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4年的马来西亚:新政府新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27 08:4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4年的马来西亚:新政府新发展


●廖小健  邹建军

Malaysiain2004:NewGovernmentandNewDevelopment

LiaoXiaojian&ZouJianjun

【Abstract】2004wasayearthatAbdullahAhmadBadawitookofficeasPrimeMinisterofMalaysiaandthenayearthateverythingwentmostsmoothlyaftertheFinancialCrisisin1997.In2004,politics,economyanddiplomacygotstrikinglynewdevelopment,whichcouldbeshownbythefactsthatthegovernmentwonthenationalelection,theimplementationofthegov ernmentalpolicieswasfullyfavoredbyalmostallpeoplewiththeeconomydevelopingtotheuttermostsince2000andwiththediplomaticdeadlockbetweenMalaysiaandsomeothercountriesbeingbroken.Withthisinview,thedevelopmentofpoliticsanddiplomacywillbesmoothin2005andinspiteofthefactthatitseconomicdevelopmentwillbeslightlyslowinthefirsthalfoftheyear,itseconomywillbeoptimisticasawhole.



2004年是巴达维于2003年10月正式出任马来西亚第五届总理后的第一年。和过去几年马来西亚一直受到各种严峻考验不同,2004年的马来西亚,虽然也经历大选,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却是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少见的平稳顺利的一年。新政府展现出明显的新风格,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一、政治


1.第十一届大选


变化最大的是政治。由于马哈蒂尔从2002年6月到2003年10月长达一年多的护航,以及巴达维的处事低调谦恭,巴达维接班伊始,人们对他的能力和威望不无疑惑,国民阵线成员,特别是巫统党员对反对党的威胁无不忧心忡忡。然而,2004年3月19日举行的马来西亚第十一届大选扭转了所有的看法。是次大选,巴达维领导的国民阵线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最大胜利,即得票率高达63.8%,获得全部219席中的198席,或90.4%的国会议席,得以组成马来西亚独立以来最强势的政府。即使一代强人马哈蒂尔也难望其项背,国阵在过去10届大选中控制的议席,从来没有超越90%。


另外,和1999年大选国阵流失大量马来人选票,需要依靠东马两州和华人选民的支持来维护江山不同,是次大选,国阵不仅继续获得华人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重新赢得马来人拥戴,并成功收复1999年大选失去的丁加奴州政权。据统计,西马马来选民占70%的选区,1999年为52个,国阵赢了22个,只占42.3%,2004年有60个,国阵赢得52个,所占比例高达86.7%。巫统的劲敌,马来人反对党———伊斯兰教党,在是次大选只得区区的7席,比1999年大选少了整整20席,再度跌回反对党的第二把交椅。


赢得大选的辉煌胜利,特别是重新获得马来人支持,显示巴达维领导的国阵阵线赢得了包括马来人和非马来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委托,一洗1999年大选国阵惨遭重挫而笼罩了几年的颓气,并标志着巴达维时代的正式开启和早已开启。巴达维时代的开启还表现在2004年9月的巫统党选(巫统是国民阵线的核心大党,巫统主席自然是国阵主席和政府总理),是次党选巴达维早早就获得全部区部提名,不战而胜地当选巫统主席,其如日中天的政治威望得到再度印证,显示执政党也真正进入“巴达维时代”。


2.矢言肃贪


国民阵线赢得巨大胜利的原因很多,其中,2004年巴达维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新政”,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有关新政包括肃贪、亲民和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等,其中矢言肃贪的效果尤为突出。早在2003年11月3日,即正式接班几天后,巴达维就在国会强调,政府将大力反贪、反黑及反犯罪,促请公共领域及私人界,致力协助政府打造零度贪污的工作文化。为了有效铲除贪污,政府推出了一连串的措施,如成立国家廉正研究院,推出《国家廉正蓝图》,重开学校的公民班,参加联合国反贪污公约,启动各级监督机构,敏感部门公务员大规模调职等。和以往反贪只闪电不打雷、只打苍蝇不打老虎不同,政府还先后以涉嫌失信、贪污等罪名提控了大企业家谢英福、前马来西亚土地及合作社发展部长卡西达,以及前雪州行政议员沙立夫等共十多名政商界名人。矢言肃贪等一系列新政,为巴达维短期内树立良好形象,击溃反对党,并使支持率持续升温创造了有利条件。


