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次中美对话是在美国海滨小城上演的一曲“大国共舞”
6月17日和18日在美国马里兰州首府安纳波利斯举行的第四次中美对话,是在这个海滨小城上演的一曲“大国共舞”。 和以往对话中美方一再强调要求中国“解决问题”的态势不同,这次中方也自信地向提出建设性意见。在承办本次对话的美国海军学院,“美方攻、中方守”的局面正在扭转。
中国新“经济团队”亮相
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美国海军学院马汉楼开幕。国家主席胡Jintao的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是第一次带着几名新任部长参会,这也成为中国政府新“经济团队”在美国的首次集体亮相。
美国总统特别代表、财政部长保尔森特别提到,这是他和他的内阁同事们首次与中国政府新“经济团队”集体会面,他期待着美中通过战略经济对话这个平台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
他坦率指出,美中在经济问题上有时会有很大分歧,但只要坚持对话,及时交流,双方关系就能够保持平稳发展。
三大建议提给美方
王岐山提出三点建议,特别提到需要探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加强双方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协调,维护两国及世界经济金融稳定。
第一是扩大共识。——这次对话主题为“经济可持续增长”,主要讨论宏观经济和金融周期管理、公共投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共同机遇、竞争力和强化投资等议题。其中能源和环境领域是中美经济合作新的增长点,双方合作空间广阔。
第二是双方从战略和长远的角度看待和处理中美经贸关系,通过对话和沟通逐步解决矛盾和分歧。中国政府在金融服务开放、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做出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缩小中美贸易顺差、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必须考虑到中国国情、所处的发展阶段,还必须考虑国际产业转移和分工、国际货币体系等复杂因素,希望美方高度重视中方的关切。
第三是无论出现何种情况,都要继续运用好战略经济对话这个重要平台,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个建议实际针对美国大选年的情况,提出将对话机制长期化和制度化的期望。
从“吸取经验”到“吸取教训”
此次中方代表团与媒体互动的创新,令人眼前一亮。
由于对话大部分议程是闭门会议,此次中方特意安排了多场见面会,每次由一名部长级官员利用会议间隙,亲自到媒体工作间介绍情况,阐述中方立场。为照顾外国媒体,每场见面会都有现场翻译。
“这次由于美国次贷金融风波发生,中方有兴趣研究美国在宏观调控和市场发展方面的经验,此外,希望从他们的挫折中吸取教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他的这一提法让不少记者奋笔疾书。“过去,双方讨论中经常是中国希望在宏观调控方面吸取美国经验。”
两国能源环境合作,是此次对话的重头戏。在北京举行的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双方对开展能源环境的十年合作达成共识。在此共识基础上,双方正在推进制订五个行动计划,在18日签署有关协议。 中美两国代表还就当前的国际能源形势,主要是过高的石油价格,以及如何保障能源安全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中美将互派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人员。中国已批准美国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检验部门在中国开设三个办公室;美国也正在就中国向美国派遣相关工作人员事宜履行相关程序。
——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
“对话总比对抗好”
本次对话开幕之际,《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分析称,当全球面对高通胀、高油价和高粮价等问题困扰时,经济崛起的中国如今也敢于当面批评美国经贸、金融政策的缺点,尤其在通胀和汇率问题上不再被动辩解,这显示出大国的自信心态。
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孙振宇6月9日在美国贸易政策审议会议上,就曾敦促美国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美元币值,因为美元持续贬值对世界经济和贸易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而美联储不断下调利率,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是美元持续贬值的主要原因,这也加重了世界通胀压力,给发展中国家造成损失。
“任何人都明白,对话总比对抗好。”无论今年美国总统大选花落谁家,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都将继续下去——杜鲁门[美国华盛顿彼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
“我们应该同中国建立经济互利关系。这也是基于实用的地缘政治的战略考虑。中国发生的一切都令人惊叹不已,使中国经济能够以超过历史上任何国家的速度发展。” —— 莫兰[弗吉尼亚州民主党国会众议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