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浩明:A股为什么暴跌?沪深股Shi在8月8日奥运开幕当日下午的"跳水",从8月8日到14日,短短5个交易日,沪深股Shi最大跌幅达到13.09%和11.61%,创出调整以来的新低。
如果考虑到这期间国际油价又有了进一步的回落,海外股Shi也大多上涨,那么A股的这种表现就更令人感到失望与不安。
市净率仍然高 只能看空?
为什么出现这种与预期相悖,不能被人接受的状况呢?这里的原因很复杂,但以下几个方面恐怕起了很大作用。
第一,人们认为股Shi在奥运期间不会大幅度下跌,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就是在这之前大盘已经跌了很多,事实上也确实有不少投资者(包括不少机构投资者)认为2500点将构成调整的底部区域。但是,从现在的实践来看,还是有大量的看空力量,并不接受2500点是底部。
尽管相关数据显示,现在沪深300指数已经与美国标普500指数接轨,股票的估值与2005年1000点的时候也相差不多。
但是,这并没有改变部分坚持看空人士的观点。在他们看来,现在PPI还很高,因此CPI的回落只是暂时的,从紧的政策不会变,明年经济增长将明显放慢,上市公司效益可能负增长,所以现在的低市盈率到了明年就会变成高市盈率了。
而且,与股指在1000点的时候相比,现在股票的市净率仍然比较高,所以现在只能看空。真正彻底坚持这种认识的人并不多,但是这样的观点在市场上被广泛传播,至少会对新资金入场产生抑制作用。于是使得股Shi一旦下跌,在低位就没有相应的接盘,供求失衡必然导致跌幅被明显地放大。
很多人一方面感叹现在股Shi的下跌不理性,另一方面也在寻找机会试图减仓。就整个市场心态来说,已经视股票投资为畏途。
"维稳"预期落空引发"多翻空"
第二,7月下旬以来,随着"维稳"宣传的强化,股Shi也的确走出了一段横盘行情,期间显示出某种"跌不下去"的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大家对于"维稳"行情的预期,认为奥运期间股Shi不可能大幅下跌,如果下跌有关部门必然会有相关的措施出台,否则如何实现"维稳"的目标呢?
现在看来,上述对于"维稳"的认识、预期可能存在问题。按照权威的解释,所谓"维稳"是指保持信息传输、交易过程的稳定,而非指数的稳定。这应该说也符合管理层一贯的不管指数涨跌的监管思路。另外,现在管理层更多的是关注如何"治市"而非"救市"--"治市"着眼解决市场长期发展的根本问题,其相关措施着眼于长线,并且要在慎重研究的基础上才能推出。这样也就不存在为了某一阶段行情的需要而临时推出什么短期措施的可能。
然而,由于市场对此缺乏认识,一直到8月8日上午还有人幻想大盘能否像前两个交易那样在下午被拉起。而随着这一预期的落空,自然会引发大量"多翻空",这个时候的跌幅显然会加大。而此时,即便权威媒体仍然有关于"维稳"的宣传,但是它已经很难再对投资者的短期行为产生大的影响。在"维稳"预期下股Shi出现暴跌,其杀伤力看来是要比没有这种预期更大。
下跌仅与谁持有股票相关
最后,由于股Shi的持续下跌,市场各界的投资积极性都受到很大打击。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以及因为对此前行情判断失误所导致的畏难情绪,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行为。
在周边市场向好、国内宏观经济不断改善的前提下,A股持续疲弱,在更大程度上打击了投资者信心。于是在近阶段,人们更多选择了旁观,甚至干脆回避股Shi。成交的迭创地量、活跃品种的大量减少以及股票的批量跌停,无不表明投资者心态已经严重不稳。现在,很多股票的下跌,与其基本面以及估值,实际上并没有太大关系,只是与谁持有这样的股票有关。
因为如果大宗持有者陷入了悲观情绪,决意抛出股票,那么它就在没有接盘的情况下,快速地奔向跌停。这种局面,过去只有在行情出现恐慌的时候才会出现,而时下它却已经成为了现实。这样一来,又导致了市场出现更大的恐慌。不管怎么说,这种现象是市场的悲剧。
最为可悲的还在于,经过了这样的暴跌,投资者对后市普遍感到悲观,无法形成对未来的稳定预期。尽管都承认现在的股Shi很低迷、股价很便宜,但是谁也不敢预测股Shi会走出低谷上涨,相反却更愿意相信后市还会下跌到2000点、1500点……
当年抱着长期投资理念入市的投资者,也因此陷入了深深的迷茫,缺乏明确的方向,因此不得已都选择了观望甚至离场。于是,股Shi失去了推动力,没有了群众基础,也就只能随波逐流,继续其弱势波动的局面。这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状况,但它又客观地存在着,而且现在看来段期内还难以被改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