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挝的民俗旅游
●卫彦雄
OnLaotianTourismofFolkCustoms
WeiYanxiong
【Abstract】ThepapertriestoelaboratethepresentsituationandtheproblemsitfacesoftheLaotiantraditionalcultureoffolkcustomsanditstourisminthisfield,which,thepaperstates,isatouristprogramtobedeveloped.
老挝是东南亚的内陆国,是个自然资源很丰富的国家。老挝历史悠久,全国各地拥有许多历史文物和文化遗址;老挝信仰佛教,佛教文化深深影响着这个国家,琅勃拉邦的香通寺,万象的塔銮、玉佛寺、西蒙寺和占巴塞的瓦普寺等都是东南亚地区著名的寺庙。除了自然资源和古迹佛塔,老挝还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民风。可以说,老挝的民俗文化是东南亚地区保持得比较完好的、受外界影响比较小的、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是个还未开发的处女地。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一、老挝的传统民俗文化说到老挝,人们往往想到原始森林、湄公河风光和古迹佛塔。尽管老挝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其旅游业并不发达,也很少把老挝的旅游跟老挝民俗旅游联系在一起的。1975年12月2日,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当时的老挝既要巩固政权、医治战争的创伤,又要恢复经济发展,国家的一切是百废待兴。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之初是根本没有也不可能马上考虑旅游这方面的事。而老挝的旅游业就是在国家经济发展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开始的,到了1986年老挝开始实行革新政策,旅游业才起步。这样一种情况,就不难想像老挝的旅游业发展是怎样一种状况了。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一切都处于刚刚起步状态。老挝旅游业起步晚,民俗旅游的起步更晚,从1986年老挝旅游业才开始有所发展,对外开放的城市也不多,当时到老挝旅游的外国游客也不多,他们也仅仅是到万象、琅勃拉邦、沙湾拿吉和巴塞这些比较大的城市观光,看些寺庙、古迹、老挝的民居和自然风光。直到1989年,老挝国家旅游局开始负责老挝国家旅游事务后,才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作为目标。由于老挝改革开放比较晚,而且老挝政府对进入老挝的外国人有许多限制,规定不允许外国人到处走动和拍摄。由于有种种的限制,所以旅游业发展非常缓慢。在这期间游客只能看到老挝传统的民间民俗活动,如每年4月份的老挝新年(宋干节)、10月份的赛龙舟和水灯节、以及11月份塔銮节等一些老挝重大的民间节庆。但是仅仅是这些,也足以吸引西方游客对于老挝这块神奇土地的向往。
相对于其他东南亚国家来说,老挝的统一是比较晚的,公元七八世纪老挝存在许多孟国(一些小的国家),到了14世纪老挝才有统一的封建王朝即澜沧王国,澜沧王国曾是东南亚最繁荣的国家之一。法昂统一老挝后从高棉引入小乘佛教,并把小乘佛教定为国教,佛教开始在老挝广泛传播,佛教文化进入老挝影响当地民族文化并和当地的民族文化很快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老挝现在独特的民俗文化。老挝有49个民族,是个多民族国家。分为四大语族系即:佬-傣语族系、孟-高棉语族系、汉-藏语族系和苗-瑶语族系。其中佬-傣语族系包括8个民族,孟-高棉语族系有32个民族,汉-藏语族系有7个民族,苗-瑶语族系有苗族和瑶族。老挝各民族信仰的宗教也有所不同,有信奉佛教、信仰婆罗门教、信奉鬼神、信奉原始宗教图腾和信仰基督教的。不同的民族信仰不同的宗教,就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老挝特有的民俗文化。老挝民间节日有许多,有“十二风十四俗”的说法,既有与佛教有关的节日,也有与鬼神有关的节日。如:一月守斋节,二月聚场节,三月烤糕节,四月听经节,五月宋干节,六月焰火节(也叫高升节或是竹炮节),七月除邪节,八月入夏节,九月祭鬼节,十月施僧节,十一月出夏节,十二月布施节。宋干节、焰火节、入夏节、出夏节是老挝比较大也比较隆重的节日。“宋干节”即老挝传统新年,每年公历4月中旬(13~15日),人们举行拜佛、浴佛、拴线、布施、放生、堆沙等一系列活动表示庆祝,相互泼水迎接新的一年到来。“焰火节”也叫竹炮节或高升节,是在雨季来临前的一种求雨仪式。高升节是一种向鬼神求雨的节日,不是佛教的节日,但是会有和尚主持仪式。这个节日也非常有意思,没有具体的时间和日子,在六月的整个月中,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举行焰火节的时间。焰火节这天人们可以装扮得很怪异,女的打扮成男的,而男的又打扮成女的,相互嬉戏,载歌载舞,鼓乐齐奏,场面热闹非凡。“入夏节”僧侣一般都在寺庙专心悟道3个月,人们也不外出远行,按风俗也不可以嫁娶。“入夏节”后就是“出夏节”。出夏节这天几乎所有的佛教信徒都到寺庙布施,然后举行赛龙舟和漂水灯庆祝“入夏节”结束。僧侣在这个节后可以外出,老百姓可以婚配。除了这些比较大的节日外,每年十一月份还有老挝最大的佛教节日“塔銮节”。塔銮节期间来自全国和周边国家的僧侣集中万象,举行盛大的宗教仪式。老挝多民族和多种宗教信仰所形成的风格独特的民风民俗给老挝旅游业带来无限的商机。
全球资讯榜http://www.newslist.com.cn
二、老挝民俗旅游的现状
