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药养医”体制未除 新医改方案被质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6 09:3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药养医”体制未除 新医改方案被质疑

--------------------------------------------------------------------------------

2008-10-16 07:57  来源:南方日报
  新医改方案被质疑将导致更大行政寻租空间


  由于医药领域的特殊性,药仅仅围绕医。新医改前,药品流通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和原则.但当面对一个行政性垄断领域,即公立医院,市场与非市场之间产生了严重扭曲。新医改方案开出的解决思路,令医药领域更感焦虑,即在“以药养医”体制不破解前提下,而已经市场化的药品行业将怎样面对一个计划体系模式?药品流通体制重归行政计划模式,能否解决之前的药品流通体制弊病、医药界担心,会出现更大的行政寻租空间。


  10月15日,北京会议中心一幢楼的会议室里,全国各省市近50位医药行业协会会长、秘书长聚在一起。针对前日公布的新医改方案,展开了激烈讨论。


  “只看到加强了医院的垄断地位,没有对体制性问题给出根本性的解决思路”,“政府直接干预药品生产流通的做法,背离了市场经济规律”等意见频频从话筒中急促传出。


  当日,原本是全国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和秘书长的联系会,但恰逢在新医改方案公布后第二天召开,联席会自然成了对新医改方案的讨论会。


  中国80%的药由医院“开出”,新医改意味着重构医药利益链条。这使得6千家药品生产企业、1万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万多家药品流通企业、34万家零售企业不得不紧张。


  在通读新医改方案后,医药界明晰看到“行政干预药品流通市场”的思路,并对此产生了担忧和质疑。


  从会上信息看,医药界将紧急听取相关企业、行业领域对新医改方案的意见,形成统一意见并由所有会长、秘书长汇签后,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


  “以药养医”体制未除


  “‘以药养医’的趋利性问题没有从体制改革上给出答案。”会上,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赵文博称。


  药价虚高、药品流通中的乱象丛生,是当下中国医改生态的主要话题。但多位医药行业协会代表在“研读”新方案后,得出了和赵文博相同的感受,不改医疗服务体制,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药品流通问题。


  在医药界草拟的“上书意见”的讨论稿中,对于造成药品流通问题的症结表述是:我国近80%的药品销售在医院,而医院实行“以药养医”政策,使得药品收入成为医院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垄断地位。医院追求药品销售的高加价和高回扣,带来了药品流通中的不正之风。


  “公立医院究竟怎样改革思路未明。”一位医药协会会长分析,解决药品流通体制目前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医疗服务体系改革,但这点在新方案中模糊不清。如“怎样政事分开?怎样管办分开?”


  “在这两处事关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的关键点上,没有明确给出政策操作方案。”现场会上,北京医药集团代表称,既然新医改方案是用来指导全国医改,就应该明确具体操作性思路。


  即“政事分开”“管办分开”要求卫生行政部门转变身份,从办医院到监管医院。同时,新方案应该明确出“公立医院谁来办”的问题。


  “要单独设立一个机构去履行出资人身份。”上述北京医药集团代表称,如果出资人不明确,方案中提到的“改制和参股,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这些目标怎样落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09:40:09 | 只看该作者
  基本药物体系违背市场规律


  相比公立医院改革思路,新方案用“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来重构药品流通体系,引来医药界更多“强烈”的反应。


  建立基本药物的逻辑思路是,由于没有药企生产“基本药物”,那么政府采取行政力量,投入财政补助,去指定企业生产,并直接配送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对此,医药界认为,在解决缺少基本药物的问题上,方案没有“抓到”根本环节。


  “我国药品生产不存在生产不了,不是没有生产基本药物的能力。”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委副会长于明德称,我国药品制剂生产能力严重供过于求。如片剂设备能力利用率为45%,胶囊设备能力利用率为40%,粉针剂设备能力利用率仅为27%。


  “是定价和医疗服务体系问题。”于明德分析,解决了这个关键性环节,根本不需要政府来指定谁来生产和供应。


  同时,对于方案中列出的基本药物供应体系模式,医药界质疑为其是回归到“统购统销”。


  “定点生产加强了企业恶性竞争。生产和供应应该是市场竞争机制,而不是政府来定。”赵文博称,行政部门直接干预药品流通的做法,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


  “怎样定点?谁来定?谁来配送?政府还是企业?谁是中间环节?”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王锦霞表示,如果这些词语前的主语是“政府”,意味着可能会出现寻租空间。


  除去基本药物供应体系,方案中的对于基本药物的使用规定,也引起了医药界关注。


  “是否用基本药物应该根据病情需求,怎么能看比例使用?”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对新医改方案中“社区医疗机构全部使用,其他医院按一定比例使用”的描述很困惑,“一种药怎么能按比例去使用?”


