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后危机处理,“一切为了优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15 11:4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后危机处理,“一切为了优化” 刷新               标签: [ 原创 2008-08-06 21:24:36] 作者:牧云轻风        选择字体 宋体 楷体_GB2312 黑体 幼圆 仿宋_GB2312 隶书 选择颜色背景 黑色 深灰黑 浅灰黑 墨绿 深绿 深蓝 亮蓝 蓝色 红色 粉色 黄色 浅灰 浅蓝 此日记:http://blog.people.com.cn/blog/trackback.do?wlog_id=1218029355296751




后危机处理,“一切为了优化”





后危机处理,顾名思义是危机发生之后的有效控制与处理。有人要说了,危机还没有发生,后危机处理何从谈起?围绕发生没发生讨论已没有意义了,还是未雨绸缪做些超前思维!当流行病肆虐的时候,不管你高与矮,还是胖与瘦,最重要的是你的免疫力。经济危机的因素已经集聚,中国有没有先天免疫力呢?没有!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是没有经历过经济周期或经济危机的盲目,加上官僚主义在经济中的作用,表现为中国经济的举措无序、反映迟缓和思想麻痹。现在更多的人是处在迷茫之中,情绪还没有由烦燥进入恐慌,因而没有产生强烈的反应。一旦恐慌进入人心,经济危机就会象瘟疫将四处蔓延,同时滋生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等。



一、  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几十年前就曾经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经济危机的形成与国际形势、政府改革、民众信心密切相关,以及各种因素广度、深度、速度的交叉重叠有直接联系。



(一)
   
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不佳的因素和预期。





类别



主要因素和预期



粮食


1
、南方多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秋收水稻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欠收;


2
、汶川大地震,使四川由粮食输出省份变为粮食输入省份;


3
、震灾、水灾导致畜禽生产和防疫面临考验,畜禽供需将于趋紧张;


4
、亩产虽有所增长,但耕地严重减少,粮食趋紧平衡,一旦大面积的连续自然灾害,粮食无安全可言;

5、国内外粮价差价6倍,存在投机风险,部分民众心理预期不佳。



油价


1
、国内外油价严重倒挂,大排量汽车销售不降反升,消费需求未有效抑制;


2
、国内成品油价上调,发改委称在适当时候再作调整,势必造成普遍的价格上涨、通胀加剧。


3
、石油投机和欧佩克不愿增产,通胀压力,油价高企炒作造成供需失衡,影响国内油品生产;


4
、由于油价上涨,原油企业压缩相关衍生品的生产,导致下游企业原材料供应紧张
(
塑化行业
)





企业

1、原料、劳资、电费、利息等成本上涨,产品价格难提升,盈利下降;


2
、宕欠经营,资金供应紧张,集资、贷款、占用工人工资的情况很普遍,部分企业“零”资产运转;


3
、企业多有不同程度的偷漏税,由于土地财政陷入窘境,税务部门将进行大范围的税务核查,增加征税力度。

4、国际需求减少,出口减缓,部分企业经营恶化,出现倒闭危险,影响上下游企业生存安全。

5、部分企业经营恶化,企业主躲债出逃,民众对企业信心不足,有可能部分企业会出现集资挤兑和债务清兑潮。




银行


1
、由政府部门牵头,由中小企业参股的担保公司,各会员企业可以获得投股金额
1

5
的贷款,只注重运作形式不注重运行质态;


2
、由于房地产多是有价无市,资金占用量大,回笼率较低,贷款很难及时偿还,进而拖累银行;


3
、多数金融部门和地方政府关系密切,与地方利益形成公同体,从而有令不行、令行不止、变相融通,违规现象屡见不鲜。


4
、在
90
年代以来形成的集体经济中的呆帐、坏帐等历史遗留、历史积累还没有有效化解。

5、中国的银行受次债危机影响,海外投资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失。



货币

1、外汇管理制度不适应形势,货币结算致使人民币发行量过多,汇率波动,投机增加,人民币存在贬值风险;

2、美元贬值,中国大宗原材料进口订价大涨,美元升值,中国企业将面临多付的风险;

国际关系论坛http://bbs.newslist.com.cn
3、全球遭遇高油价、高粮价、高通胀,国际需求逐步减少,中国出口势必缩减,贸易顺差将进一步缩小;

4、美元升值,民间增持美元需求增加,中国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美元避险回流,人民币贬值风险加大。

5、近几年,各地的“招商引资”和造假的数额很大,有相当部分境外资金以投资为名汇进,但并没有进行投资,这里的虚假是否可认为是危险的“热钱”?



