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为何想用武力来阻止中国统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26 15:4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附录:日本自卫队为何想用武力来阻止中国统一!
  日本《世界周报》杂志8月20日刊登日本右翼人物的文章《中国打入海洋与海上自卫队的作用》,鼓噪日本应阻止中国进入海洋。文章称,日本同台湾、菲律宾一起形成了对中国的包围网。中国要进入太平洋,就必须通过日本西南群岛———冲绳诸岛同宫古列岛之间的海域,或者通过台湾同菲律宾之间的巴士海峡。如果台湾与大陆实现统一,那么中国就会成为面向太平洋的国家,台湾海峡就会成为中国的“内海”,等于是控制了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等日本海上通道的重要据点。因此,对日本来说,使用武力阻止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控制西太平洋海域及其航线至关重要。

  该文发表后引起世界舆论大哗。而且,事实上,去年发生的中美撞机、日本军舰开赴海外、日本击沉不明船只以及今年的朝韩交火等事件无不与这片海域紧密相关。西太平洋航线(下文简称西太航线)再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什么是西太航线?

  西太平洋海域地处亚洲与太平洋的结合部,南北长3000余海里,是亚洲与太平洋联系的“桥头堡”。海区外缘有世界上最长的岛链环绕,北端是日本列岛,中部为琉球群岛、台湾岛,南部是菲律宾群岛、加里曼丹岛。其中,台湾居于西太航线的枢纽地位,扼守着整条航线的要冲。西太航线既是连接东北亚和东南亚的海上长廊,也是连接太平洋、沟通印度洋的交通要冲,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枢纽和海上航运繁忙的航线之一。

  西太航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东北亚—东南亚航线,航程约为1600—3200海里。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可经此航线向东南亚地区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战略物资;另一条是中东—关岛—日本航线,又称为“石油航线”,是中东地区产油国经印度洋、马六甲海峡或巽他、龙目海峡至日本、关岛等地的航线。航程为5300—6800海里。该航线是日本运输石油的一条主要航线。日本进口原油的70%都经此航线。该航线也是美国在远东地区的一条主要石油补给线。

  西太航线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近年来,西太航线每年通过的舰船在8万艘以上,是日本、韩国到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等地的必经之地,其中日本货运量的3/4都要通过该海域。因此,该海域平时影响到东亚各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战时将关系到国家的胜败和存亡。

  在近现代战争的历史上,各国为争夺这片海域及其海上航线而进行的战争接连不断。如1904年日俄进行的世界海战史上罕见的战役之一黄海之战;1898年,在南中国海马尼拉湾附近进行的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等。二战及战后几十年间,西太平洋海区的战事始终没有间断。如二战中,1941年日军登陆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击败英国在远东最强集团军的马来西亚战役;1944年,为控制南海交通线,美日双方发生的菲律宾战役等。20世纪50年代,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仁川登陆作战和60年代在侵越战争中对北部湾海域的封锁作战等。

  美国对西太航线虎视眈眈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同苏联争夺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不仅频频集结重兵干涉亚太事务,而且还拉拢日本、韩国、台湾、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构建了大量的前沿军事基地,逐步在西太平洋地区形成了围堵苏联和中国的“岛屿锁链”,并对西太平洋航线一直虎视眈眈。虽然美国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其对矿藏资源和物资的消耗巨大,所以一些重要战略原料等仍需依赖进口。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它还成为美国最主要的贸易地区。因此,太平洋区域海上交通线对发展美国经济与军事工业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在军事运输上对本海域海上交通的依赖性亦很大。

  目前,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设有基地与军事设施百余处,驻有各种兵力达10余万人。这些基地设施大都建立在别国领土和远离美国本土的岛屿上,补给能力很弱,每年均需补给大量的军用物资。战时,美军远洋作战、部队机动等都需依赖海上输送,海运在美军战略运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在朝鲜战争中美军海运量占总运输量的98%,越南战争中占95%,海湾战争中占94%。由于经济及军事的需要,在美国最重要的10条海上航线中,有3条经过西太平洋地区,年货运量超过2亿吨。因此,不论在战时还是平时,西太平洋海上交通线对美国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日本企图使用武力控制西太航线