3.释放安瓦尔


和前任对反对党实行一系列高压钳制政策不同,巴达维政府对反对党和非政府组织采取的是怀柔政策。例如关注伊斯兰教党吉兰丹州务大臣聂阿兹的病情,肯定非政府组织的贡献等。其中,2004年9月2日安瓦尔鸡奸案上诉获胜、无罪释放的影响最大。1999年4月安瓦尔因渎职罪被判监6年,2000年8月因鸡奸罪被判监9年,这次上诉胜利的是后一项判刑。有关安瓦尔突然获释的猜测很多,如协议政治流放等,但最后都归功于巴达维政府的怀柔开明,以及新政府带来的新气象,突显巴达维政府与马哈蒂尔政府的明显区别。国际法官及律师公正组织特派员巴南表示:“这项判决反映了阿都拉巴达维政府的立场。这是司法公正在马来西亚重新崛起的迹象。”


安瓦尔是马来西亚前副总理暨巫统署理主席,也曾经是呼声最高的马哈蒂尔的接班人,但1998年9月2日,马来西亚政府和巫统却突然罢黜安瓦尔在政府和巫统党内的所有职务,并对其加以逮捕、审讯和判处徒刑,事件引发马来西亚严重的政治危机,马来人因不满马哈蒂尔政府处理安瓦尔的极端方式而严重***,不少支持巫统的马来人转而支持反对党,作为马来人政治代表的巫统一度面临遭马来人抛弃的危险,国阵在1999年大选也因此受到重挫,挫败的阴影数年来一直挥之不去。2004年大选的巨大胜利和安瓦尔获释赢得的国内外众多的正面评价,都充分证明了国民阵线重新获得全体马来西亚人民的支持,标志着国阵最终走出了1998年政治危机,马来西亚政治已经恢复金融危机前的局面。



二、经济


2004年的马来西亚经济,虽然受到吉兰丹禽流感疫情、汽油产品接二连三提价、国际市场棕油价格低迷、印度洋地震海啸,以及第四季度海外市场对电子电器产品需求减少等情况的影响,但在内需蓬勃、原油出口剧增、没有通涨压力,以及偏高外汇储备等因素的支持下,总体经济发展还是比较顺利。


1.经济增长


2004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7.6%,这也是2000年第一季度以来取得最高增长的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再提高到8.2%,第三季度开始放缓,经济增长为6.8%,1~9月增长7.6%,第四季度估计增长5.5%到6%左右,全年估计可达7%。而2003年四季度的增长分别是一季度4.6%,二季度4.5%,三季度5.2%,四季度6.4%,2003年1~9月增长4.8%,全年增长5.2%。



2.主要经济部门表现



制造业:制造业依然是马来西亚经济的火车头,2004年前三季度业绩都不错,增长率分别是一季度12.5%,二季度12.1%,三季度差一点,但仍保持9.9%,1~9月增长达11.5%。预测全年增长仍可高达10.3%,达到2000年以来的最高增长率。制造业的各个部门中,建筑材料、电子电器、机械设备等部门的增长速度最快,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18.0%,17.7%,16.5%;化工产品,塑料,橡胶产品和非金属矿物产品等也分别增长10.9%,8.2%,5.2%;木制品、纸品、印刷出版产品等在第二季度也获得15.0%高增长。只有纺织服装和鞋帽业、基础金属产品是低增长和负增长,第三季度纺织服装和鞋帽业负增长-9.9%,基础金属产品-1.4%。近年印支3国廉价劳动力的竞争,马来西亚许多相关企业移出,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产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对马来西亚纺织、服装和鞋帽业等行业的发展,显然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服务业:服务业的增长势头也不错,第一季度增长6.2%,第二季度再提升到7.4%,是2000年第一季度以来服务业增长最快的一个季度,第三季度有所回落,但增长率仍有6.1%。服务业中,交通、通讯的发展比较平稳,第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7.4%,8.4%和7.5%;批发、零售、旅业、餐饮等业是两头小、中间大,第一、二、三季度的增长分别是5.8%,10.0%,5.9%;银行保险、旅游产业、商业服务等呈由高向低的走势,第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8.1%,7.1%,5.5%。2004年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与家庭用户的可开销的收入提高,通货膨胀仍受控制及就业平稳等有利因素有关。旅游业的发展对服务业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据统计,2004年1~9月,到马来西亚旅游的外国游客人数达1171万,比2003年同期增长64.5%。



