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5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考研历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国际关系专业405分(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3 12:3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考研历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国际关系专业405分
国际关系, 世界经济, 科学院, 考研, 北大
本帖最后由 croton1985 于 2009-3-8 12:46 编辑

http://bbs.newslist.com.cn/thread-34365-1-1.html

复试已经结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九月我就会进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与深造。由于自己在论坛上得到了各位前辈的关照,也从论坛上获得了很多的资料,同时也觉得自己应该为后来者做一点表率作用,因此,写下了下面一段文字,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我本科是学国际政治的。高考的时候因为发挥失常,以重点批第四志愿的身份来到了目前所在的学校。当时,我就下定决心,四年后考研,当时的目标是北大或是人大的国际关系。
不象本专业的其他许多同学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我一直对这个专业很感兴趣,因此,在大学阶段,我阅读了比较多的书籍,比如说Morgenthau、Waltz、Keohane、Nye、Mearsheimer、Wendt等人的重要著作我都读过,而且基本上英文原版我都看过,虽然都是囫囵吞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是毕竟为自己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当然,和其他很多人一样,我大学阶段混日子的时候还是比较多。
考研是从07年2月底3月初正式开始的。当时我的目标是人大国关。因为人大一直是我从小以来的梦想,而且不象北大,她招收的名额也相对较多。在论坛上我找到了前几年人大的考试题目,并且开始准备。但是复习了两个多月,我却发现我并不适合考人大。原因在于,人大的考试题目每年都变化很大,没有很好的规律性,人大的参考书一般而言说不好,而且意识形态比较浓(只是事实,没有任何冒犯之意,见谅),几乎每年都会考一道有关革命导师有关国际关系的大题,特别是政治学原理,就不说了,我一般都只看外国人写的书,我至少觉得这些书不象国内某些人写的书那样会让我呕吐。基于以上原因,我决定换学校。最后我决定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的国际关系专业。
报考社科院应该说完全是一种偶然。首先,社科院世经政系在社科院国际片系统中算是非常好的了,但每年都只招3个人,很有神秘色彩,而且网上几乎也没有她的题目流传。不过幸运的是,我有个老师在世经政读博,他是王逸舟老师的学生。他知道我考研之后,帮我从社科院带了一份06年的真题回来(在此向我这位老师表示感谢,我想向大家介绍下他,他叫李开盛,请大家记住他的名字,我相信在未来不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会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一名知名学者,而今年由他和另一个社科院博士写的一本国关理论教材即将出版,我看了他写的那一部分,我觉得这将是大陆最好的一本国关理论教材,做个广告,希望大家购买,呵呵)。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我最终把目标锁定在了社科院上,最重要的原因是她的考试科目是国际关系理论和战后国际关系史,这两门都是我的强项,特别是国际关系理论,而不考意识形态很浓的政治学原理,因此我虽然知道她只招3个,但还是决定报考社科院的国际关系。
我还清楚的记得,做决定那天是2007年的5月15日,5月16日我开始正式看书。
由于社科院和人大的考试科目差距很大,因此我几乎重新把专业参考书全部换了。而且我报考的这个专业是没有参考书的,完全靠的是自己平时的积累,这点我觉得很好。下面我就介绍下我各科是怎么复习的。
英语:英语我高考的时候只考了109分,大一的时候我记了很多的单词,所以在考研复习阶段我没有专门的背过单词。我有一个比较好的习惯就是从大二开始就阅读英文原版的著作和报纸杂志,所以在考研复习的时候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用在英语上。但正是对英语的太过自信,我差点就死在了英语上,最后一个月做张剑八套题,一般30多分,有次完型居然只对了1个。搞的我自信心全无。所以我觉得大家应该还是要强调英语,特别是在3月到8月这个阶段还是应该要以英语复习为主,兼有专业课。
政治:我一直对某些东西极为反感,所以我对政治具有天生的免疫力。我是从8月大纲解析一出就准备政治复习的。8月开始就几乎每天用半天的时间复习政治,而且买了大量的参考资料,比如陈先奎的2000题,任二、三、四,还有毛概的总结等等……反正政治资料最多,天天做。但是由于我的免疫力太好,所以从复习到考试都只是那种水平。我现在最后悔的是在政治上花了太多的时间,如果我能够合理分配时间,我英语肯定不止70分。而我复习了那么久的政治,还不是只考了71,而我的好多同学没复习多久都比我高,我们班上有个政治还考了91!
对于公共课,我觉得没有必要去报什么辅导班,纯粹的浪费钱,特别是政治,自己买几本参考书自学就行了,一样的不比别人差,某些辅导班吹的太天花乱坠了……我报了辅导班的同学现在好多都在后悔。那个考了91的还不是没报辅导班。反正我啥班都没有报。
专业课:专业课是我的强项。我报考的专业有个好处,就是没有参考书,没有参考书就意味着没有死记硬背的题目,而我一直对死记硬背特别反感。我觉得作为选拔性考试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至少要考生答出自己的思想,而不是那些人云亦云的东西。这也是我考社科院的一个重要原因。世经政的专业课是两门,一门国关理论、一门战后国际关系史,下面讲如何具体复习。
国关理论:我在前面已经说过,我在大学本科阶段读了很多的书,因此有了一定的积累,我觉得这是最为重要的。在复习阶段我主要的参考书是秦亚青的《权力•制度•文化》,倪世雄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王逸舟的《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及李少军的《国际政治学概论》,还有一本我自己编辑的国际关系理论教材(我发在论坛上了,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和在论坛上找的一些打印版的资料(孙学峰老师总面总结的国关理论很好,大家可以看看)。我向大家推荐一下约瑟夫•奈的《理解国际冲突:历史与理论》,这本书很有意思,奈将理论与历史结合的相当好,而且他的语言十分浅显易懂,这本书的中文版我读过不下三遍,英文版不下五遍,我觉得可以将这本书作为学习国关理论的入门读物,向大家强力推荐。
战后国际关系史:我主要用的是北大编的那个上下卷,定价60。我很幸运,06年大四摆地摊的时候我淘的一个师兄的,全新,14元就买到了。还有一本是刘德斌的国际关系史,再加上网上下的一些资料,就基本上没有其他书了。