(二)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部分乏力的GDP构成。




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信心的经济、是预期的经济、是欲望的经济。
市场经济就是刺激你的欲望,扩张你的需求,掏出你兜里的钱,来获取最大利益。当你情绪好、口袋里有钞票的时候,你是不是有逛街、购物、聚餐、唱歌的欲望?当你打开衣柜的时候,你是不是发现里面的挂满衣服足够体面地穿上三年?当你出行费时又费力的时候,你是不是要伸手打个车或自己开上车?其实,这一切都可以节省,为什么没有省呢?因为你对自己状态很有信心,对工作生活有良好的预期,以及享受生活的欲望驱使。市场经济信心很重要,当信心受损后会呈加速度下降(如上图)。中国经济是虚大而不是强壮,相当部分是依靠腐败、浪费、虚假得来的繁荣,而这种虚胖很难耐得住恶劣环境的考验。中国的经济的中国特色,之所以不是《经济学》中的模样,主要表现在:



1、盲目的经济建设拉动地方GDP。变形的政绩观,加上为了显示政绩、增加收入,地方党政领导表现为急功近利、粗放建设、不计后果、大肆圈地、杀鸡取卵。粗略估算,长三角地区耕地减少1/4。各种粗放的商住小区、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星罗棋布,房地产开发商忙于囤积土地、工业企业忙于大规模圈地。在一些开发区、工业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大片土地上只搭了一幢采钢瓦厂房,空地上满是荒草;道路很宽,绿化面积很大,已征用的、待征用的土地大面积闲置落荒。



2、
炒动房地产业拉动地方
GDP。房价久高不跌,更多的是支持或默许,其真正原因在于房地产商、政府、银行之间的相互勾结!地方党政领导为了其为官一届的政绩,房地产出
GDP、出财政收入、出形象工程,纵容了房地方商放肆的行为,看到所谓的投资商笑得合不上嘴。于是乎,有了房地产商“空手套白狼”的故事,先借钱或欠钱征地,后抵压银行还钱,再施工建设,有的把建成的房子再抵压出去,随着地价、房价的上涨,开发商如此循环往复,从中获利。


3、大肆修建楼堂馆所拉动地方GDP。各级政府在近十年内修建了大量楼堂馆所,多数部门不管需要不需要都翻了新、扩了建。这些都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平常的维护耗损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拉升了地方GDP,同时也滋生了享受攀比、挥霍浪费的歪风,在老百姓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据报道,河南某地干部的人均面积达600平方米,创造了吉尼斯纪录。



4、“三公
”消费享受拉动地方GDP。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也拉动了一方经济的繁荣。虽然有些地方公车改革,但消费“揩油”的现象并不少见。此外,一些党政机构领导“退二线”,于是乎急招驾驶员、买汽车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据报道,
信阳市委书记王铁曾告诉记者,信阳市
2007
年上半年因禁酒节约了
4300
多万元。信阳只是中部一个平常的市,但它极大地折射出公款吃喝的规模。公款旅游自然不用说了,比如
安徽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徐文艾事件。



5、扒扒建建重复工程拉动地方GDP。由于配套设施不足和领导素质喜好不一,重建设、轻规划、轻管理,扒了建,建了扒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通病。由于领导喜好不一,由于配套设施不建全,扒了重建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强度拆建、低效率使用的现象也时常发生。一些市政道路未到设计年限,就出现大面积损毁,而进行翻修;一些基础设施设计不到位,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出现多次重复开挖填埋。等等。如南京长江大桥、沪宁高速等均未达到标准年限,提前进行大修。





