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课堂上旁观学生互殴致死续:被判赔10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14 23:0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久前,在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七(2)班,两名学生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课教师杨经贵站在三尺讲台上充当“看客”,并不加以制止,而是继续上课直至下课。杨老师因此被冠以“杨不管”称呼,他是否负有责任也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事件 同桌打架 一人口吐白沫

  七(2)班学生陈小飞(未成年人,化名)和杨涛的座位在讲台前方的第三排,距离讲台不到2米,可以说就在上课老师的眼皮底下。

  他们是同桌,小学时就是同学,平时关系还不错。当天上课之前,两人还是好好的。

  6月12日上午第四节课是地理课,陈小飞由于没有带课本,便将自己的课桌往右边移了一下,和右边的女同学一起看课本。

  课上了大概一半时,老师把书上的内容讲完了,陈小飞想把课桌移回原位。这时,坐在左边的杨涛用脚挡住桌子,不让他往回移,嘴里还说:“你回来搞什么?你过去跟女的坐吧。”两人推推搡搡起来,随后当着正在上课的老师的面,大打出手,而且越打越凶。

  在老师没发话的情况下,坐在旁边的四五个男同学过去拉架,将杨涛和陈小飞分开。被分开后的杨涛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上身和头部则躺在旁边同学的椅子上。后来,一位同学将杨涛的身子扶起来,让他趴在课桌上。

  此后不一会,杨涛突然头部向后仰起,搭在后排同学的课桌上,同时全身颤抖、口吐白沫、脸部发白。两位同学和陈小飞觉得杨涛不对劲,准备将他背起来送到医院,但此时杨涛全身发软,已经背不起来了。三个男同学将杨涛抬起来,送到学校附近的长丰县第四人民医院吴店分院。

  没制止 老师“坚持”上完课

  上那节地理课的老师杨经贵,已经50多岁了,平时上课不太管学生,“好像也管不了学生”。杨涛和陈小飞打架时,杨经贵并没当即制止,一开始还继续上课,其间说了一句“你们有劲的话,下课后到操场上打”,对学生在课堂上打架并没有太在意。

  一些学生告诉记者,杨涛口吐白沫时,杨老师仍然继续上课,当杨涛被抬出去后,杨老师一直上课直到下课铃声响起。

  送医院时 他已没了呼吸

  杨涛被送到医院时,约是11时10分左右,医院立即进行了抢救,但发现杨涛当时已基本没有生命体征了,呼吸和心跳都没有,瞳孔略微有点放大,嘴唇和指甲发青,脖子上有一道淤青。医生立即对杨涛进行了人工呼吸和吸氧,但没有起作用,于是立即安排转院。

  之后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经抢救无效,年仅14岁的杨涛离开了人世。

  调查 与同学打架是死亡诱因

  7月8日,事件有了初步调查结果。据长丰县公安局透露,通过尸体解剖,死者杨涛并无外伤,其死因是由潜在性疾病导致。警方分析,陈同学与杨同学打闹只是起到了诱因的作用,杨同学可能因为情绪激动而引发潜在性疾病,最终导致死亡。警方表示还要等相关病理报告出来才能最终确定死因。

  处理 “杨不管”停职 赔十万

  6月29日,此事在各方协商下基本解决,死者一方获赔20.5万元,其中杨经贵赔偿死者家属10万元。协议认为杨经贵负有责任,目前他已被停职。

  杨涛的父亲杨丙祥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后,长丰县、乡两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多次召集双方学生家长、杨经贵和吴店中学负责人协商此事。最终达成的协议要求:一、陈小飞负有责任,应承担费用50%,费用为10万元,因其家庭困难,暂付费用3万元,不足部分由吴店中学捐赠垫付;二、杨经贵负有重要责任,承担赔偿费用10万元;三、吴店中学负有一定责任,承担赔偿费用为7.5万元(含垫付款7万元)。目前,杨经贵闭门谢客不接受采访。

  各方评说

  由于这起打架事件发生在课堂上,且授课老师杨经贵对学生打架不闻不问。杨经贵是否负有责任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受害者家长:老师不制止,绝对说不过去