农业:2004年的农业,呈从低向高的走势,第一、二、三季度的增长分别是3.2%,3.2%,6.1%,其中橡胶势头最好,第一季度增长21.9%,第二季度增长更高达32.2%,第三季度仍保持高增长,为22.5%。据统计,1~11月的橡胶产量达107.65万吨,比2003年同期的89.25万吨增长了20.6%。油棕开始只是轻微增长,第一季度仅增长1.8%,第二季度增长快一些,增长了6.6%,第三季度恢复平稳,增长4.8%,其他如渔业、林业、养殖业等,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了6.4%,5.3%,3.9%。农业获得这样的成绩,和巴达维政府对农业的特别重视不无关系。



矿业:第一、二、三季度的增长分别是5.6%,1.1%,4.2%,其中原油起伏最大,第一季度增长高达7.5%,第二季度却是负增长,为-1.8%,到第三季度则增长4.7%,2004年1~11月的原油产量为278721000桶,比2003年同期的269318000桶增长3.49%。



建筑业:建筑业这一年每况愈下,2003年第四季建筑业仍增长2.7%,但到2004年第一季度则只轻微增长0.6%,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则出现负增长,分别是-1.7%和-3%。建筑业的低迷,显然受到新政府的财政政策很大的影响。2003年底接班的巴达维政府采取节俭的财务政策,上台后不久即下令停止了多项大型计划,如耗资145亿零吉的双线铁路计划等,并缩小一些大型发展计划的规模。



3.外贸



2004年的对外贸易再创优异成绩。全年对外贸易总额达8790亿林吉特,其中出口为4807亿,比2003年3988亿增长20.5%,进口3989亿,比2003年的3177亿增长25.8%,贸易盈余为811亿,和2003年的811亿一样,这也是马来西亚对外贸易连续7年取得盈余。电子电器继续是最大宗出口商品,出口额为2415亿,占出口总额的50.2%,比2003年的2112亿增长14.35%;排第二位的是棕油及棕油产品,出口值为291亿林吉特,占出口总值的6.1%,比2003年的277亿增长5.0%;石油出口额为218亿,占出口总额的4.5%,比2003年的157亿增长38.85%;原木和木材出口为198亿,占出口总额的4.1%,比2003年的166亿增长19.27%;天然气出口额171亿,占出口总额的4.1%,比2003年的133亿增长28.57%;石油产品出口121亿,占出口总额的2.51%,比2003年的83亿增长45.78%。石油和石油产品的出口增幅最大,伊拉克局势不稳和2004年的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应是主要的刺激因素。
全球资讯榜http://www.newslist.com.cn



由于美国经济放缓,马来西亚的出口订单,包括纺织和电子产品等订单,在2004年第四季度逐渐减少,外贸发展的迅猛势头在年底开始减弱,12月份出口仅增长12.8%,创下了全年出口增长新低记录。


4.其他经济数据



2004年的其他经济数据也不错,和2003年一样物价稳定,没有通涨的压力,市场价格指数的变化,2002/2003年轻微增长1.2%,2003/2004年增长1.4%。失业压力也不大,2004年一、二、三季度的失业率分别是3.8%,3.7%和3.4%。但外资直接投资却不太理想,2004年1~9月的外资投资申请为15.1亿美元,而2003年全年则为30.6亿美元。不过2004年1~9月国内资金投资申请仍有29.1亿美元,几乎是外资的两倍,另外流入股Shi的外资不少,都一定程度地弥补了外资流入的不足。



