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球经济放缓未必演变成衰退,因新兴经济体依旧保持增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18 20:5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者 Kevin Plumberg


路透香港8月15日电---全球经济放缓导致欧洲主要经济体及日本出现经济萎缩,可能将引发更多阵痛,但这种情况将不太可能演变成全球性经济衰退,因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力.


经济学家通常认为,全球经济衰退出现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低于一个长期趋势的时候,这个长期趋势是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期为基础.换句话说,地区性经济萎缩并非一定会导致全球经济衰退.


对全球经济是否即将陷入衰退的判断非常重要,因它可界定宽广增长周期内的经济下滑及更加持久且严重的情况.


经济学家及基金经理表示,在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後,中国几乎肯定将进一步遭受需求放缓的打击,但中国及其他新兴经济体仍将在未来数年中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可阻止全球经济滑落至衰退区域.


今年,七大工业国(G7)中的五国--加拿大、FaGuo、德国、意大利及日本均已出现了经济萎缩.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主席罗奇表示,"我认为我们将勉强逃脱一次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因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即便有所放缓,但相对来说还是很强劲的."


罗奇认为,全球性衰退出现在全球GDP增长处于2.5%或更低的时候;IMF在其4月份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则表示,若增长低于3%就足以称之为衰退.



**全球经济衰退几率逾三成**


摩根士坦利的数据显示,不论陷入衰退与否,在这场可能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中,全球证券市场总市值已经蒸发掉约10万亿(兆)美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21:00:16 | 只看该作者
据咨询公司Celent预测,仅美国银行业明年就将有20万人失业.


罗奇预计,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超过30%,他认为这具有一定"弹性空间",特别是如果中国继续大规模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增加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


IMF预测,受新兴经济增长的驱动,继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5%後,2008年仍将稳健增长4.1%,而2009年可能减速至3.9%.


坦伯顿(Templeton)资产管理公司的莫比尔斯(Mark Mobius)表示,他认为新兴市场的消费需求最终将是全球经济避免陷入衰退的关键因素之一.他是一位价值投资者,长期以来推崇新兴市场的内在力量.


他在电话采访中说,"我们青睐消费类股.我们会尽力涉足个人消费为导向的领域,不论是个人银行业务还是零售."


莫比尔斯负责管理价值400亿美元的资产,除了中国,他还热衷于台湾、印度和韩国的科技板块.他的公司减持了大宗商品类股,并增持南非和土耳其的消费类股,他认为两国加息已使股价跌到了有利可图的水平.



**仍有陷入衰退之感**


摩根大通驻香港的亚洲和新兴地区首席证券策略师Adrian Mowat亦表示,看多台湾的高科技行业和非必须消费品类股,但更加偏好亚洲金融行业板块.


他预期食品和能源价格走低,将能缓解困扰该地区的高通胀压力,并建议客户将原先放在能源和原材料行业的投资,押注到与内部经济增长联系更为紧密的行业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21:00:31 | 只看该作者
Mowat表示,"那个提议遇到很多阻力,因为能源和原材料是大家投资组合中唯一做得不错的板块."


他说,"要说服投资者涉足亚洲和新兴市场非常困难,因为现在的担心是,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动能大幅减弱,但我们却认为那种担忧有些过头了."


中国政府最近已经把确保经济增长作为其首要任务,尽管尚未有具体措施宣布,许多经济学家仍相信,中国政府不会让经济增长率明显低于10%.


然而许多迹象显示,即便未出现衰退,全球经济将会进一步放缓.现在严重的疲势出现在美国以外的地区,而主要的增长引擎则是中国.(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7 02:27 , Processed in 1.8593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