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朝美:相互妥协,各取所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28 11:4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26日获重大进展,朝方向会谈主席国中国提交核申报清单,美方同日开始履行其将朝从“支恐”名单中除名和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的承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任晓昨天接受晨报采访时说,这是一个实质性步骤,朝美都为此付出了代价,也都因此获益匪浅。

朝鲜的代价与收获

    迟迟不申报有原因

    任晓指出,朝鲜一直在利用核计划这张牌,迫使美国放弃“敌视”政策。“朝鲜的短期目标有两个:一是迫使美国将朝鲜从‘支恐’名单中去除,并停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二是获得经济、能源上的补偿。”

    目前,六方会谈中的中、美、韩、俄等已根据2007年达成的2·13共同文件,分多次向朝鲜提供了100万吨重油,可以说朝方的第二个短期目标已基本实现。相比之下,前一个目标的实现颇费周折。

    朝美两国在去年签署的《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共同文件》中商定,作为无核化第二阶段措施,朝鲜申报核计划,美国从“支恐”国家名单中去除朝鲜,并停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但朝鲜直至第二阶段措施结束最后期限的今年4月初,朝美双方在新加坡会晤、就核申报范围局限于钚项目达成协议后,也迟迟没有进行申报。

    有分析说,朝鲜认为,在美国尚未作出明确答复的情况下,如果草率进行申报,很可能造成单方面利益损失,甚至连“支恐”的帽子都摘不掉。
再拖延恐错失良机

    据悉,朝鲜在同美国开展磋商时曾反复确认,“核计划申报清单中包含什么内容,美国政府才能说服国会从‘支恐’名单中去除朝鲜”。有消息说,朝鲜在美国国务院韩国科科长金成几次访朝和全面履行相关措施的过程中,才逐步确认布什政府欲从“支恐”名单中去除朝鲜的决心,且得到了美方的某种承诺。

    从行动上看,为了通过摘掉“支恐”帽子、成为国际社会认可的正常国家,促使美国全面履行承诺,朝鲜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执着。除了向访问朝鲜的金成提交记录宁边核设施启动日志的1.8万页资料以外,朝鲜外务省还“根据政府的委托”发表声明,明确表明反恐立场,并同意与日本开展对话,解决“绑架日本人质”问题。

    同时,布什政府希望在任内就朝核问题取得外交成果。如果朝鲜放弃这个机会,美国进入大选阶段以及新政府成立后,短期内朝核问题很难得到重视,从“支恐”名单中去除朝鲜的工作自然会被推迟。

    因此,朝鲜认为与其继续拖延并错失良机,还不如先摘掉“支恐”的帽子。于是,朝鲜驻华大使崔镇洙昨天下午向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六方会谈中方代表团团长武大伟提交了核申报清单。此时,距第二阶段措施结束最后期限已延后6个月。

美国的让步与突破

  布什政府要留外交遗产

    根据六方2007年达成的10·3共同文件精神,美国总统布什同日向美国国会通报将朝鲜从“支恐”名单中除名。

    任晓说,将朝鲜从“支恐”名单中除名,美国政府需要走完一个法律程序。“尽管理论上存在受国会阻挠而失败的可能,但从美方近期的表现来看,出现这种局面的可能性不大。”

    一旦美国完成将朝从“支恐”名单中除名的法律程序,朝鲜的两个短期目标都将实现。不过,布什政府同样是赢家。

    任晓认为,朝鲜提交核申报清单,对布什政府意义重大。他说:“布什政府在外交上乏善可陈,而他们的时间也不多了。要在离任之前留下一点可观的外交遗产,看来只能指望在朝核问题上取得突破。”

    为此,布什政府做出了一些让步,进行了政策调整。“几个月来,布什政府对朝核问题的态度更加灵活、务实,‘降低身段’与朝方接触。双方柏林会谈、金成三访朝鲜,都为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

  只要求申报一项内容

    在美方的让步中,对朝鲜核申报内容不再要求一步到位,为取得进展扫除了重大障碍。任晓说:“美方原来所谓的完整核申报有三大块内容:核武器申报、钚项目申报和铀项目申报,甚至还要求朝鲜提供与叙利亚进行核合作的内容。但现在,美方进行了调整,只要求朝方申报钚项目。”

    美国认为,他们有足够的证据相信朝鲜有利用钚项目研发核武器的行动,但对其是否拥有核武器、是否利用铀项目研发核武器还没有十足的把握。“美国只是根据一些情报,分析认为朝鲜有这方面的可能,但并无确凿的证据。”

    对于美国不能肯定的方面,朝鲜的态度比较坚决。据日本媒体报道,美国助理国务卿希尔曾呼吁“应在申报对象中包括核弹头”,但美国政府官员透露说,“一谈到核武器,朝鲜突然变得态度强硬”。