众所周知,老挝周边的国家如泰国、柬埔寨和缅甸都是信仰佛教的国家,也都是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特别是泰国的旅游业,在亚洲乃至世界上都是有名的。泰国发展旅游业的历史悠久,以完善的旅游设施、优质的旅游服务和独特的旅游项目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对游客来说,如果只是领略佛教文化和热带自然风光的话,柬埔寨的吴哥寺、缅甸的大金塔和古城堡都是不错的去处,当然还有泰国,就是他们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了。老挝吸引游客的地方就在于它保持相对完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老挝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套用其他国家对于民俗旅游的开发模式来对本国的民俗文化进行规模式开发,如:在中国许多地方都建有民族村,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汇集并展示了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昆明市的云南民族村几乎收罗了云南省境内的所有少数民族并集中展示各个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还有像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等主题公园,这样的开发模式主要是历史重现,可以令时光“倒流”,满足游客一种复古心理。这样的开发是对现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过信息搜集、整理、建设、再现,在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中国还有这样一种模式,在某个少数民族相对集中、民俗文化丰富并保存相对完好的地区中选择某个较为典型、交通也比较便利的村落对旅游者展开宣传,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产和村落的自然型态为旅游内容,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几乎没有加工改造,如广东连南三排瑶寨,广西的融水苗族的苗寨风情,三江的侗族民俗文化,龙胜的瑶族及龙脊梯田等。一方面这样的民俗旅游项目投资很少,游客能体会真实感,也能很自然地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甚至还可以亲身参与劳作,感觉非常休闲和惬意。像这样的民俗旅游开发,虽然投资不多,但是在老挝却并不多见,只有琅勃拉邦、川圹少数几个地方有,如:琅勃拉邦的手工织布村、苗族手工艺市场,川圹省孟坎县的黑傣族示范村等。但老挝民俗旅游也有其特点和优势,至今老挝全国各个民族仍然保持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鉴别老挝人的传统说法就是:住高脚屋,妇女盘发,吃糯米饭,沾鱼露,如果三样都齐了,那肯定是老挝人。这样的说法对于今天老挝人仍然适用,老挝人还住着传统的高脚屋,妇女盘发穿着筒裙,主食是糯米喜欢吃鱼露。几乎每个家的高脚屋下面都有传统的手工织布机,从染色,纺纱到织布都是手工制作的。在科技发展和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人们很难想像还有手工织的布。正是手工织布的工艺,对于别的国家可能只有在特定的场合才能领略到的,有些国家和地区甚至都找不到的织布机,在老挝可是随处可见,如果感兴趣还可以自己动手织上一会儿,亲身感受织布的乐趣。
老挝从北到南,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特色。北部的波乔省,不但可以领略金三角的神秘,还可以看到仍然保持传统的蓝靛瑶;琅勃拉邦是老挝的古都,在这个已经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城市里你可以尽情观赏老挝特色的建筑和FaGuo殖民时代留下的建筑,东南亚著名的寺庙,老挝苗族、瑶族的工艺品,佬-傣语族的手工织布、手工造纸、手工加工金银器和老挝古代流传下来的宫廷舞蹈;川圹省著名的石缸平原,和生活在高原地区的黑傣族和傣潘族的民风民俗;老挝南部主要是孟-高棉语族,据说这个语族系是老挝的土著民族,孟-高棉语族的民族基本保持他们的风俗习惯,有些还处在半原始的状态。在老挝,交通主要是陆路交通,13号公路贯穿南北;其次是航空,万象市和琅勃拉邦是老挝的两个交通中心,有通往老挝全国各省份的航线。但是除了少数几个省市的交通比较便利外,很多地方是山区,交通极不方便。交通不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老挝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虽然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但老挝的民俗旅游仍有着其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比如:老挝的民俗文化旅游,几乎所有的旅游项目都是游客可以直接参与的,像“宋干节”、“焰火节”、“塔銮节”等等这些民间传统节日,游客可以直接参与,而且不需要导游,不用花门票费用,只要你身在老挝,就能亲身体会和感受。民俗文化的差异是吸引游客的最大原因。这就是为什么老挝处在这样一个地理位置,且周边国家都拥有丰富旅游资源,依然吸引大量的外国游客。到老挝旅游的游客主要来自泰国(约占总人数的59%),美国(大约占5%),FaGuo、日本、英国(约占4%),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约占2%),越南(约占7%),中国(约占3%),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约占11%。泰国、美国、FaGuo、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越南、中国是老挝主要的10大客源国。1999~2000年是老挝的国际旅游年,老挝加强对外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老挝。1999年后,老挝对境外游客的限制少了许多,全国17个省份都接待外国游客,2003年老挝的17个省市共接待外国游客903192人次(各省市接待外国游客数量详见表1),而且游客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老挝民俗旅游面临的问题