我的考研时间表是:
早上6点左右起床 → 洗漱一小时 → 去教室睡一小时到八点 → 上午自习三小时 → 11点吃饭,午休到2点多 → 自习三小时 → 5点晚饭,睡觉 → 7点到10点看书 → 11点左右睡觉

基本上每天如此,但效率很低,因为我特别喜欢睡觉,就是天天喝咖啡、茶叶、含参片一样的没用,反倒对于我来说起的是一种催眠的效果。所以,我就是想睡就睡,该吃饭的时候按时吃饭,坚决不饿肚子。
考研确实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我在湖南读书,而湖南的七八月是非常非常炎热的。幸好在暑假找到了一间有空调的自习教室,待了差不多一个月。后来因为自己的一些私人问题没有解决好,十月的时候又烦躁了差不多一个月。本来自己安慰自己时间还很多的,但是到了最后的时候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了,英语做模拟卷30、40分,专业课也不知道怎么答题。一晃就12月了。
当时真的觉得自己好想放弃,觉得似乎明年上线的希望要大些(本来我就打算考两年的)。我们12月中旬就停课了,我住在外面,总觉得自己很寂寞和孤独,多觉得自己都快疯了,一直在骂怎么还不考试;而且自己又挺恋家的一个人,老早老早就想回家。湖南的冬天又特别的让人难受,所以最后一个月也没有怎么看书。但是我很庆幸的是最后我还是坚持了下来,直到1月19日考试的那天。