  此外,基本药物在社区“零差率”“卖出”,也让医药界担心,社区变相成为一个零售药店。


  “医院垄断地位更强了。”东部地区一位医药协会会长表示,按医改方案思路,社区医院全部用基本药物,而且是零差价“卖出”,这意味着直接和4万家零售药店产生竞争。


  “医药分开首先应该体现在社区医院,社区医院不应该卖药。”王长浩表示,“国外医院是不卖药的。”


  “基本药物”试点:定点了10家6家未生产


  实质上,医改方案中的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体系,已经在之前进行了试点。但医药界认为,试点证明该模式是不成功的。


  2007年1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宣布首批18种“城市社区和农村基本用药”批准上市,这18种药包含了青霉素钠、头孢唑啉钠、阿莫西林、复方利血平片等常用药。而生产这18种基本药物的企业,被“定点”为10家。


  按照规定,这些药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通过定点生产、直接配送、优先采购和使用等方式进入城市社区和农村。该政策目的是,确保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


  “该政策迟迟未能落实,半年后仍有6家企业尚未生产。”一位医药协会会长表示,“医院不愿意。”


  这名协会会长发现,这18种药品实行“单独定价”比市场招标价还贵。如华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80万规格的“注射用青霉素钠”,作为政府“基本药物”定价为0.8元,而市场上的招标中标价为0.46元。


  “这就限制了公平竞争。”上述协会会长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09:41:00 | 只看该作者
白岩松:新医改方案内容难懂需配说明书


  央视《新闻1+1》10月15日播出《医改方案需配“说明书”》,以下为节目实录:


  都是中国字,连在一起却没太读懂


  主持人(董倩):


  新一轮的医改方案昨天已经全文公布了,而且现在正在征求广泛的群众的意见,很多人是积极响应,正在想我能够献计献策,为这个方案做点事。但是很多人在看完了之后发现看不懂,那么对于一份自己看不懂的方案还有什么发言权呢?


  岩松,我不知道你看完之后,你看得懂看不懂?


  白岩松(新闻观察员):


  我觉得过去我们一提到医疗的时候就会说是看病贵、看病难,结果看完这个医改方案的征求意见稿之后,我发现了新的一个新的难叫看懂难。征求意见稿是希望对这样一个医改给予一定的意见,现在我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对医改本身没意见,因为不知道医改的内容是什么,但是对于征求意见稿本身有点意见,没太看懂。


  主持人:


  有一个问题我想不通,岩松,咱们一块想想。两年的时间16个部门反复的调研,而且有九个知名的国内外的咨询机构是平行调研,还有就是说有一个哈佛大学中国卫生问题学者认为,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个国家的医改方案能像中国这么反复论证的,但为什么这么一个下功夫的一概方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居然是看不懂。


  白岩松:


  因为有的时候下了大功夫,并且是由16个部门来参与的时候,最后的一个结果是一个妥协的结果,那么这种妥协的结果有的时候在文字上就显现出来,它左右仿佛都成立,然后非常地无懈可击,但是当任何一个仿佛无懈可击的这样一个征求意见稿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很难看懂,谁会负责任地去把它变成通俗易懂呢?要知道,通俗易懂其实是最难的事情,弄得大家不懂反而是容易的事情,而且好像弄得不懂没有什么优点,但我也没有什么缺点,但真要把它弄得通俗易懂,那可就要下大气力,而且里头可能有一些地方未必弄好,这更像是有的时候有一个人要专心致志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会这么做,16个部门裹挟在一起,我不知道哪一个是主要的责任人呢,谁是真正的负责者呢?因为这里面体现出好像各个部门的因素都有,最后你就不知道谁该为此承担责任。


  主持人:


  多头努力,反而不知道在哪儿努力了。


  白岩松:


  生活中很多的事情不都是这样吗。


  主持人:


  我特别想知道,你在医改之前你最关注的是什么问题,那么你关注的这个问题在医改方案里面找到答案没有?


