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楼主 |
发表于 2008-10-27 09:09:10
|
只看该作者
报告分析认为:当前通胀压力主要来源于成本推动因素。从国际看,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将政策重点从抑通胀转向保增长。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条件下,一旦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国际商品价格就可能重拾涨势。而且随着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和要素价格出现趋势性上涨的可能仍然存在。从国内看,也存在较强的工资和成本上涨预期。9月份PPI涨幅仍达9.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高达22.9%,有进一步向消费物价传导的压力。
但另一方面,如果全球经济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显著回落,推动CPI和PPI上涨的外部力量也会趋弱。近期纽约原油期价跌至每桶80美元左右。国际煤价最近一个月内下跌近25%。这意味着,我国通胀形势会有很大不确定性。2008年4月份以来,我国CPI逐步回落。9月份食品价格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环比下降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当前物价有下行动力。据此周小川认为:“总体来看,未来通货膨胀形势有可能出现交替和反复。”
金融体系稳健安全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
报告给出了两个重要判断,一是“当前,全球性的经济金融调整是长期积累的失衡矛盾最终释放的必然结果,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容低估”。二是“当前我国总体经济形势是好的,而且我国金融机构实力普遍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市场流动性总体上还比较充裕,金融体系也是稳健和安全的,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
周小川特别指出:“尤为重要的是,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比较充裕的资金和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优势,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但面对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扎实做好应对困难局面的准备。”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实行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既要从根本上稳定物价预期,也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适度调整政策操作,努力维护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周小川坚定地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