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决两岸问题只有抽象的“包容”还远远不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28 13:38: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以“试答卜睿哲”的笔调,介绍了卜睿哲的上述观点,认为卜睿哲的“稳定化建议”中缺乏了一个前提,或者说是基础,这就是包容。至于什么是包容,文章指出,包是形,容是能,包之能容,容之能和,和之能通,通之能乐,长乐而自在,自在而无阻,运行不息,穿梭于天地之间…… 。

那么,两岸之间又该如何包容呢?文章认为,两岸关系的历程提醒两岸人民,两岸数十年来,最为缺乏的就是包容精神。***的、对峙的、仇恨的、敌对的,这些都是违背包容的,是反包容的。所以,两岸(一直)不容、不和、不合、不通、不乐、不自在。

文章针对卜睿哲警告两岸重新交往的过程将“漫长而复杂”,并存在发生“意外失败”的可能性,指出两岸关系如果真的在今后又发生了“意外失败”,那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可能有千条万条,但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两岸失去了包容。大陆方面没有了耐心,放弃了包容。台湾方面急躁冒进,牺牲了包容。一旦包容失去,两岸互相之间就会急于达成不可达成的各自的极端目标,你争我夺,取小弃大,一切稳定都会被破坏。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文章的作者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包容”当成了一剂医治两岸历史伤痕的“灵丹妙药”,如果抽去两岸关系在数十年的风风雨雨中一直挥之不去的“美国因素”,单纯地就两岸人民之间的历史联系判断,这个主张是完全正确的。

然而,两岸之间的问题并不简单,其中的“美国因素”起到了巨大的阻碍、干扰和破坏作用,这是中国大陆一直认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之所在。因此,谈两岸之间的“包容”必须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那就是,深受“美国因素”之害的两岸人民和得到“美国因素”之利的台湾部分政经人物,如何在对待这个“美国因素”上、如何在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上达成基本共识,也就是如何在排除“美国因素”的恶意阻挠、恣意干扰和伺机破坏上“建立互信”的问题。没有这个前提条件,不讲这个政治大局,所谓的“包容”极可能会成为心怀叵测者“以售其奸”的道义借口。

如:“台独”分子要以台湾共和国的名义加入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大陆应该在“包容”的前提下不要反对。

再比如:台湾要进一步增加邦交国数量,要不断拓展台湾走出去的渠道和国际生存空间,大陆也应该在“包容”的前后下予以默认。

再比如,台湾要强化“国防实力”,要向美国购买大量先进武器装备,要与美国发展更紧密的安全与军事合作关系,大陆也应该在“包容”的前提下“睁只眼闭只眼”。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遗憾的是,当我们准备无视两岸之间关系稳定、发展与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那个幽灵——那个一直挥之不去的“美国幽灵”,并天真地主张要以“包容”为前提处理两岸关系时时,美国霸权者可不吃这一套。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是如何谋划着继续不择手段地在可控的前提下,不断加深两岸之间的种种误解、尽力挑起两岸之间的各种冲突,让它们得以在两岸之间永远“把玩那个平衡木游戏”,从而随时收取两岸上缴的巨额“娱乐费”!

