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立法会选举投票日距今还有十一天,但选情始终未见热烈,之所以热不起来,实与泛民在选战中的恶劣表现有关。
香港《大公报》文章称,连日各方所办选举论坛可见,泛民参选人来来去去,不是副局长、就是梁展文,除了乘机攻击港府和对手之外,可说一点新意、一点建设性都没有,选民听都听得厌烦了。
副局问题,政府早已交代清楚,梁展文事件,更已随着当事人双方自动解约而不复存在;如此民主党、公民党中人以至那位良心阿太,还在那里如获至宝地死缠烂打,是脑筋有问题,还是确实已经黔驴技穷、没有货卖了?
对广大选民来说,要听的不是副局长、不是梁展文,而是要听一下各方参选人,对当前的通胀有何看法?米价、肉价、油价,前一阶段说是国际因素涨了价,但如今国际粮价、油价已经回落,猪肉进口批发价也已下降,但为何米价、肉价、油价就是只上不落,或者大涨小回、加快减慢?如此小市民生计有何保障?立法会议员又有什么善法可以敦促政府加强市场监管,不让市民吃亏?
而在各个竞选论坛上,民建联、工联会和自由党的参选人,在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等问题上,发言是积极的,尽管他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立场不同,如工联会力促最低工资立法,自由党强调要保持竞争力,但他们关心香港经济发展、关心基层民众生活的取向则是一致的,为香港好、为港人好的立场也并无矛盾的。由这些代表市民、基层、中产和工商界不同声音的政党人士组成的立法会,可以确保各方均衡参与和社会整体利益,有利稳定和发展。
反观泛民一方,参选人只知狂骂政府、诋毁对手,对经济、民生等建设性议题却完全交白卷,仿似香港只要撤了副局长、赶绝梁展文就可以万事大吉,市民就可以不必捱贵米、买贵肉。
市民投票给这些人,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