  日本四面环海,土地狭小,资源极端贫乏,工业所需的石油、天然气、焦煤等重要燃料和原料,国内几乎都不能自给,均依赖进口。同时,日本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国家之一,大量工业产品需向国外推销,离开对外经济联系,日本经济不但不能发展,而且生存都受到威胁。从地理位置看,日本是太平洋西缘的一个岛国,东临太平洋,西濒日本海、东海,对外经济联系主要依赖海上交通。鉴于日本对海上运输的严重依赖性,西太平洋的海上航线是“日本的生命线”,在平时关系其生存和发展,战时将直接影响作战的胜败。

  近年来,日本为了实现其称霸亚洲的野心,加快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大幅调整了军事战略,以实现由“本土防御型”向“海外进攻型”战略的转变。对于事关其生死存亡的西太平洋海上交通线,日本当局提出要“保护1000海里海上航线的安全”。去年11月9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3艘战舰更是借口“支援美军打击恐怖主义”首次前往海外执行军事任务。

  西太平洋海域矛盾与合作共存

  西太平洋海域是当今海洋权益斗争最剧烈、最复杂的地区之一。由于历史遗留的矛盾或地区霸权、扩张主义的存在,国家(地区)间的政治利益矛盾的产生,以及国家领土、领海主权矛盾激化等,这里都有可能导致军事对峙或冲突。

  从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发展历史来看,由海洋经济活动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频频发生。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海洋经济利益引发的武装冲突和战争更是引人注目。例如,就在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即将通过之时,英国与阿根廷之间爆发了马岛战争。这表明,各国对海外及海洋经济利益的矛盾与斗争,加速了海上武装冲突与有关海洋经济利益的局部战争爆发的频率。

  另一方面,目前有多种迹象表明,21世纪将是亚洲和太平洋世纪,众多专家均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东亚各国的经济将有更大的发展,世界经济重心将会东移。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交流,在这种社会经济的交流中,海洋起了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在西太平洋海域拥有众多利益的美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也都在寻求这一地区的海上安全。可以说,西太平洋航线的安全代表了这一地区诸多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利益,也是这一地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活稳定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因而也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去维护。

  西太航线与中国国家利益休戚相关

  西太平洋海域是紧邻中国的海区,它不仅是中国海军进入太平洋的必经之路和海上作战的主要战场,也是中国对外交往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海上交通线之一。早在1881年,清朝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及参将衔管带邓世昌率官兵260余人,远赴英国,接收在英国订购的“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回国,编归北洋水师。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航线的航行。1887年,邓世昌再次赴英,又接收了“致远”等4艘巡洋舰回国,这4艘战舰成为北洋水师的主力。

  1891年,丁汝昌以北洋海军提督的身份率舰沿西太航线北上访问日本,考察日本海军的发展情况。此行不仅使海军官兵再度熟悉了中国周边的海上航线,同时也壮大了中国海军在这一地区的声威。中国海军日益壮大的实力招致英、法、日等世界海上列强的嫉妒和不满,法、日两国海军更是寻衅对中国发动了马尾海战、甲午海战等侵略战争。其中,后者直接导致了中国政府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此后,中国的东南海域门户大开,失去了重要的战略屏障,同时,清政府更加衰败不堪。1945年日本投降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规定,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近年来,我国海洋资源被掠夺、海洋权益受侵蚀及祖国统一受阻的事态依然严峻。美国插手台湾和南海问题,谋求对西太航线垄断性控制的永久化,阻止我国成为海洋大国,已构成对我国国家利益乃至国家安全日益严重的挑战。有关专家指出,西太平洋海域是完成祖国大陆与台湾统一、走向太平洋的前线区域,也是我们开发海洋资源、进行经济建设的咽喉要道。随着海洋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海洋权益和海上交通也逐渐成为中国未来国力发展的希望所在。

