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保部:高福利制度不适合中国基本国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11 22:5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星岛网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指出,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从基本国情出发体现中国特色,要求民众把缴费型的社会保险作为社保体系的核心制度,而不能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制度。

    《中国劳动保障报》消息,胡晓义指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十七大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个新的重要时期,制度体系将朝着城乡全面覆盖、人人都有保障的方向发展,这将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他指出,其中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是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的任务,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各方协作推进。现在距2020年只有12年的时间,建立新农保制度,从试点、完善到制度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需要及早研究筹划。

    胡晓义强调,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从基本国情出发体现中国特色。第一,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要求社会保障制度把公平目标放在第一位,社保体系要有普惠的制度安排,以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别,促进实现社会公平、和谐与稳定。同时,也要求把缴费型的社会保险作为社保体系的核心制度,而不能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制度。

    他并强调,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中国社保体系只能从低水平起步,保障基本生活,同时决定了当前完善社保体系的战略重点选择,是把弥补制度缺失作为优先目标,先解决 “从无到有”的问题,再循序解决 “由低到高”的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9-11 22:52:58 | 只看该作者
胡晓义还指出,中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别,决定了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两个重大取向:一要促进制度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努力缩小差别,整体设计,统筹协调,防止制度的 “碎片化”;二要面对现实,正视差别,在统一体系和法律规范下,尊重现阶段城乡发展的特殊规律,给地方实施政策以一定的弹性和空间,从而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同时注重各项保障制度的相互衔接。

    胡晓义称,中国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的特殊性。这要求不但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现实中各个群体之间利益差别问题,还要为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挑战做好政策和资金准备。

    此外,中国有2000多年的基本由中央政府统一治理的社会政治史,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要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方针。特别是在现阶段,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必须在制度设计、资金投入、组织发动、管理运营、督促检查等方面,都起主导作用。同时,要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的功能,发扬民族文化中尊老爱幼、扶危济困、邻里互助、社区团结和集体主义的优良传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9-11 22:53:07 | 只看该作者
胡晓义说,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借鉴国内外经验,科学决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之“新”在于:一是明确政府责任,对这项社保制度给予必要的财政投入;二是实行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的模式,不同于以往纯个人账户模式,这既可体现公平,又在总体上有利于实现城乡养老制度的衔接与转换。新农保制度的建立将使我国人口最多的农民群体获得基本养老保障,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惠民政策。这个工作涉及人口众多,社会投入量大,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尤为关键。要深入研究、广泛借鉴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有益经验,结合中国实际,精心设计、科学论证,通过试点实践检查不断完善,推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

    据悉,根据国务院的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在总结地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有关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基本政策,争取适时启动全国性新型农保试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7 04:56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