说下考试:
政治的时候我犯了一个超级低级错误。大题有道是有关农业问题的,看到后我很兴奋,因为我猜题的时候甚至连题目都猜对了。于是我决定先做这道,但是由于过于兴奋,我把答案写在了另一道题处。写了一半才发现,赶紧打了个箭头符号到该写的位置去,上面还加了句:老师,不好意思,我太过紧张了!嘿嘿,这样应该扣了我一点分数吧。
下午的英语我差点想死,做了一半我就不想做了,因为我发现我的强项阅读我几乎感到都读不懂,当时好有直接不做就出去的冲动。当时教室又冷没有暖气,难受啊。幸好完型一直是我的弱项,我做了10分钟就搞定了,反正我得不了高分的。后来大家都在说今年的完型难,我却说:难啊?我不知道。做完感觉很差,觉得自己能考个50分就不错了。
第二天的专业课才是拉差距的科目。但是我看见题目的时候彻底无语了。主流的国关理论今年一个都没有考,尽是些非主流的。所以我只有凭借自己平时的积累来尽可能的去答。比如有道对外政策中的官僚政治因素这个简答,就完全可以看出大家的水平,幸好我平时看的东西较多,把这道题目还算答的不错,而看看国内出的所有教材,几乎都没有涉及到这些方面。所以我觉得考社科院,最重要的是积累。
下午的国关史还算顺利。
考试结束,赶紧坐火车回家。其实自己都对结果不抱任何希望的了,买了公务员的书回去看。但是觉得自己还是不想考公务员,从事学术研究才是我一直的志向,所以在家里还是想,自己如果今年没有考上,明年接着考算了,直到考上为止。
3月12日出的成绩。在此之前,我们很多同学都出了成绩了,而且都挺不错,我却把自己的包洗干净了,说等出了成绩马上就出去找工作去。但是看见大家都考的那么好,自己心里还是有了一点期待,听说社科院可以查分了,于是赶紧上网查成绩去。当时自己的手都是颤抖的,考号也输了两次才输对。当成绩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时,我哭了:政治71,英语70,国际关系理论126,战后国际关系史138,总分405!我感到很欣慰,至少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真的是百感交集。
后来就一直在等复试了,直到4月10日,才接到社科院打来的电话,通知14号复试,赶紧去车站买了票,直奔北京。

关于我的复试,我在我的博客写了,摘抄如下:

4月14日 星期一 天气:晴

决定命运的一天。我早早的就起床了,步行去社科院,只要十五分钟。到了地,还只七点。直到八点钟,在来访处登记后,我才和未来的几位同学一起上了楼。最高的一层,15层,1539。终于看到了系秘娄老师,很和蔼的一个老师。当进到1539,发现只有八个位置时,兴奋的几乎跳了起来,等额复试。本来,按照世界经济与政治系的规定,是世界经济方向录取5人,国际关系录取3人的。但是也许是今年世界经济方向考的太差,4个世界经济方向的以及4个国际关系方向的前来复试。我排第一,405,第二385,其他两位357和352。
上午的笔试不算太难,只是英译中有点难度,大家几乎都在规定时间完成内容了。中午在一师姐的带领下,去社科院食堂就餐。每人8元的伙食标准,两荤两素,觉得相当的难吃。特别是米饭,就一小碗下面盖了一层,后来吃完以后才知道可以加饭。反正,我肚子饿了一下午。
下午是笔试,由于秦亚青(我崇拜的一位教授,外交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要到我们上午笔试的会议室做讲座,所以我们安排在另一会议室面试。看到可以和自己的偶像面对面,感到很激动。但是遗憾的是,由于下午的面试,不能去听他的讲座,但是老师安慰我们,没事,以后这样的机会多的是。
下午1点半,面试开始,看到了王逸舟教授,还有我们的导师:邵峰、王鸣鸣、李东燕。很激动。
面试每人规定是20分钟一个人,按照顺序,我第七个去。大家似乎都很紧张。但是,从前几位同学的口中,知道了今年的英语口试题目有两个:你最喜欢的书及你的未来规划。
到我了,可能是我的初试成绩太高,我差不多只用了五分钟时间就搞定了。专业问题也并不是很难,英语果然还是那两个问题,是世界经济方向的何帆老师照着一张纸问的,我觉得我答还马马虎虎。面试就算完了。
等待结果的时间并不久,马上就出成绩。恭喜大家,都被录取了。听了王逸舟老师的一番教导。训话完毕,有个同门的女生甚至追到门口向王老师索要签名,王老师说不用了,下学期来学校每人送一本他签名的书,喜悦。
……

我的考研历程就大概如上了。我是一个不擅表达的人,所以只是以流水账的形式将我的考研经历写了下来,如果大家需要我的帮助的话,可以发电子邮件给我 croton1985@163.com,我会尽量给大家解答。
其实,考研真的不难,只要你坚持,坚持到考研结束,那么你一定会取得成功,这就是我考研的最大心得。大家都加油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2-10-24 03:55:20 | 只看该作者
想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10-24 03:55:30 | 只看该作者
想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5-30 17:25:33 | 只看该作者
将来能干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 14:0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