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3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巴基斯坦核走私案调查:自称与瑞士核泄密无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28 01:1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巴“核弹之父”称与“瑞士核泄密”无关

美国智库“科学与国际安全研究所”日前披露:瑞士情报机构曾在3名瑞士工程师的电脑中,查获极其敏感的核武器设计资料,这些资料可能来自巴基斯坦,可能已被出售给了“某些希望制造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6月22日,曾向伊朗、利比亚等国非法转让核机密的巴基斯坦“核弹之父”卡迪尔·汗,在接受瑞士《新苏黎世报》采访时表示,无论是他本人还是巴基斯坦,都与瑞士方面发现的核武器设计资料“毫无联系”。卡迪尔·汗及其曾经操纵的国际核走私网络,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1.法庭上的“神秘人士”

2004年12月的一天,位于德国西南部城市卡尔斯鲁厄的一个联邦刑事法院开庭。由于当天审理的是一起涉嫌核走私的案件,有一些德国情报机构的人员出席,因此,庭审过程不对媒体和公众开放。

据知情人透露,此案的犯罪嫌疑人名叫戈特哈德·莱尔歇,是一个62岁的德国老者,看上去举止文雅,脸上总是带着微笑。他曾在全球知名的德国莱博尔德-黑罗伊斯公司担任工程师,精通真空技术,后来离职经商。德国检察机关指控称,莱尔歇是巴基斯坦“核弹之父”卡迪尔·汗操纵的国际核走私网络的重要成员,曾参与向利比亚走私核武器设计资料,以及用于制造核设施的设备部件。对于这一指控,莱尔歇坚决否认,称自己与卡迪尔·汗集团的非法活动没有联系。

在当天的庭审过程中,为控方作证的是一个马来西亚人。他曾在马来西亚一家生产离心机部件的工厂担任包工头,该工厂生产的一些离心机部件后来被证明运往利比亚,用于这个国家的秘密核项目。这位包工头作证说,他亲眼目睹莱尔歇到过该工厂,参与了上述离心机部件的交易过程。

莱尔歇的辩护律师戈特弗里德·莱姆斯注意到,在这名马来西亚包工头身边,始终站着另外一名马来西亚人,不动声色地关注着庭审过程。法官解释说,此人是一名马来西亚律师,出庭是为了保护那个包工头在德国法庭上享有合法权利。

这个回答加深了莱姆斯的怀疑。按照法律程序,他应该事先被告知这个情况,法庭为何没有履行这个义务?他怀疑,这个神秘人士可能是马来西亚的一名情报人员,于是直截了当地问:“你是不是来自情报机构?”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那名神秘的马来西亚人竟然干脆地回答“是”,语气中还透着自豪。

外国情报人员竟然出现在德国法庭上,其真实身份被法官刻意掩饰,这一消息披露后,引起了德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包括《明镜》周刊在内的诸多媒体,围绕莱尔歇案件展开了详细调查,一步步揭开了多国情报机构联手调查卡迪尔·汗国际核走私网络的全过程。
2.巴“核弹之父”构筑庞大跨国网络

莱尔歇与卡迪尔·汗相识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卡迪尔·汗刚从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一家名为“物理动力研究实验室”的荷兰机构工作,该机构为德、英、荷三国联合出资成立的“铀浓缩集团”提供技术支持。后来, “铀浓缩集团”在荷兰东部小镇阿尔默洛建造了一座铀浓缩设施,卡迪尔·汗全程参与了这个过程,了解到许多有关铀浓缩的技术。

据报道,卡迪尔·汗在“铀浓缩集团”一直待到1975年,“拷贝”了该公司绝大部分重要资料后才离开。回到巴基斯坦后,卡迪尔·汗开始领导发展自己国家的核项目,并创建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阿卜杜勒·卡迪尔·汗研究实验室” 。尽管有了卡迪尔·汗这名出色的科学家,但对巴基斯坦这个第三世界国家来说,发展核项目依然面临很多困难,既缺乏某些关键技术,也缺乏许多必不可少的机械设备。

《明镜》周刊报道称,为了克服上述“瓶颈”,卡迪尔·汗与巴基斯坦情报部门在海外广泛开展活动,寻找一切资源。莱尔歇当时在位于西德小城哈瑙的莱博尔德-黑罗伊斯公司工作,卡迪尔·汗结识了他,并在他的帮助下从该公司进口了一批可用于铀浓缩的真空管、真空泵和气体净化系统。莱尔歇还曾经前往巴基斯坦,向卡迪尔·汗的实验室提供技术指导。

莱尔歇的举动很快引起了西德情报部门的注意。但是,在他们展开正式调查之前,莱尔歇于1985年离开了莱博尔德-黑罗伊斯公司,移居瑞士。此后不久,一家瑞士公司生产出了与莱博尔德-黑罗伊斯公司的产品相似的气体离心机,并将它们出口至巴基斯坦。