到老挝旅游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交通和住宿。老挝是个内陆国家,全国4/5是山地和高原。除了万象市、琅勃拉邦和沙湾拿吉几个城市的交通比较便利外,要到其他地方交通和住宿都极为不便。老挝地广人稀,各民族居住的地方又有所不同,有生活在山区的、高原的、平原的。游客要看地道的、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就要到相对边远的地方,交通和住宿就成了比较突出的问题。老挝政府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同时也对少数民族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一些少数民族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迁移到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居住。这样一方面是改善少数民族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也便于游客参观旅游,增加居民收入。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缓慢,资金严重不足,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相对是很少的,满足不了旅游发展的需要。还有老挝在旅游方面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老挝对于本国旅游的宣传与东南亚的其他国家相比投入比较少,如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很注重对本国旅游资源的宣传,就连柬埔寨和缅甸在旅游宣传方面的投入也超过老挝。没有宣传就没有市场,老挝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要想在有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么多旅游强国的东南亚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在老挝民俗文化上做文章,对老挝的民俗文化旅游大力宣传,包装自己。近年来老挝对于本国的民俗文化旅游加大投入和加大力度进行宣传,积极参与各种旅游推介会,宣传和推销自己。同时通过主办大型的国际会议、录制一些有关老挝民俗的电视专题片、在老挝驻各国使领馆发放介绍老挝民俗文化宣传手册等多种手段对老挝的民俗文化旅游进行宣传,大大提高了老挝的知名度,让老挝广泛地被世界所了解。
随着老挝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老挝了解外面世界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老挝,老挝与外界的接触和交往也越来越频繁,老挝传统的民俗文化正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不仅仅是老挝民俗文化旅游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国家所面临的一大问题。20世纪90年代到老挝的感受和现在到老挝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当然,社会是在发展,老挝也一样在发展,但是现在老挝的民俗民风和90年代初是不可比的。人们到老挝,看到老挝妇女身着具有老挝特色的传统筒裙,明显感觉得到自己是到了一个不同的国度。老挝人的淳朴善良和有礼貌,也给游客留下深深的印象。这些年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老挝原有的许多东西也在慢慢改变,街上的老挝妇女不再是清一色的筒裙,听到的歌曲也不再是具有老挝特色的田园歌曲了。傍晚街道少了几分恬静和安逸,多了几分喧嚣,霓虹灯到处闪烁,娱乐场所的热闹景象让你分不清是在老挝还是在别的国家了。民俗文化是没有优劣高下之分的,世界文化是由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组成,只要是民族的东西,就具有吸引力。所以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同时,各国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失去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也就是失去了本身的优势,也就失去了民俗文化旅游的生命力,也就谈不上什么发展了。
参考文献:
1.THEOFFICIALLAOP.D.R.GUIDEBOOK,ASEAN-JAPANCENTER
2.《老挝旅游》,老挝国家旅游局,2003年第3期。
3.老挝国家旅游局2003年统计资料。
4.《老挝民俗》,老挝国家大学。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
【篇名】 老挝的民俗旅游
【作者】 卫彦雄.
【刊名】 东南亚纵横 2005年01期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
【机构】 广西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 老挝是东南亚的内陆国 ,是个自然资源很丰富的国家。老挝历史悠久 ,全国各地拥有许多历史文物和文化遗址 ;老挝信仰佛教 ,佛教文化深深影响着这个国家 ,琅勃拉邦的香通寺 ,万象的塔銮、玉佛寺、西蒙寺和占巴塞的瓦普寺等都是东南亚地区著名的寺庙。除了自然资源和古迹佛塔 ,老挝还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民风。可以说 ,老挝的民俗文化是东南亚地区保持得比较完好的、受外界影响比较小的、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 ,是个还未开发的处女地。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一、老挝的传统民俗文化说到老挝 ,人们往往想到原始森林、湄公河风光和古迹佛
家有千头牲口,万亩良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