总而言之,发展两岸之间的关系需要“包容”,解决两岸之间数十年来的“历史恩怨与情仇”更需要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包容”精神,但这个“包容”不是抽象的,它是具体的,既有前提,又有原则立场的,它不是有意忽略了“美国因素”的恶意阻挠、恣意干扰和伺机破坏下的一味退让,更不是放弃基本政治原则立场——两岸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举双手投降!
中评社香港6月27日电(评论员 锺维平)前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华府布鲁金斯研究所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日前发表文章指出,两岸重新交往要成功,就必须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稳定化”。对此,我们颇为赞同,目前,两岸关系最需要的是稳定化,但是须注意到,稳定化离不开包容,要稳定,首先就要包容。在此,试答卜睿哲如下:
卜睿哲以“两岸平衡作为”为题,在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发表专文指出,两岸重新交往要成功,就必须设定一个目标。有了目标,台湾的民主社会才能够对马英九政府的表现据以评分,做为支持与否的依据。他说,可以确定的是,这个目标绝不会是统一,因为马英九已经讲过,在他的任内不会谈统一问题。卜睿哲说,他认为两岸新互动的目标应该是“稳定化”。而稳定化必须从两岸各自宣示不企图挑战对方的基本利益开始。
在此,卜睿哲的意见有三个方面的合理性。第一,两岸的确需要设定一个新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是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会发生偏差。第二,在现阶段,两岸的目标当然不可能是统一,时机并不成熟,人人皆知。第三,两岸关系必须稳定下来,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不稳定,就不会发展。
卜睿哲还说,稳定化必须从两岸各自宣示不企图挑战对方的基本利益开始。稳定化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在初期阶段。无论一边怎么保证,另一边还是会抱持怀疑态度,因为两岸都有各自必须保护的利益。就台湾方面而言,马英九有选民的压力。他必须维持中间选民的支持,也不能完全不理泛绿选民的感受。他一定会继续主张“+++国”是一个“主权国家”,尽管他不会以挑衅的方式进行。
对此,大陆对卜睿哲的看法可能会有三个不同的观点。第一,稳定化应该是两岸首先搁置争议,搁置争议不是各自宣示不企图挑战对方的基本利益,而是为了达成维护共同的利益。第二,稳定化不是要照顾泛绿选民的感受,而是要照顾两岸人民的共同感受。三,能否实现稳定化不在于凸现***的意识,而在于增强九二共识。
所以,我们认为,卜睿哲的稳定化建议中,缺乏了一个前提,或者说是基础,这就是包容。目前,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告诉我们,一定要有包容,包容才能稳定。
包容是什么?包是形,容是能,包之能容,容之能和,和之能通.通之能乐.长乐而自在,自在而无阻,运行不息,穿梭于天地之间……
两岸关系的历程提醒两岸人民,两岸数十年来,最为缺乏的就是包容精神。***的、对峙的、仇恨的、敌对的,这些都是违背包容的,是反包容的。所以,两岸不容、不和、不合、不通、不乐、不自在。
在马英九、国民党执政之后,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卜睿哲也肯定说,马英九当选“总统”后,对两岸关系抱持乐观态度的人,被证明是正确的。事实显示,马英九上任后,两岸互动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两岸互动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实乃包容的结果。
胡Jintao提出的十六字方针“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无一处不透露出包容的精神。互信可以同建,争议可以搁置,异议可以存起,两败可以避免。没有包容、包容心、包容情,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马英九在就职演讲也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本应各尽所能,齐头并进,共同贡献国际社会,而非恶性竞争,虚耗资源。”马英九以前说过,台湾拥有“开放、务实、包容、勤奋”四项珍贵核心价值。这些观点都表明,马英九也是崇尚包容精神的。
卜睿哲还警告,两岸必须认知,重新交往的过程将是漫长而复杂。各界的期待很高,意外失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卜睿哲的警告不无道理。两岸关系如果真的在今后又发生了“意外失败”,那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可能有千条万条,但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两岸失去了包容。大陆方面没有了耐心,放弃了包容。台湾方面急躁冒进,牺牲了包容。一旦包容失去,两岸互相之间就会急于达成不可达成的各自的极端目标,你争我夺,取小弃大,一切稳定都会被破坏。
当然,包容不是消极的,消极是不可能被包容的,消极的包容也是不稳定的。何谓消极的包容呢?稳而不动,和而不亲,分而不往,止而不动。这样的状态,不是包容,是自容。这样的静止的两岸关系是不可能稳定的。
由此可知,卜睿哲提出“稳定化必须从两岸各自宣示不企图挑战对方的基本利益开始”。 在对与不对之间,很令人疑惑。但是,如果从包容的角度来分析,就知道问题发生在那里了。卜睿哲的思考,多了一些分峙思维,少了一些包容性思维。有容乃大,这是中国人的智慧。《尚书•君陈》说: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两岸关系的发展,需要有容乃大的智慧,需要大海一样的包容精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8-6-30 16:35:4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06:49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