  杨涛的死亡,让父亲杨丙祥悲痛欲绝,杨涛的母亲知道儿子死亡的消息后病倒了。

  杨丙祥说,孩子被打就发生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如果当时老师劝阻或制止一下,打架的后果或许就不会如此严重,哪怕当时只是扔个粉笔头。老师不制止,怎么也说不过去。

  学校:“杨不管”工作失职

  吴店中学校长万其虎说,“杨老师在学生出现紧急情况后,没有第一时间护送孩子到医院进行救治,而是选择继续上课,而且没有向学校上报,是工作上的失职。”

  教育部门:老师有责任制止学生打架

  安徽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处长齐建平表示,学生在课堂上打架,老师确实有责任制止,以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即使制止不了,老师也应该及时向班主任及学校反映此事。尤其是发生打架等如此严重的破坏课堂秩序的事件,老师更不能不管。即使不是在课堂上,以教书育人为本职工作的老师,碰到认识的学生打架也应上前制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23:09:49 | 只看该作者
网友:比“范跑跑”更恶劣

  网民的评论则更为尖锐,有人直斥杨老师“冷血”。联系到此前的“范跑跑”事件,不少人认为,“杨不管”比“范跑跑”更为恶劣。

  法律界人士:充当“看客”有违教师法

  法律界人士指出,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责任担当,就要体现社会公认的职业道德。我国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和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当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老师无动于衷当冷漠的“看客”,如何能让学生有安全感?

  部分教师:“不管”背后有隐情

  有老师认为,除了管不住、不爱管之外,恐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敢管。当事学校半年前曾发生学生砍断老师手指的血案,此事至今令学校老师心悸。

  就在半年前,同样在吴店中学,一名学生用菜刀砍断了班主任的4个手指,原因竟是前一天下午该学生迟到后被老师批评。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半年,但至今仍让老师们心悸。

  也有老师指出,面对课堂上吵架斗殴的违规学生,教师“不敢管”,固然与该校曾发生的班主任遭报复的恶性案例有关系,但更深层次上是教师在遇到类似事件时究竟该不该管学生、如何管、管到什么程度,心里没谱,缺乏标准。

  (综合《新安晚报》、《法制日报》报道)

  快评 老师的本职难道仅仅是教书?

  文/丁寅 周建华

  …………………………

  “杨不管”对学生打架的冷漠让人难以想象,更可怕的是事后有人为“杨不管”开脱,如同之前他们为“范跑跑”开脱一样。

  我们先来看看一些网友是怎样开脱的:老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无论课堂上发生什么事,老师最终的任务是要将课上好,以维护更多学生的利益。而且在有学生将其抬往医院的情况下,杨老师不前往也是可以的。从杨老师“处变不惊”继续上完课来看,他至少是称职的。笔者查阅后发现,在一些门户网站相关新闻的跟评中,同情声援“杨不管”者居多。

  这些言论者或许没看过《教师法》。因为《教师法》已明确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这当然也包括杨老师面对的这件事。所以本文并不想从法律方面来谈此事,因为已经太明显了。我们想说说从这个事情反映出来的“看客”心理和对“本职工作”的理解。

  鲁迅笔下的看客是一种愚昧无知和没事找点乐的畸形心态,群体主要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下层人”,而眼下的这些看客有着良好的知识修养,他们不是不懂道理而是懂得太多了,以至于忘了人之为人的东西。目前没看到“杨不管”的旗号,但“你们有劲的话,下课后到操场上打”的冷血表白,足以让有良知的人寒心。

  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传统邻里关系、乡邻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各自大门一关,邻里很少来往。很多人对工作也越来越个人化,认为只要做好自己那份事情就行,其他都可以不关心。弱女子遇歹徒高声呼救,整条街的居民听到呼救,无人开门制止;路人围观甚至起哄教唆轻生者跳楼……我们很多时候都成了看客:一边吝啬得连同情心都不愿给别人,一边又在埋怨社会的冷漠和世态炎凉。

  就“看客”而言,无一例外想到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冷漠和麻木损害了社会的良知,当愿意付出悲悯、同情、感动和关怀的人越来越少时,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大厦也将不稳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就会充满不确定的隐患。