6
、统计部门吹虚渗水拉动地方GDP。不管经济好与坏,各级统计部分均在去年的基数加一定的百分数统计上报,为领导增光添彩、数字出政绩,导致灾年、小年的统计数据从来没有回落过,数据是一直节节上升! 估算、指派已成了统计部门的主要统计方法,以致统计部门与税务、银行间的数据之间有很大出入,这些已成了公开的秘密。据估计,一些地方的GDP至少有10%的水份(可用GDP的三种计算方式推演统计间的矛盾,结合税务、海关等刚性数据作对比,再进行抽样调查就可以得出结果)。





……




投资、出口、消费是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也是世界经济“三驾马车”。由于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年年攀高,中国经济再也不可能不受国际经济的影响了。宏观调控、银根紧缩、经济下滑,投入再生产的后劲明显不足。另外,政府缺少土地财政收入,势必会抑制大拆大建的投入。高油价、高粮价、高通胀、次债危机,已使世界范围内的需求大减,势必带动出口回落。依据支出法统计,2006年政府消费支出占全国GDP的13.7%(如下图)。如果不减少政府浪费性支出,必然引起更大的民愤;如果减少政府支出数额,势必影响GDP的回落。





(三)缺失的危机意识和低腐的官僚队伍。



翻开《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通货膨胀、衰退、萧条等字眼映入眼中,可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好象经过“神仙修练”,开口闭口没有一丝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千年的警句并没有深入人心,尤其是官僚们的心!未来是未知的、不确定的,各种条件因素纵横交错、变化无常,谁也不能对未来有准确的预测。人不可能一直都是好运,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没有危机知意识,心理及行为措施上没有准备,就不能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和灾难。缺失危机意识主要有两方面形成,一是缺失的舆论环境。由于我国的媒体言论控制,多是报喜不报忧,造成了国人思想上的麻痹。二是隆重的官僚主义。首长意志太严重,不允许有不同意见、悲观论调的表达,甚至会进行排挤打压。聪明的国人于是紧守起
“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
”这一明哲自保的信条,危机意识、大局意识就更无从谈起。



当前官场是一派“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景象。在当前趋紧关头表现为素质低下和眼光短浅,大呼小叫“大力招商引资”、“大干下半年”、“追、赶、超”等等,不知道未雨绸缪、化解风险。绝大多数党政领导根本没有长远发展和收支盈余的执政理念,而是只顾眼前、只顾形象、只顾政绩,严重透支人力、物力、财力,遇到重大问题时没有预备队可用。加之,公共财人员政庞大,党政群团组织、部门多如牛毛,大盖楼堂馆所,大肆增加消耗。各党政领导多保的是既得利益,因而对明知会影响经济安全的一些弊端缩手缩脚、毫无作为,遇到问题“两面抹油”。缺了一些所谓的GDP政绩、少了几寥所谓市政形象,除了会晚一两年升官,更深的原因是:他们的土地财政,而财政一旦吃紧,公务人员的一些非正常的开支就有问题;他们个人的红包的厚度就要减少几英尺或者几公分。该卖的还要卖、该办的还要办、该建的还要建、该造的还要造,风险是全民分担,利益是自己所得。



为了完成“招商引资”指标、超额完成外资任务,近些年来,地方官员伙同企业、银行大肆引入境外资金,有相当部分资金以投资为名汇进,但并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实际投资,这些不明资金的流动势必助长“热钱”势头,给中国经济留下“隐患”。圈地卖地、粗放发展,也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带来了不小“隐患”。地方党政领导帮倒闭国有、集体企业灭失资产,帮一些不良企业贷款搞“零”资产运转,帮一些房产地企业“空手套白狼”式的发展,这无疑加大了银行的金融风险。等等。腐败、务虚、造假、粗暴等歪风邪气滋生,造成社会风气的恶化,社会矛盾的加剧,直接导致党和政府在群众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降低,甚至丧失。


综合上述,危机风险已经汇聚,而爆发缺的只是一个导火索。在短时间内,有点火能力的是股Shi、热钱、人民币、灾害。



(待完成下半部分)




类别:时政 |  自分类:其他  |  评论(5) |  引用(0)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7 08:48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