  白岩松:


  咱们说良心话,其实你所关注的很多的问题,在这里都有答案,但是它答案都给得不那么直接,你非要,因为你我今天都经历了,就是面对着它,然后非常艰难地包括通过断句等很多方式,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就是都是中国字,但是连在一起的时候,发现你没太读懂,是这样一种感受。其实我们关心的一些事情在这儿都有,比如医药分家的问题,还有整个医改这次定性的问题,还有公立医院的问题,还有一个医疗保险是不是城乡的各级覆盖,还有社区的医院,还有预防,等等这些全有,但是正因为全有,都用了一种非常艰涩的方式去反映出来,反而茫茫大海,一万三千字你找不到你最关心的都在哪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09:41:08 | 只看该作者
 医改方案“专、绕、涩、大、空”?


  主持人: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个人很关心医药分家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很深重的弊病,人们都在说,我想在这个医改方案里面找到它是怎么去应对的,结果我看了这么一句话,它说:“医药分家是采取有效方式,改革以药补医的机制,加大政府投入、规范收支管理,使药品检查收入比重明显下降。”说了,但是跟没说好像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白岩松:


  就是它绕。所以我说这次,它有很多其他的优点,我们一会儿也会谈到,但是对于今天很多大家感受看不懂,你我是共识的,我觉得用几个字去概括。


  第一是专,太专了,这里用了很多专业的术语,你是老百姓的征求意见稿,那么专就很麻烦了,我用最快的时间,“要改革药品加成政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有几个是我们能懂的。


  第二是绕。我找到了一个一行半里面才有一个逗号的大长句子,给大家念一下。“以建立国家基本药制为基础”逗号,“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产业”顿号,“提高药品生产流动企业集中度”顿号,“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顿号,“完善药品整合形成机制”顿号,“加强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终于等到了一个逗号,你想想有多绕。


  第三个是涩。这里面很多的语言非常地涩。


  第四是大,太大了,原则很大,但这可以理解,因为接下来卫生部相关的实施细则。


  最后是大家会有的时候觉得有点空,最期待的一些东西没有得到一些对应,其实仔细看,到这个汪洋大海中去找还是有对应的,没那么空,但是它的文风决定了给大家一种空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09:41:16 | 只看该作者
2008-10-16 07:57  来源:南方日报


  新医改将带来哪些改变?公立医院面临巨大挑战


  记者采访包括医改新方案起草者在内的各界人士,深度解读新方案征求意见稿


  “医改”新方案新在何处?究竟能给医疗卫生体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普通百姓从中有何受益?本报记者昨天采访了包括医改方案起草者在内的各界代表,全方位解读新方案。


  关键词: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面临巨大挑战


  “看病难,看病贵”,提起医院,老百姓总有这样的抱怨。“医改”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后,市民最关心的莫过于这份方案能否改变这一现状。


  昨天,一位省级医院的院长向记者透露,现在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只占医院全部收入的1/4,“在政府投入如此少的情况下,公立医院要想发展自身,只有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而这却大大伤害了患者的利益,使得看病费用居高不下。”据这位院长介绍,近几年来通过网上招标采购药品等一系列措施,“以药养医”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患者在医院进行各项检查的费用却又开始增加。这位院长表示,惟有政府大大增加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才能改变“看病贵”的现状。对此,他认为“医改”方案的征求意见稿中虽然提出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但是还不够具体,“道理很简单,医院要发展,但是政府投入又不够,这是一对矛盾”,他表示只有让医院不靠看病人“吃饭”,才能发挥医院的公益性质。


  此外,征求意见稿也对医院的收费改革提出一些构想,其中提到研究探索按病种等收费方式改革。省立新安医院院长陈命家表示,一些病种的单病种限价在我省已经实施,“老百姓对此反响很好,也希望越来越多的病种实施单病种限价”。他认为,这些现在看来还是“探索”的做法一旦成为“医改”方案的内容,无疑将得到进一步落实和发展,会让百姓进一步获利。