    在自己底气不足、朝鲜态度强硬的情况下,布什政府权衡利弊,选择为了打造外交遗产而调整政策。

  新政府或延续对朝政策

    然而,由于布什下台在即,外界对美国新政府上台后,朝核问题解决的前景仍有担忧。

    对此,任晓认为:“美国新政府上台,肯定会调整外交政策,如果在朝核问题上出现一点反复也不算意外。但相比布什政府的其他政策,对朝政策得以延续的可能性更大。”

    任晓说,美国舆论和民意大多认为,布什政府的八年是美国走错方向的八年,这主要是因为伊拉克战争,以及后来的次贷危机及经济情况恶化。“可以预见的是,无论谁当选美国新总统,其政策走向必然是更趋务实。”任晓分析道,根据这一逻辑,美国新政府在伊拉克战争和经济政策上进行大力调整的可能性很高,但对正在取得进展的对朝政策,“大步倒退缺乏理由”。
“收官”尚待完成,今后并非一帆风顺

    尽管朝美双方26日均表现出积极姿态,但这并不意味着朝核问题已完全解决或今后将一帆风顺。

    除了朝鲜核申报和美国启动将朝鲜从“支恐”名单上除名程序外,六方会谈第二阶段行动还有一些收尾工作需要完成,其中包括加速朝核设施去功能化进程、各方加快向朝提供相应的能源及经济援助等。这也是摆在有关各方面前的一个课题。

    随着第二阶段行动取得进展,六方会谈复会问题已经提上日程。分析人士认为,在重新召开的六方会谈中,各方除了讨论加速完成第二阶段行动收尾工作和核申报的核查外,还可能讨论下一阶段的行动方案,其中包含“弃核”路线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采用何种方法,付出怎样的代价,以及朝美关系如何实现正常化,当前开始松动的朝日关系如何进一步取得突破,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建立东北亚地区安全机制等。

    可以预见,下一阶段行动仍将主要是朝鲜“弃核”和美国“改变敌视政策”的过程,仍是“行动对行动”的过程。

[前景展望]朝核问题走向

    路透社记者就朝鲜提交核清单后朝核问题走向展望如下:

    ■美国将朝鲜从 “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除。朝鲜在接受美国经济援助以及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方面的制裁将“松绑”。

    ■停止对朝鲜适用 《敌国贸易法》。沿用半个多世纪的法律停止适用后,国际金融机构对朝鲜的援助门户将开放,战略物资出口的金融限制将放宽。

    ■更多韩国援助。韩国总统李明博上台后曾表示,韩朝全面经济合作要与朝鲜无核化进展“挂钩”。朝鲜提交核清单举措,将促使韩国考虑更多援助和经济往来。

    ■日本面临更多援助压力。日本一直坚持将朝核问题与 “绑架问题”挂钩。本月早些时候,日本曾部分解除对朝鲜制裁,但坚持只有“绑架问题”全面解决,日本才会向朝鲜提供能源援助。如今,韩国方面已经呼吁日本提供这一援助。

    ■更多对话。朝鲜提交核清单意味着核申报与去功能化这一阶段结束,各方将进入新一轮会谈。最后阶段也就是弃核阶段,各方将致力于推动朝鲜完全放弃核计划。

[新闻背景]朝核问题由来

    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美国根据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朝鲜则宣布无意也无力开发核武器,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由此爆发。

    1992年5月至1993年2月,朝鲜接受了国际原子能机构6次不定期核检查。1994年10月,朝美在日内瓦签订《朝美核框架协议》,朝鲜冻结其核设施,美国牵头成立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负责为朝鲜建造轻水反应堆并提供重油,以弥补朝鲜停止核能计划造成的电力损失。

    2002年10月美国总统特使、助理国务卿凯利访问平壤后,美国宣布朝鲜“已承认”铀浓缩计划,并指控朝鲜正在开发核武器。朝鲜则表示,朝鲜“有权开发核武器和比核武器更厉害的武器”。同年12月,美国以朝鲜违反《朝美核框架协议》为由停止向朝提供重油。随后,朝鲜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其核设施上安装的监控设备,并于2003年1月10日发表声明,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同时朝鲜表示无意开发核武器。

    为了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国政府积极进行多方斡旋,促成首轮六方会谈于2003年8月在北京举行,并确立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原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8-9-22 19:34:51 | 只看该作者
朝核问题,等中国的远洋海军、航母编队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与美军形成新的平衡,就顺理成章的解决了!
没有朝核问题,日韩有怎么依赖美国呢?我们拿什么向美日韩施压呢?
这不过是中美全球战略相互制约的一个环节而已!是中国手上的一张牌!除非中国手里有了更多、更好的牌来制约美国,否则就不能也不会放弃!这个结就不可能解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0 18:48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