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1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厕所小标志,攸关大文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31 15:4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厕所小标志,攸关大文明
    29日14时,郑州市二七路上千尊比萨店内厕所门口,一个中年男子捂着肚子就是不敢进。只见男厕门上是个“香蕉”的标志,女厕门上是“寿桃”的标志。短短十分钟,在“香蕉”和“寿桃”面前,有12位上厕所的顾客都犹豫着不敢进。从省质监局标准研究院这次的调查结果来看,全省的厕所名称更可谓“大胆而富有创意”。比如,有不少厕所用“螺丝”和“螺丝帽”、“老生脸谱”和“花旦脸谱”、“龙形图案”和“凤凰图案”来表示。甚至,还有餐馆以“观瀑亭”和“听雨轩”为男女厕所命名。(7月30日《东方今报》)
    这事初看起来很搞笑,但是仔细一想又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厕所不是涂鸦艺术,也非随意的创意画廊,而是每个人“方便”的场所。这地儿,环境重要,方便进出更体现人文关怀。男女有别,不能混淆,标志性别,就不仅仅是人文细节的小事,而是攸关社会文明的大事了。
    以往,汉字标注男女,一目了然,厕所文化极具中国特色;现在,全球语境,五洲八方,外国朋友不晓汉字得多,以符号标示厕所,也是对接国际方便普世众生的国际化举措。但此时,标示厕所性别,更不能产生歧义,而应以全人类都能看懂的符号去代表男女性别。如通用的男子人形符号和裙装状的女性符号等。
    再看郑州厕所标示,可谓胡乱不堪。所谓“老生脸谱”和“花旦脸谱”以及龙凤图案,看似含蕴着中华文化元素,但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头雾水,更遑论外国客人。至于“香蕉”和“寿桃”,“螺丝”和“螺丝帽”,就不仅仅是人们“懂”还是“懵懂”的问题了。一般人看来,“香蕉”充满着男性性器的隐秘象征,“寿桃”的形状则是女性私处的描摹。如此标志厕所,就隐含着戏谑女性的庸俗意味和让人想入非非的挑逗色彩。说难听一点,就是不文明。
    这样的标示无论是从公共便利还是从精神文明层面,都应该被清理掉。这样的厕所存在一天,就有可能制造一系列的公共麻烦:人不敢进,“方便”处成了尴尬地;看了让人脸红,陡升联想是非;女厕的“桃色意味”容易造成性别歧视,引发女性朋友抗议;引发公共性厕所恶搞,制造有碍精神文明的社会炒作。这些还不算,奥运期间,如此另类的“厕所文化”极易成为好事的外媒关注,引发一场污名化中国厕所的外交事件。搞不好,还会让某些女权主义者抓住把柄,无限上纲。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中国的现代化中也包含着厕所的现代化,从臭气熏天的旱厕、冲水厕所到设施齐全的人性化环保型厕所,甚至近年来也还出现了超豪华的厕所。作为方便之所,环境更新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要从人性化和方便性的细节去考虑,如厕所标示的普世化、通俗化等,才能使厕所的公共性、功能性和实用性得到发挥。
    公共厕所,如果公共的属性和人性化的细节表现不出来,而无端缀加一些充满争议和不够文明的创意元素,难免有低俗的厕所文化之嫌。曾记得,“观瀑亭”和“听雨轩”标识男女厕所曾经在社会上引起渲染风波,公众对于此类雅痞式的别出心裁对以集体呛声。前车之鉴,看来公共厕所是容不得某些人玩酷和彰显个性的。
    香蕉和寿桃的符号挂在厕所门上,公共文明的价值就会打折贬值,社会道德的内涵就会污染变质。拿掉它,以公权的执行力,以民意的响应力。涤荡掉公共厕所面子上的不雅符号,建设起清洁、雅致和温馨的里子设施,才是构筑了健康的厕所文明和文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8-7-31 16:45:5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分析深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7-31 22:53:3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厕所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8-1 13:49:15 | 只看该作者
灌下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8-1 13:49:30 | 只看该作者
继续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8-1 13:50:38 | 只看该作者
有创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8-1 13:50:49 | 只看该作者
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8-1 15:54:33 | 只看该作者
rererererer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3 01:19 , Processed in 1.953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