  合肥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刘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这份征求意见稿已能看出改革的方向和框架,“我认为其核心就是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健康和医疗服务,突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医改”方案带来新契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投入”,昨天,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荷叶地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陈文胜主任表示,“医改”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将社区卫生服务放在重要位置,这将给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据陈主任介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是维护社区居民健康,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公益性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不能形成盈利。如果要让这种公益性得到发挥,政府必须重视,加大投入。”


  这份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分工协作,城市医院要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带动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持续发展。同时,采取改善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引导一般性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对此,陈主任表示,获得财政和人才两方面的投入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成为现有医院的有益补充,成为病人就诊的另一种选择,“而且是更为便捷和廉价的选择”,这将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09:41:36 | 只看该作者
 关键词:药品


  期待方案进一步细化


  建设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是“医改”新方案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被称为“适合中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的四大支柱之一。


  我省一家著名医药企业的总经理对记者说,“新方案大的框架很好”,但在具体的实施安排、进度上,还有待进一步细化。比如在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使用方面,方案规定了基层医疗机构应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但这个比例到底由谁确定、药物的品种比例是多少、金额是多少,尚需进一步细化。


  在药品的市场准入上,这位总经理说:“原有的注册审批流程,可以说是造成中国药品研发长达10年的浪费。”很多药企把精力放在了仿制而不是研发新药上,研发水平低下,但定价却不低,从而形成一些“灰色地带”。“应该严格注册审批标准,将仿制药的定价压下去,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把真正的新药、专利药扶持上来。”这位总经理如是说。


  关键词: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应该受重视


  受卫生部邀请,我国知名健康教育专家、安徽省健康教育所教授祖光怀曾连续3年参与我国医改方案健康教育方面的讨论,“我是从2006年开始参与讨论的,在去年方案大框架基本定下来后,今年又做了一些小的修改。”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近期五项重点改革之一。方案提出,要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祖教授说,方案中提到了健康教育,但感觉还不够充分。人们一般重视疾病防控、计划免疫等,但健康教育相对“软”一些。“健康教育是预防的重要内容。以防治艾滋病为例,当前就是要通过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改变个人行为、组织行为、社会行为,从而形成防护体系。”祖教授说:“健康教育的效果近期可能不那么明显,不像治疗好某一种疾病那样让人们印象深刻,但它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09:42:04 | 只看该作者
 医改方案中的


  安徽“样板”


  “医药分开,是此次医药体制改革中最大的难点。”国家医改方案编制组核心专家、我国第八套医改方案的起草者之一王虎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方案在大医院的投入机制上,将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切断医院运行与药品销售的利益联系,降低药品价格。


  提及“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这两大领域,就不能不提到安徽,尤其是芜湖实行的“医药分开”和马鞍山实行的“管办分开”。2008年1月,芜湖市启动“医药分开”改革,由地方财政全额拨款的芜湖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挂牌成立,该市8家市属公立医院的药房改名为药品调配中心,并转归药品管理中心这一全额拨款性质的事业单位,实现了“医”与“药”的真正“分家”。此举在全国医药分开改革中尚属首创。


  业内人士认为,在医药不分的旧体制下,每家医院都可能存在来自药品的“灰色收入”。“医药分开”则打破了药商与医院、医生之间“以药养医”的潜规则,割断了药商与医院、医生之间的联系。


  芜湖市药品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说,“医药分开”也曾经遭到DIZHI,“比如,一些药商宁愿放弃芜湖市场,甚至采取断货等措施让药品管理中心受到市场挤压。仅仅一个地方的改革,很难从根本上杜绝医疗回扣以及撼动虚高药价。如果按照新方案,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医药分开,就可以解决药品供应商人为挤压市场的问题。”


  今年6月6日,马鞍山市立医疗集团挂牌成立,揭开了该市“管办分开”医药体制改革的序幕。它通过将市内多家医院从卫生局划出组建集团,取消医院级别,以积极的人事、分配、经营制度改革举措,让医疗单位迸发新活力,此举被认定为我国医院“管办分开”的重要尝试。


  芜湖、马鞍山的探索,为全国的医改提供了一个“样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10-16 11:09:28 | 只看该作者
有些时候,事业和商业还是应该分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12:32 , Processed in 0.2812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