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布什就美国经济形势发表电台演讲(全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6 14:08: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美国白宫官方网站10月4日报道:
布什:
早上好!
本周国会批准了民主、共和两党共同参与修改的经济援助法案,这一法案的实施解决了阻碍美国经济良性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尽管对于大部分参众两院的议员来说,这是一次相当困难的投票,但是这次投票无论对美国宏观的整体经济形势还是对任何一位收音机前的纳税人来说都是一次无比正确的选择。我非常感谢议员们投票通过了这一法案并对阻止金融市场的危机扩散到美国经济的每一个角落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我更钦佩两党的议员们在美国大选之际能够排除党派的干扰诚恳地坐在一起并为全体美国人的利益而同心协力。

国会刚刚批准的法案为解决我们的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诸多必要的解决方法。我们此次所要面对的金融问题的根源在于,由于银行所持有的资产大幅度缩水,使银行提供信贷的能力大大降低,进而导致消费者和他们所从事的行业贷款越来越难,贷款利率也越来越高。
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这一信贷危机就将危害到美国宏观经济。随着这一法案的批准,联邦政府可以帮助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重新以低利率发放贷款。这一援助法案将会使它们继续向美国纳税人提供扩大就业、子女教育等所必需的资金,并满足美国家庭的日常需要。
尽管实施这一法案需要联邦政府支出高达7000亿美元,然而对美国全体纳税人来说,他们付出将远远低于预期。政府出资收购的大部分银行资产仍潜在着巨大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资产将很可能再次升值。这就意味着政府最终将会收回即使不是全部也是绝大部分的前期支出。
这一援助法案同样会提高美国人个人理财的安全系数。在过去的75年里,美国银行业监管者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一直为美国公民的储蓄账户、支票账户和定期存单提供保险。一个在信贷机构中类似的保险项目正在实施当中。这次的援助法案正是拓展了这一保险项目,使联邦政府把每一银行储户的存款理赔额上限从10万美元提高到25万美元。这些措施能够保障美国人,尤其是小企业的经营者们手中现金的安全性。这些措施同样能够恢复银行系统的良性循环。
除了解决金融系统的短期需求,这一法案还将有助于刺激美国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就在本周,我们深刻地感受到9月份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失去了他们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出面减轻劳动者和小企业经营者的负担就显得尤其重要。该法案中附加的减税法案包含一套颇受企业欢迎的企业税务优惠,也附加了让2600多万中产阶级纳税人免缴另计最低税(alternative minimum tax,简称ATM)的条款,预计共耗费1100亿美元。同时也为企业减轻了负担,使它们能够用这部分资金雇佣新员工和投资新项目。
随着这一法案的实施,我们将使美国能够回到经济恢复的轨道上来。尽管这些努力将会是卓有成效的,但实施起来还会加以时日。我领导的政府将会竭尽所能迅速做出反应,但是这一法案所带来的好处可能不会立即显现。联邦政府以小心谨慎的态度来实施这一法案以确保纳税人的钱不会付诸东流。
我深刻地体会到今天早上坐在收音机前的很多美国人既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形势充满了焦虑,又很想知道这一法案对他们个人的财政到底意味着什么。我非常自信地认为这一援助法案的实施将会解开人们心中所有的疑团。我个人坚信随着市场的逐渐好转,我们终将找到美利坚合众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秘密,那就是美国人民的拼搏精神。
非常感谢!



美国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正式生效
  北京时间周六凌晨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了金融救援计划,布什签署了救市方案,至此,几经波折的美国金融救援方案正式生效……[详细]
中国央行已制定预案应对美国金融危机
  为了避免和减少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人民银行和有关监管部门已经制定了各项应对预案……[详细]


欧盟四国峰会就应对金融危机达成共识
布什就美国经济形势发表电台演讲(全文)
IMF总裁:金融危机银行业损失高于预期
救市无助市场信心 美股创7年来最大单周跌幅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称将立即启动下一步工作
美救市方案短期有利稳定 次贷风暴仍难见底
美联银行并购案尘埃落定 美联终归富国银行

·评论分析

罗杰斯:救市会延长危机

吴雅楠:火烧连营谁能旁观

·程实:华尔街的惊天大局
·中国式救市:央企增持为辅
·钱学锋:华尔街成裸泳海滩
·任志强:迟来的救市

>>更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3 04:1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