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当前应该做什么
2007年以来的美国次债危机越演越厉害,前所未有的大的金融灾难在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美国爆发。这个被世人公认的强大、成熟的市场化国家,能否顺利的摆脱这场灾难,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那么作为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应该抓住这个时机进行自身的经济体制的改革,顺利的向发达国家过度。
中国政府在面对现在世界金融危机,经济放缓之际,应该摒弃传统的美国经济理论的束缚。从新理性的面对当前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突出的原则就是要抓大放小。以央企为重点,加快理顺各种不合理的价格机制;调整好责、权、利的关系。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系。
中国经济发展能有今天的辉煌,与当年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分不开的。中国的特色就是要有勇于开拓的精神,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不能过分顾及所有人的利益,要突出重点当机立断。
当前的中国经济各种数据的参考,首先要相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这个大环境去比较,而不能用传统的经济理论标准来衡量。世界在发展,传统的经济理论也应该要被修正。就物价来说,中国的GDP增长是每年10%以上,而CPI的增长速度最高才8.6,我们相对于金砖四国的俄罗斯、巴西、印度的GDP、CPI数据比较的话,我们的数据并不是恶性的。那么,8点多CPI和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有关。我们中国号称“世界工厂”传统的优势就是廉价的劳动力和比较强大的基础技术工人。这注定了中国生产的产品多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无形之中就对资源的需求相比以前要加大很多。在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国,这么大的消耗势必会带来输入型的通胀。另一方面,当中国的经济发展起来以后,人民的收益逐年的提高,对于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百姓的收入的增加无疑会形成了强大的物资消费能力。这些由自身和外部所影响带来的CPI高企其实根本就不能用传统数据所衡量。如果现在中国的CPI回到4%以下,整个中国经济立马就会进入通缩状态,中国现阶段合理的CPI应该为6%\GDP应该的是9.5%。
中国经济首要问题就是理顺价格。首先就是电价、油价。中国的能源价格进入一个误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能源搞的是眼球价格。为什么说是眼球价格呢?首先我们看油价。中国成品油价格归发改委控制,可是我们要知道真正的成品油消费大户都是什么人?是那些有车的及一部分农民、运输部门。而相对13亿人口来说,成品油限价,补贴炼油企业,其实就是补贴了有钱人,而大多数的农民和运输部门就没有得到实在的补助。造成了大排量的SUV车抢购的现象。电价也一样,不能和煤价相对应势必造成发电企业的消极。使本已经电力匮乏的经济更加脆弱。而这个电价和油价都是我们百姓能用肉眼观察到的,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煤价的变化却逃出了人们的眼球。在中国能源体系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就是煤,而正是这个煤却在中国是能源中唯一市场化的。市场化的上游资源和计划型的下游,这样的倒挂,对一个高速发展的中国难道不是一个大的隐患吗?缺什么、什么便宜。多什么,什么贵。难怪外国的飞机、轮船都到中国加油,中国人民辛辛苦苦上缴的税收都补贴给了世界。
中国政府为了抑制房地产价格,2005年以后连续出台了多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是我们看到的房价每平方米从8000元一路飙升到16000元。如今宏观调控有力度了,房价回到了10000元附近的时候,我们听到的喊声确是房地产要出问题了,断供了,地方政府出手救市了。试问?8000元高还是10000元高?8000元我们抑制房地产价格,10000元时候地方政府救市。8000元的时候地方政府都在做什么?16000元的时候他们又在做什么?
中国政府应该立即理顺资源价格、打击不合理消费。只有大家都意思到资源的紧缺,才能够去节省、环境才能够改善。
其次中国应该加大央企的市场地位:今年年初我国遇到了两次大灾难——雪灾和地震。在救灾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看到政府的负责任的一面,另一方面也看到了中国经济体系的薄弱一面。
我们的物资储备是否有能够满足应对更大灾难或是战争的能力。我们一些企事业部门是否能够及时的统一协调。各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否都到位。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不把自己的支柱企业都做强做大,那么万一遇到大的问题我们就会付出沉痛的代价。因此做大央企是当务之急,不要被市场化理论所束缚,该垄断的就要垄断。毕竟垄断也是经济的一个存在。我们奶粉生产不垄断,那么就会出问题。矿山资源不垄断,那也出问题。美国是一个发达成熟的经济体,可是今天的混乱局面不还是要靠政府出面救市吗?五大投行,倒闭了3个,剩下2个也要合并,如果最后只剩下一个,那么这个行业算不算垄断?还有我们中国面对的资源大公司——必和必拓、必拓、淡水河谷等,它们对资源价格的定价难道不是体现垄断吗?包括中国的房地产,过分的市场化,如果政府没有市场的话语权,那么它们就会把市场风险最后都要转嫁到政府和百姓。中国政府应该在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上进行局部垄断。加大国有资产的市场占有率,对这些行业有指导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
最后中国应该加快资本市场的改革:加大政府的市场话语权,以汇金、中投的资金和国资委得大非国有股为资源,建立起独立的融资融券管理交割中心;推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使中国的资本市场能够在理性范围内市场化,非理性范围内政策化。防止市场的暴涨暴跌,不能过分依赖什么基金公司、券商、保险资金等机构,这些机构比重过大以后,如果他们对自己的投资行为不严谨,反而是市场不稳定的最大因素,并且最后可能要挟政府的态度来逼政府挽救它们的错误,美国现在就是这样的结果。
理论来自实践,最终要服务于实践,现在美国就是给中国上了最新的一课,我们不能还在那里一停二看三通过,要抓住机会加快自己的体制改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