三、外交



巴达维和马哈蒂尔一样,特别重视发展马中友好关系,中国是他出任首相后访问的第一个非东盟国家。2004年5月27日随团访华的成员包括了新内阁大多数部长。访华期间,中马双方签署38项合作备忘录,访华规格之高、成果之多前所未有。另外,巴达维也宣称发展马日两国友好关系,继续推行马哈蒂尔政府于1983年8月宣布“向东学习”政策,继续鼓励马来西亚国民学习日、韩两国人民积极的工作态度。



巴达维政府的在外交方面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成功地修补了与新加坡等国的关系。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以“敢怒敢言”刚直不阿的外交风格著称,这种风格虽然曾有效地捍卫了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并大大地提高了马来西亚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但也导致马来西亚与一些国家的关系几度紧张和反复。巴达维总理则明显不同,为人谦恭低调,温文尔雅,与马哈蒂尔不时和外国政要爆发口水战不同,巴达维上台后是不断对外表示善意,迅速改善了与多个国家的关系。



1.新加坡


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是马来西亚外交关系的基石,但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几年,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张,双方不时围绕各种课题唇枪舌剑,就连新建的连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两国的马新大桥,也因双方无法合作而呈现弯型。


巴达维上台后,立即搁置前总理马哈蒂尔的马新大桥工程,表示与新加坡合作重建大桥的愿望。新加坡也是巴达维就任总理后出访东盟6国的第一个国家。2004年1月访新时,巴达维和时任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均表示出解决纠纷课题、发展两国关系的诚意。吴作栋总理特别指出,马来西亚新领导以及带来的新作风,为新马重新尝试建立新关系提供了契机。同年1月两国华族农历新年期间,两国政府高层互相率团到彼地团拜,其乐融融。4月,虽然两国在是否接受美国派军马六甲海峡的问题上出现分歧,但无论是两国政要和两国媒体都非常理性,没有像过去那样逮住一个课题便肆意渲染,结果是求同存异,两国和印尼一起启动联合巡逻行动。8月李显龙出任新加坡总理后,马来西亚政要纷纷表示祝贺,并表示新加坡领导层更迭不会影响马来西亚对该国的友好政策。10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首次访问马来西亚,双方签署了避免双重课税协定,并同意开拓更多合作新领域。按照10月双方达成的共识,12月初,新加坡国务资政的吴作栋代表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展开解决争端课题第一轮谈判,马来西亚同意开放领空予新加坡航机,新加坡则表示可以归还马来西亚公民存放在该国的公积金。是次谈判标志着马新两国终于打破僵局,重回谈判桌,为商谈解决双方悬而未决多项课题而努力。


2.美国


冷战后的马美关系,本来就因为亚太贸易自由化的课题而有点紧张,1998年后受“安瓦尔事件”的影响更是跌落谷底,布什上台后虽略有缓和,但两国政要仍经常就各种问题互相抨击,直到马哈蒂尔退休前夕,马美政要还因马哈蒂尔2003年10月有关“犹太人通过代理控制全世界”的言论,再度交锋。巴达维上台后,马美关系已明显改善。2004年4月马来西亚虽然曾断然拒绝美国派兵驻守马六甲海峡的提议,但并不妨碍双方后来展开一系列的合作。



2004年5月,双方在华盛顿签署贸易投资架构协议;6月马美两国海军在东海岸关丹海域展开联合演习;7月巴达维应布什总统邀请访问美国。7月19日巴达维与布什会谈时表示,虽然马来西亚与美国在伊拉克和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存在分歧,但两国在经济、教育及国防方面的合作,使两国关系非常稳固。布什总统则形容两人针对伊拉克、中东及反恐战争课题的会谈非常有建设性,表示珍惜与巴达维总理的友情,并感谢巴达维的合作和为反恐斗争做出的努力。是次访美被美国国会马来西亚核心小组联合主席彼得·塞欣斯认为是“改善马美两国关系的重要步骤”,马来西亚当地也誉之为“破冰之旅”。


