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弱势人群转变为黑恶势力的社会现象诱因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1 22: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pan class="zhengwen"><font size="3">《瞭望》周刊文章称,有关部门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是黑恶势力犯罪的高发期,中国政府从2000年开始的打黑除恶工作,目前并没有画上句号,打击黑恶犯罪势力的力度将继续加大。 <br /><br /><br /><br />文章说,调查时发现,在黑恶势力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弱势人群由&ldquo;弱&rdquo;转&ldquo;黑&rdquo;的现象。社会弱势人群增加,一些矛盾激化,社会扶助与关爱缺失,客观上为黑恶势力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土壤。 <br /><br /><br /><br />社会学家们指出,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化与财富分配的非合理化,带来了城乡差别、失业、收入分配差距等问题,使黑恶势力的产生有了社会基础。吉林省公安厅原厅长陈占旭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批&ldquo;两劳&rdquo;释解人员重返社会,这些&ldquo;两劳&rdquo;释解人员和社会闲散人员难以安置,缺乏管理,形成社会治安的高危主体。与此同时,一些没有生活来源的社会边缘人,心理失衡,人际关系紧张,又长期游离于社会之外,失去组织约束,构成了中国当代的&ldquo;游民&rdquo;一族。这些人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基础和成员的主要来源。 <br /><br /><br /><br />在重庆市,曾因非法拘禁被判缓刑的曾令文为报复社会,在缓刑期间组织外来务工农民刘宪强、无业人员李斌为骨干,大批网罗刑释解教人员,最终形成涉黑犯罪团伙。法学专家何秉松说,这些社会最底层群体的共同特点是:离财富及权力最远,贫困、收入低、社会地位低,缺乏谋生技能。因此,这个阶层的成员一般悲观消沉、愤世嫉俗,对现实强烈不满。由于主流社会对这类人员的排斥,犯罪便成为这些人对社会分配不公的一种病态矫正方式。 <br /><br /><br /><br />文章指出,弱势人群从&ldquo;弱者&rdquo;变为&ldquo;恶者&rdquo;,不能不让人深思。浙江省委党校教授吴锦良等人认为,当前越来越多的&ldquo;单位人&rdquo;变成了&ldquo;社会人&rdquo;,不少人都希望找到新的归属感,随之产生了相应的社会组织。在福建、广东沿海一带,不少外来务工人员为了维护自身权益,从开始&ldquo;抱团&rdquo;成立同乡会,慢慢发展成为&ldquo;外来帮会&rdquo;,从维护自身利益走向以非法手段帮助他人&ldquo;摆平&rdquo;难题。在有的地方,一些外来人员组成的老乡帮会,就出现过帮助企业讨债而采取绑架手段的情况,有的甚至形成了固定的黑恶势力。 <br /><br /><br /><br />文章分析称,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一些基层组织相对弱化,社会管理机制薄弱,一些利益关系本应由相关主管部门来管理和调控,可由于这些部门管控不力,一些人转而求助于黑恶势力&ldquo;摆平&rdquo;,黑恶势力趁机坐大。比如由于治安控制不力,一些业主雇佣&ldquo;黑道人物&rdquo;提供保护;由于执行难,一些债权人雇佣&ldquo;黑道大哥&rdquo;为其讨债;由于诉讼难,一些民事、刑事案件当事人往往就请&ldquo;黑道人物&rdquo;出面。一些&ldquo;弱者&rdquo;,就是这样逐渐蜕变为&ldquo;恶者&rdquo;的。 </font><br /><br /><br /></span>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5:0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