  3月12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表示,日本对FaGuo将对伊动武的决议草案行使否决权表示关注,他说这将破坏联合国的权威性,并反对将伊拉克解除武装的最后期限再往后延长。此前的3月6日,日本政府已作出非正式决定,不管是否得到联合国授权,都将支持美英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

  日本的决定在意料之中,但又在情理之外。意料之中,是由于日本一再宣称日美同盟是其安全外交战略的核心,自然不会在伊拉克问题上辜负美国。情理之外是因为全球反战浪潮风起云涌,日本舆论调查也显示,78%的日本国民反对美国攻伊。小泉上台****的就是民意支持,这次竟置民意于不顾。并且,同为美国盟国的法德勇敢站到美国的对立面上,说明日本也有自主的空间。可是美英新决议尚未表决,和平尚未绝望之时,日本竟轻言战争,颇有“罔顾公理,取悦美国”之嫌。

  其实日本尽盟友之义时,也力图兼顾国际公理。伊拉克问题乍起之时,日本认为,国际社会、美国、日本三者并不矛盾。以美国所具备的实力,攻伊无可避免,法德反战亦不过是走走形式。但一浪高过一浪的国际反战舆论和法德俄日益坚定的反战决心,大大出乎日本意料,使日本政府非常焦急并派出高级别代表团赶赴伊拉克及周边国家,帮助美国“不战??表明,已为和平尽了外交努力。

  之后,日本便不再含糊其词,也不再置人情、公理于度外而坚定地站在美英阵营中。日本何以如此坚定地支持美国?

  首先,朝核危机发生后,日本更加需要美国。1998年朝鲜试射大浦洞导弹飞越日本上空,令日本朝野震惊,而朝鲜现已拥有的劳动导弹已将日本全域收在射程之内。近期的朝核危机中断了去年小泉访朝带来的日朝关系缓和,使双方再次处于严重的对立和敌视中。由于日本缺乏精确打击朝鲜目标的军事能力,和平宪法一时也难以突破,所以日本对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威慑更加依赖。美国也懂得投桃报李,小鹰号航母自日本赴海湾后,卡尔文森号立即补上,给日本吃下定心丸。

  其次,支持攻伊以保障日本的能源安全。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进口国,90%的石油来自中东。伊拉克危机爆发以来,油价持续走高,日本经济大受拖累,日本急欲美国速战速决,恢复海湾地区正常的原油供应。同时日本已经决定积极配合美国参与伊拉克战后重建,将伊变成日本稳定的能源基地。日本外务省秘密会见伊拉克反对派,表示战后将向其提供援助,以换取石油利益。

  最后,攻伊带来的国际秩序变动,将为日本提高国际地位创造机遇。近期,日本《读卖新闻》上刊登的一篇名为《质问联合国存在的意义》的文章称,在联合国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在联大等许多机构,伊拉克、利比亚这样的小国与美国拥有一样的表决权,在安理会英法俄中与美国拥有一样的否决权,这种安排不能反映美国的超强实力和其对联合国的财政贡献,因此导致美国对联合国的藐视。文章同时提到,联合国至今保持针对日德的敌对国家条款,日本仍被排斥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外,也是联合国不能适应时代变迁的落后之处。可见,在对现行国际秩序不满方面,日美感同身受。据消息人士透露,美国已表示,将在未来的安理会改革中,惩罚反对美国的国家并报答日本。攻伊战争引起的国际大变局中,日本将以对美国单极世界的坚定支持来提升国际地位。

  但是日本也不可能像1991年海湾战争时那样慷慨。因其经济状况已非常糟糕,不可能编制庞大的战争预算,只会在战后重建中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但在美国处境尴尬中,日本挺身相助,已然大大加深了美国的信任与好感。

  西方内部的***,国际格局的演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而一个投机的日本,对未来东亚国际关系起到何种作用,更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9-3-22 17:33:40 | 只看该作者
日本肯定不希望中国强大,动不动插一腿。中国在有朝一日应该扫平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4-6 15:42:35 | 只看该作者
donghai lianhe jiandu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7 06:1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