3.澳洲


自1993年澳洲前总理基廷批评马哈蒂尔拒绝出席当年西雅图的亚太经合峰会为“冥顽不灵”后,两国政要的争执就一直没断,被媒体称“每年一小吵,三年一大吵”。马哈蒂尔退休前夕,还因指责澳洲扮演“亚洲警长”角色及关于犹太人控制世界的言论,再度和霍华德爆发论争。


巴达维上台后,马澳关系也开始改善。2004年7月,两国达成协议,同意就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进行初步会谈。同年8月,巴达维总理接受澳洲报章《澳洲人》报访问时表示,两国关系虽然还存有一些问题,但“澳洲是我们的朋友”。澳洲传媒认为巴达维的这项谈话意味着两国11年来的纷争将告结束,马澳两国关系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四、2005年展望



巴达维短时期获得巨大的成功,除了领导人的个人特质外,马来西亚内外形势的变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和金融危机后面对一连串政治和经济严峻考验的马哈蒂尔相比,巴达维接班后这一年的内外形势要稳定得多,除了经济环境大为改善外,随着马哈蒂尔退休,攻击政府的主要课题大多失去效应,不仅反对党每况愈下,国外政要与马哈蒂尔的长期积怨也随之消失。在新的形势下,新政府只需策略对头,有所作为,便能事半功倍。



2005年的马来西亚,内外形势的变化估计不会太大,总体展望基本看好。政治上,安瓦尔获释曾为士气低落的反对党打了一支强心针,但由于马来西亚各方面的发展都对执政党有利,且安瓦尔到2008年才能自由从政,所以近期国内政局应比较稳定,巴达维政府仍将继续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政府面临的挑战主要是要尽快拿出明显的反贪污成效。政府虽然在整治贪污方面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显然还没能满足国人的普遍期待,近几个月已有评论发出微词。



经济上,由于海外市场对电子零件需求降低,加上石油与棕油价格的下跌,马来西亚的出口将受到很大的冲击,估计2005年出口增长可能从2004年的20%降到12%,进而影响着制造业,乃至总体经济增长,上半年经济发展将比较和缓,到后半年,经济才会逐渐加快。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马来西亚政府已表示要增加政府投入,重新启动或推出一些大的政府工程。



外交方面,随着巴达维政府上台后打开的新局面,2005年马来西亚与各国关系的发展都将比较顺利,马来西亚将十分重视发展与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几个大国的关系,特别是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有利条件,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合作。维持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仍然是马来西亚对外关系的重点,2005年马来西亚将与新加坡进一步洽谈两国争端的一系列问题,如水供售价、马来亚铁道公司土地、白礁岛主权、新加坡填土工程等的一系列纠纷,尽管马新两国领袖都表示了友好合作的强烈愿望,且已有了良好的开端,但由于大多数纷争均涉及到两国的具体经济利益,各自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双方都愿意接受的平衡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马来西亚也将和印尼合作,解决马来西亚境内的印尼非法外劳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看来也有相当难度。


主要参考资料:
1.(马来西亚)《南洋商报》,2004~2005年相关月日。
2.(马来西亚)《星洲日报》,2004~2005年相关月日。
3.马来西亚政府网站统计资料,2003~2005年相关年月。
4.(马来西亚)《工商世界》,2004年12月。
5.(新加坡)《联合早报》2004~2005年相关月日。



(作者廖小健系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教授;邹建军单位: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篇名】    2004年的马来西亚:新政府新发展
【作者】  廖小健. 邹建军.  
【刊名】   东南亚纵横    2005年03期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  
【机构】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教授.  
【摘要】  2004年是巴达维于2003年10月正式出任马来西亚第五届总理后的第一年。和过去几年马来西亚一直受到各种严峻考验不同 ,2004年的马来西亚 ,虽然也经历大选 ,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但却是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少见的平稳顺利的一年。新政府展现出明显的新风格 ,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一、政治1.第十一届大选变化最大的是政治。由于马哈蒂尔从2002年6月到2003年10月长达一年多的护航 ,以及巴达维的处事低调谦恭 ,巴达维接班伊始 ,人们对他的能力和威望不无疑惑 ,国民阵线成员 ,特别是巫统党员对反对党的威胁无不忧心忡忡。然而
家有千头牲口,万亩良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9-11 23:52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