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融自由化”值得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0 10:2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金融自由化”值得反思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从9月中旬以来,国际金融局势急剧动荡。在短短几天内,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80%的股权被政府接管(换来了85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接着,前两位的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被迫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一夜之间,华尔街的金融文化已遭改写,原来呼风唤雨的金融大鳄们变得千夫所指。美国联邦政府为了拯救金融市场而动用7000亿美元救市的方案在被众议院否决后,全球股Shi大幅度震荡,终于迫使美国的参、众两院在妥协后迅速通过高达8500亿美元的新救市方案。10月的第一个星期,金融海啸蔓延到欧洲,欧洲先后有大型银行遭遇危机,多个国家不得不紧急宣布无限提供存款担保,FaGuo、德国、意大利、英国首脑召开紧急峰会商讨对策。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遭遇到了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大的危机。

  虽然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的成因还在探讨之中,但有几个问题是非常值得反思的:

  第一,这是对过去近30年来金融自由化的一次大修正。从1980年里根和撒切尔夫人推动放松金融管制后,全球金融市场呈现出超高速发展的态势,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某些金融大鳄依靠这些金融产品,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攻击过英格兰银行而大获全胜,更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中大发横财。但在整个90年代,他们的行为不但没有受到相应的监管,美国的监管部门反而更多是为其辩护,指责受害国家的经济不够开放、内部监管不力。于是,新世纪以后美国国内的金融创新活动大大增加,特别是在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和“9·11”事件后,在长时期的低利率环境下,美国的金融衍生工具发展到顶峰,美国国内的资产泡沫化现象越演越烈,终于酿成了以次贷为开端的大危机。

  第二,这是过去数十年经济全球化遭遇的第一次系统性风险。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令更多国家的资源、人力进入国际市场,虽然带来了广泛的经济效益,但其风险往往被轻视。其实,从这两年以来,在很多领域的进一步自由化已经难以推进。WTO多哈回合的一波三折,欧盟宪法一再被否决,都已经看到经济全球化的阻力重重。而这次金融海啸,充分暴露出全球金融市场在高度一体化之后的极端脆弱性。

  第三,与以往的墨西哥债务危机、阿根廷比索危机、东南亚金融风暴完全不同,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在资本主义的核心——华尔街,从美国到欧洲都开始在检讨和反思新的金融监管体制,在金融海啸的废墟上重建全球的金融秩序,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各国领导人的共同话题。

  因为尚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在资本账户的对外开放方面实行的是审慎的原则,采用的是稳健的步伐。因为有了这道防火墙,中国得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国际金融海啸的直接冲击。但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如何有效地吸取过去20多年国际金融领域的经验教训、如何保持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如何完善自身的金融和经济体制、如何参与国际金融的重建工作,都是需要迫切研究的课题。

  (作者为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财经评论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6 07:0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