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世纪七十年代到群众炕头演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4 14:2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世纪七十年代到群众炕头演出

2008-10-05 来源:河北青年报

  国庆节期间,省会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让那些不愿出游的人们一饱了眼福与耳福。三十多年前,虽然人们的文化生活不像现在这样丰富,但是一些演出团体还是尽己所能,为群众送戏上门。

  把阴凉让给观众

  根据河北省档案馆编号为927—2—6的案卷中一份材料记载,河北省围场县文工团在1969~1974年的五年时间里,行程一万多公里,到全县的43个公社、215个大队演出了八百多场。田间地头、社员家里、生产队的饲养棚,他们走到哪里就把文艺节目带到哪里,深受群众欢迎。

  有一次,文工团到一个大队演出,到了那里卸下布景就开始选舞台。他们把舞台选在村头的一棵大树下面,不一会儿,观众陆陆续续都到了。这时,演员们发现他们选的“舞台”周围干干净净、平平坦坦,还有大树遮起阴凉,但是观众的“看台”是个大坑,不仅里面有积水,而且头顶的太阳很毒。发现这一情况后,他们马上把“舞台”和“看台”换了过来,让群众坐在阴凉里看戏。

  到五保户家里去演

  去另一个大队演出时,演员们得知村里的五保户陈大爷因为走路不方便无法出门看戏,于是他们决定去陈大爷的家里去演。弦一响,老人的泪就不住地往下淌,嘴里连声道谢。

  还有一次,文工团在下乡途中碰上一位老大爷,他是生产队的饲养员,工作兢兢业业,“从大年初一忙到腊月三十,照料牲口从未耽误过”。一听到这个情况,演员们立即请他坐在路边的石头上,认真地为他演了一场戏。

  帮群众抢收庄稼

  文工团下乡演出的时候,一人一个行李卷,肩膀上一挎就上路,一天步行五六十里,有时还得连续演两三场。他们去姜家店公社演出时,翻了两座大山,走了十八公里,到达时已经是下午六点多了。公社领导一看大伙儿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说啥也不让演了。可是这时候群众听说文工团来了,都翻山越岭向公社集中。

  演员们不顾公社领导的劝说,坚持为群众演出,演完了已经是夜里12点了。疲惫不堪的演员们刚卸了妆躺下,就听到了庄稼遭灾的消息。他们一个个跳下炕就往外跑,连续劳动了三个多小时,抢收了六十多亩庄稼。

  剧本改了27次

  在演出的同时,围场县文工团的演员们还坚持进行创作。创作班子的成员背上背包到几个先进生产队去体验生活,很快写出了《烈马河畔》第一稿。可是这出戏和群众见面后,群众对主题和人物提出了批评意见。有人说:“事情是挺好,可里面的支书整天溜溜达达不干活,见面光训人,他要是在我们大队呀,大伙儿早把他给撤了!”听取了群众的意见之后,创作班子一连改了好几稿,效果还是不理想。


  后来文工团领导认为,要想写好农村中的先进人物,不能闷在屋里,而是应该深入到农村中去体验生活。于是,创作班子到县里的先进大队进行了长期的调查研究,跑了34个公社,100多个大队,整整改了27稿,终于写出了群众满意的好剧本。

■文/本报记者贾立芳

■资料来源/河北省档案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4 20:2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