  按照“杨不管”支持者的逻辑推论,环卫工看到有人掉进下水道,肯定不会去救也不会报警,因为那不是他们作为环卫工的本职工作。但他们都忘了,那是他们作为人的本职工作。

  文章的结尾,请大家重温一下马丁·尼莫拉牧师1945年在波士顿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上写下的铭文:

  “他们追捕犹太人,我没有站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捕工会会员,我还是没有站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最后他们冲着我来了,可这个时候却再也没有剩下人来说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23:10:21 | 只看该作者

别帮杨不管寻找制度借口

一个年仅14岁的鲜活生命,就这样在老师眼皮底下陨落了,读来令人后背生凉。在课堂上,老师既是传道授业者,同时还是课堂秩序维护者。“杨不管”任凭风浪起,稳站三尺讲台当“看客”,是极端不负责、没有职业道德的行为。教育从终极意义上说,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与塑造,只“灌”书不育人,又怎能很好地传道授业?

  尤其是,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有责任“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和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学生在校学习,学校应负监护责任,上课老师则是具体监护人,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应加以制止,如果制止不了则是另外一回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竟然无动于衷,任由学生在眼皮底下互殴,直至其中一人口吐白沫而死,这是何等冷漠?

  有人认为,仅仅谴责“杨不管”还不够,需要修改失衡的制度;“杨不管”或许并非“不去管”,更重要之因可能是“不敢管”;现行教育政策一边倒地保护学生,学生、家长可以侵犯老师,但老师却不敢惩戒学生——同样在吴店中学,半年前一名姓刘的学生用菜刀砍断了班主任4个手指,原因竟是前一天下午该学生上学迟到后被老师批评。此类事件让“杨不管”们心有余悸。

  这实在是在为“杨不管”寻找“不敢管”的制度借口。试想,一些行业存在的遭报复的可能性,不知要比老师管教一名“问题学生”大多少倍,如果人人怕报复而“不敢管”,警察怕报复不敢抓罪犯,工商怕报复不敢打假,安监部门怕报复不敢查处非法煤矿……整个社会岂不更危险了?

  因此,绝不能以所谓的“制度瑕疵”,为某些存在巨大道德和职业精神缺失的为人师者遮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7-14 23:10:38 | 只看该作者

杨不管老师为何如此冷血

安徽省长丰县吴店中学的两名学生在上课时打架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课教师杨某并未制止,继续上课直至下课,因此被称为“杨不管”(7月12日《广州日报》)。

  学生在课堂上被打死,而且就在老师的眼皮底下,让人难以想象,有网民直斥“杨不管”“冷血”,比“范跑跑”更恶劣。作为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应该对当堂课的安全负责。杨老师没有制止学生打架,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显然不对,也应该受到谴责和承担一定的责任。

  但笔者认为,仅仅谴责“杨不管”还不够。谴责之余,我们还应反思:“杨不管”为什么“不管”?其背后的问题值得深思。

  反思一:如今谁还把老师放在眼里?有些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受点委屈就去学校大吵大闹一番,甚至把老师打骂一顿。有人就认为做老师整天受气、工资低、工作累。两个学生竟当着老师的面在课堂上打架,显然没把老师放在眼里,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吗?

  反思二:如今的教师拿什么来管学生?现在的老师不是不想管学生,而是不敢管。目前的教育政策一般倾向于保护学生,学生可以给老师起绰号、家长可以打骂老师,但老师却不敢惩戒学生,有时连正常的批评教育都无法开展。碰到品质恶劣的学生,管了反而可能会遭到报复。老师的合法权益又如何保护?

  反思三:校园暴力事件为何频发?现在学生打架都发展到“帮派”、出人命的程度了,谁又该对此负责?

  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想就此呼吁,尽快建立教育惩戒法规,实施师生公平保护。只有从制度上加以改变,“杨不管”事件才不会再次上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7-20 00:22:25 | 只看该作者
才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要以身示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7-20 17:43:55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应该反思一下出现这种事情的背景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2 19:28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