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富国不再垄断全球经济政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6 09:5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年7月日内瓦多哈回合贸易谈判的破裂表明,没有主要新兴国家的参与,就不再有任何有意义的贸易谈判。2008年也许会作为这样的一年记入历史:富裕国家发现,这种说法也适用于宏观经济政策。

今年1月,人们从各类事件中得出的教训似乎是相反的。有一段时间,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和欧洲央行行长让-克劳德•特里谢(Jean-Claude Trichet)似乎是世界上仅有的相关决策者——就流动性压力而言,他们的确是,即使仅仅因为美国和欧洲约占约全球金融资产供应的三分之二。

但几个月过后,人们开始清楚地看到,受到信贷危机影响的国家仅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半,全球能源需求的五分之二,甚至不到全球谷物消费的三分之一。此外,就边际效应而言,富裕国家的分量明显更低:它们对全球增长的贡献仅为所占全球GDP份额的一半,即总数的四分之一。同样的经验法则甚至更适用于石油和食品需求。因此,在稀缺商品市场上,新兴国家蓬勃的国内经济发展,抵消了欧美增长放缓的影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09:56:04 | 只看该作者
到春季结束时,七国集团(G7)政策制定者已认识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对地区性金融危机的专注让他们忽略了全球大宗商品危机。更糟的是,由于亚洲和海湾地区多数新兴和发展中国家事实上都属于美元区,美联储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行动,实际上加大了这些国家失控的国内需求,增强了全球对大宗商品的渴求。尽管通胀上升,主要新兴国家的实际利率仍处于不相称的低水平,甚至为负值。

滞胀不会到此为止。欧洲目前接近于零的增长,或者更严重的是,美国即将到来的经济恶化,不可能一直不对东亚产生影响——对欧洲出口约占东亚GDP的5%,对美国出口占其GDP近7%。大宗商品价格已开始下降。然而,根本问题不会消失,原因有二。

首先,迟迟得不到解决的矿物能源和农产品稀缺性问题可能会继续存在,而且会明显改变宏观经济格局。自当前一波全球化浪潮开始以来的大约20年,全球增长似乎没有受到过真正的速度限制。全球劳动力增加和工人组织势力减弱等强大的反通胀力量,足以确保全球范围的低价格环境。这个“金发”(Goldilocks)时代已经终结,世界经济可能将一次又一次检验大宗商品供应瓶颈带来的速度限制。

其次,正如德国统一显露出上世纪80年代欧洲货币安排的裂缝一样,当前形势以同样的方式暴露出所谓的“复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Bretton Woods 2)的裂缝——在这个体系下,许多新兴国家的货币都与美元挂钩。但就冲击(当时是繁荣,现在是低迷)的方向而言,目前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当时欧洲汇率机制变化的重复:对货币锚国家的冲击,使其无法与货币挂钩国保持同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09:56:41 | 只看该作者
所以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管理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一个直截了当的解决方案是,让主要国家或集团在浮动汇率的背景下独立制定国内通胀目标。这一方案若要见效,其附加条件是:参与国应以总体通胀而非核心通胀为目标(这或许看上去是显而易见的,却明显没有引起一些决策者的注意,他们声称对通胀无能为力,因为通胀并不是国内原因造成的)。这差不多就是工业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达成的约定。它只需要很小程度的合作,可以适应参与国在侧重点上的差异。以欧洲为例,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方案可兼容更为严格的地区性协定——包括单一货币协定。

困难在于,许多新兴国家(首先是中国)尚未准备好让其汇率独立浮动。障碍确实存在,比如:不完全的金融自由化,因担忧本国货币升值无法控制而产生的阻力。但是,没有理由认为,对管理汇率偏爱就应意味着现状将维持下去。调整是必需的,当前这种事实上盯住美元的汇率体制往往与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相冲突。从盯住一篮子非美元货币(特别是欧元),到哈佛大学(Harvard)杰弗里•弗兰克尔(Jeffrey Frankel)所提倡的盯住大宗商品货币等创新方案,寻求增强国内和国际稳定的改革者有大量方案可以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09:56:46 | 只看该作者
不过,有管理的汇率体制更需要政策的相互依赖。如果想以某种形式维持这种体制,就需要在设定参考汇率和监控总需求方面进行更多合作。这意味着要对汇率安排、国内需求政策及对石油及食品消费的国内补贴进行多边探讨。从制度方面来说,这还意味着要超越现行的宽松安排,或是上次北海道八国集团(G8)峰会那样单纯的午餐邀请。七国集团或八国集团不再是讨论宏观金融事务的合适论坛。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开诚布公的政治对话,需要一个合适的场所。

对今年的教训视而不见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一段时间以来,尽管全球化给发达经济体的公民带来了收入增长和低廉价格,但在政策方面,它却越来越难以为继。不顾全球化推高了大宗商品价格和降低了收入的事实,而要说服同样持怀疑态度的公民接受全球化,难度已经大为增加。另外,如果全球化被视为一个持久不稳定的来源,那么就根本找不到这样做的理由。

因此,汇率安排及其对全球宏观经济管理的意义,应作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首要议题。该组织正在重新寻找新的目标,上述议题符合其核心人物,而且无可替代。不过,只有七国集团承认它们主宰世界的时代已经结束,成功才可能实现。

本文作者是欧洲智囊机构布鲁盖尔的董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1 06:04 , Processed in 0.37500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