是完全理性假设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p><p>3,非理性(Non-rationality ): 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并非只有理性的一面,很多行为和决策都有非理性的一面,比如:情感,本能等等的动机因素。这个路径可追到FRAUD精神分析法,在政治科学界的代表是LASSWELL。Lasswell 同时也是政策科学,现代传播学等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还发明了现在广泛流行的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 ) 。为了捕捉决策和行为的非理性动机,就要注意观察相关的“像征”(symbol),比如:大众媒体措词,政治仪式等等的变化,因为这些象征与我们每个人的情感有关,情感无法完全用理性去计算和解释,但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对我们理解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包括国际关系现象)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一些心理学家运用了这样一种路径研究国际冲突,比如:Vamik D .Volkan,"The Need to Have Enemies:From Clinical Practice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这种路径的优势:抓住了一些潜在的但仍然是重要的因素,同时,离现实的距离也较进。但是,理论的严密和一致性较查,是一种有一定用处但“看起来很乱”的理论路径。</p><p>在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包括国际关系研究中,许多学者对理性有不同程度的假定,同时选择了不同的研究路径,形成了不同的研究风格和成果。学者们也时常打笔仗,但基于不同理论假定的交锋通常都带有库恩所谓的范式不可通约的特点:理论假设不同,理论建构的旨趣不同。余不太喜欢广义的理性选择中的FORMAL MODELING的分支,觉得完全用数学演绎太脱离现实,为了不落入“不懂才反对”的行列,在一门方法课上专门选理性选择来学,发现对于FORMAL MODELING于理论建设的争议在国际关系理论家中是非常激烈的,典型的是HARVARD的WALT2000年在国际安全杂志单挑几位模型明星:POWELL, ZAGARE等,辩论的结果是学术共识似乎并没有增加 ,理论方法之争反而似乎还“上升”到了学者饭碗之争的高度了。</p><p>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的面临的现实是不同的,学科建设还处于“前科学”的阶段,最基本地任务和方向还是摆脱价值判断,意识形态地框架。在国际关系研究界,真正懂学术的学者开始耕种理性选择这块地的一小半 ,也就是试图用类似经济学一样的理性假设的前提和方法为国际关系学穿上一层科学的外衣。Formal Modeling 还是天书,什么渐进理性、非理性的研究路径在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界只能通通归入搞不懂的“后现代”。</p><p>哈佛大学的WALT先生用"One world, Many Theories."来概括国际关系理论的多样化,的确是非常妙的比喻。各种理论和方法其实都是片面的反映现实的部分内容,理论和方法的多样化是必要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和学科建设:从整个社会科学甚至包括自然科学的不同学科中吸收理论和方法,从先进发达的国家学术建制中寻找启发。看看整个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进展, 看看北美的国际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有几十上百的学术分会, 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的U ?hSHIhis</p><p>。<br /></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6 22:3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