上世纪70至90年代,卡迪尔·汗一步步构筑起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庞大跨国网络。除莱尔歇外,该网络的其他重要成员包括:斯里兰卡商人布哈里·赛义德·阿布·塔希尔、瑞士廷纳家族的3名成员、英国工程师皮特·格里芬、居住在南非的德国商人哈德·维塞尔。他们或者向卡迪尔·汗提供机械设备,或者提供技术支持。1998年5月,巴基斯坦成功进行了 5次核试验,从而进入核国家行列,卡迪尔·汗也被尊为巴基斯坦的“核弹之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6-28 01:18:59 | 只看该作者
3.“疯狗”盯上廷纳家族

领导发展本国的核计划获得成功后,卡迪尔·汗并没有“功成身退”,而是开始了不寻常的工作——开始向利比亚、伊朗等国家“扩散”核技术。其网络成员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瑞士廷纳家族的3名成员:弗里德里希·廷纳和两个儿子乌尔斯·廷纳、马尔科·廷纳。

廷纳家族居住在靠近列支敦士登的瑞士山区小镇哈格,那里有数家生产真空管等精密机械设备的公司,因此有“真空管山谷”的绰号。弗里德里希·廷纳是其中一家公司的老板,他与卡迪尔·汗相识多年,曾向其提供精密设备。

200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一名代号为“疯狗”的特工盯上了乌尔斯·廷纳,当时,乌尔斯已被FaGuo情报机关列为调查对象。得知这一情况后,“疯狗”跟踪乌尔斯·廷纳至阿联酋迪拜,在一个酒吧中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表示,如果乌尔斯·廷纳与美国合作,CIA将帮他“摆平”他在FaGuo的麻烦。乌尔斯·廷纳没有办法,只得同意。他的父亲弗里德里希、弟弟马尔科也同意和CIA合作,向对方提供有关卡迪尔·汗核走私网络的情报。

2002年12月,弗里德里希·廷纳联系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美国驻奥地利大使馆,请他们帮忙介绍一家美国真空管机械公司,希望和对方做生意。几周后,一个名叫吉姆·金斯曼的美国人与弗里德里希·廷纳接上了头。弗里德里希·廷纳知道,这个名叫金斯曼的所谓美国商人,其实是CIA的特工,双方以“做生意”为名,掩盖“私下交易” 。至2004年5月,金斯曼向弗里德里希·廷纳的银行账户转入了至少200万美元的“采购费”,这笔钱其实是CIA向廷纳家族提供的酬劳。

2003年10月,CIA特工和意大利情报人员一起采取行动,在意大利东南部港口塔兰托拦截了一艘开往利比亚的货轮,在上面查获了一批用于离心机的部件。这些部件由马来西亚的一家工厂生产,是利比亚秘密发展核项目的必要设备。作为卡迪尔·汗核走私网络的一员,乌尔斯·廷纳在马来西亚全程监督了这批部件的生产、装运。同时,他将全部情报告知了 CIA。

4.瑞士情报机构销毁敏感资料

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来说,成功拦截向利比亚运送核设备部件的货轮是一个重大胜利,这使利比亚的秘密核计划正式曝光。2003年12月,利比亚发表声明,宣布放弃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后来承认,在宣布放弃核计划之前,利比亚已经离制造出一枚核弹不远了。

通过廷纳家族的“内应”,CIA等西方情报机构已经基本掌握了卡迪尔·汗国际核走私网络的情况。他们将情报告知国际原子能机构,由该机构出面向巴基斯坦施压,要求巴基斯坦政府对此事进行调查。

2003年12月,巴基斯坦外交部首次承认,本国的一些科学家受“私心和贪婪”的驱使,向伊朗等国家提供了敏感的核技术,而他们从未得到巴基斯坦政府的授权或默许。2004年2月,卡迪尔·汗通过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向全国民众发表讲话,表示对核泄密事件承担全部责任,并就此向巴基斯坦全体人民道歉,请求人民的原谅。鉴于卡迪尔·汗对巴基斯坦核事业的巨大贡献,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决定“宽恕”其罪行,此后一直将其软禁在家中。

至此,卡迪尔·汗一手操纵的国际核走私网络被摧毁,莱尔歇等主要成员均被逮捕,只有廷纳家族的3名成员例外,因为他们受到了CIA的保护。

美国智库“科学与国际安全研究所”于今年6月17日发表报告称,瑞士情报机构曾于2004年在廷纳父子的电脑中发现了大量敏感资料,包括离心机、制导武器系统等的设计图。值得关注的是,其中还有一份核武器小型化的设计图,有助于将核武器小型化后安装在弹道导弹上,使它们成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过,由于受到来自CIA的压力,瑞士情报机构在当年底销毁了这些资料。

6月22日,在家中软禁的卡迪尔·汗对瑞士《新苏黎世报》表示,尽管他与廷纳父子相识30余年,但那些敏感资料不是他提供的,巴基斯坦与此事没有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7 10:04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