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7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炮击金门中的“国共合作”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9-10 15:1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炮击金门中的“国共合作”\r<br>
<br>国政0301班  张**
<br>
<br>自从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后,一直利用金门距大陆最近的优势,将其作为“反攻大陆”的“前进基地”而部署重兵,并经常对沿海地区进行骚扰与破坏。1958年5月中东局势变得紧张,黎巴嫩人民举行反对亲美政府的斗争;7月14日,伊拉克发生推翻亲美君主政府的革命,7月15日,美国立刻出兵黎巴嫩,武力干涉其内政,并威胁刚刚建立的伊拉克共和国,紧接着,英国出兵约旦。\r<br>蒋介石以为有机可乘,借着美国的势力于7月17日宣布所属部队处于“特别戒备状态”,蠢蠢欲动,准备袭击大陆。\r<br>鉴于这种情况,为了支援中东人民的反美斗争,为了缓解分散美国在中东的注意力,为了惩罚蒋介石对大陆的武力威胁,**中央决定炮击金门。\r<br>1958年8月23日下午5时30分,解放军万炮齐发,金门岛立刻陷入火海烟幕中,解放军摧毁了国民党大量地面工事与阵地,炸死了赵家骧,章杰,吉星文三位中将,国民党官兵共伤亡近600人。\r<br>8月24日,解放军继续炮击金门;8月26日,前线部队开始封锁金门岛,至9月初,金门国民党驻军已经陷入了困境。\r<br>1958年的金门炮战是一次奇特的战役,震惊了世界又让外人琢磨不透。解放军原先设想采取先收沿海后解放台湾的“两步走”方针。然而,随着各方面的情况不断变化,在金门唾手可得的形式下,又马上改变了计划,决定将金门、马祖留在蒋介石的手中。 这是为什么?本文就将此问题作出解答。\r<br>在炮击金门爆发伊始,面对解放军的强大攻势,美国态度较强硬,并从地中海调了两艘航母来增援第七舰队。但是,美国仍极力避免卷入中国的内战。这从解放军炮击有美舰护航的国民党军运输船时,美舰调头就跑中可以看出。为了避免美国陷入两难的境地,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呼吁停火,然后逼迫蒋介石从金马撤退军队。\r<br>如果这样做,美国就可以从台湾危机中摆脱出来。但是对中国来说,大陆和台湾就被分割开来了,这样便有利于美国制造“两个中国”,有利于美国更好的控制台湾。而蒋介石军队的士气容易垮,台湾岛内部局势将会动荡。\r<br>于是,**中央经过内部讨论,权衡利弊之后,毛**作出了将金门和马祖留在蒋介石手中的决定。王永钦在《炮击金门的思索》中利用毛**的话来解释:开始我们想打金门和马祖,后来一看局势,金、马收回就实现了杜勒斯的政治路线,还是将它们留在蒋介石手中好。要解决,台、澎、金、马一起解决。中国这么大,何必急于搞金、马? 10月13日,毛**,周恩来接见香港的一名记者,毛**再一次诚恳的表示:只要蒋氏父子能DIZHI美国,我们可以同他们合作。我们赞成蒋保住金门、马祖的方针,如果蒋介石撤出金门和马祖,大势已去,人心动摇,很可能垮。只要不同美国搞在一起,台、澎、金、马要整个回来,金、马部队不要起义。周恩来表示,台湾抗美就是立功。周恩来在后来的一次会议上也这样说:“如果在金门问题上我们让了一步,让蒋介石走掉了,形式上是我们收回了沿海岛屿;实际上是我们对美国让了一步,我们就被动了,台湾海峡的问题就来了。”“金、马在蒋介石的手里,我们牵制住它,蒋介石就拿这个拖住美国。” 根据毛**的决定,中央军委确定了“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决策。\r<br>在台湾方面,蒋介石与美国人就从金、马撤军问题产生了矛盾。张春英在《蒋介石的一个中国立场》一文中说:针对9月30日杜勒斯的言论:“如果在台湾海峡获得相当可靠的停火,国民党军队继续驻扎在金门,马祖等岛屿就是不明智的,不慎重的。美国将赞成国民党从金、马撤出。”蒋介石指名道姓地作出了批评:“假定杜勒斯先生真的说了那句话,那只是片面的声明,我们并无接受的义务。” 之后,蒋介石在接见记者时又说:“不撤退,不姑息,准备随时以更坚强的反击对付武力的攻击。”\r<br>鉴于蒋介石拒不从金门,马祖撤军,艾森豪威尔决定派杜勒斯访台以劝说蒋介石。在杜勒斯抵台前夕,解放军再次炮轰金门,以警告美国不要插手台湾问题。\r<br>在访台期间,美蒋矛盾达到了白热化,宋连生,巩小华在《对峙五十年》一书中这么解释:杜勒斯要求蒋从金、马撤军,并停止对大陆使用武力,造成两岸事实上的停火与隔离。双方冲突起来,蒋介石愤怒地回答:“在我活着的时候不会撤军!”但最后蒋介石还是作出了让步,承诺对大陆的主要手段“非凭借武力”。 美国对于美台双方达成的协议中台湾“不使用武力”一条大做文章,说台湾当局成为了“事实上存在的政治单位”,由此割裂大陆与台湾。\r<br>这样,美国的所作所为反而把蒋介石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在维护中国统一上,蒋介石与毛**,国民党与共产党站在了一起,大陆与台湾通过炮战进行了一次“国共合作”,两岸心照不宣地进行了一场一致对美的反***斗争。
<br>毛**决定从10月6日起对金门暂停炮击一周,以便让国民党军队输送物资。一周之后,毛**下令再停止炮击两周,“以利他们固守”。这表明了大陆方面不急于收回金、马。\r<br>毛**将美蒋矛盾看在眼里,出于民族大义,鉴于美蒋在撤军问题上的矛盾,以及美国***大陆和台湾的阴谋,毛**决定延续炮击,但炮击采取了一种奇特的方式。宋连生,巩小华在《对峙五十年》一书中引用彭德怀的文告来解释:10月25日,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发表了毛**起草的《再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今后对金门“单日打炮,双日不打”与对机场、码头、海滩和船只“四不打”的方针,文中说:“我们两党的事情很好办。我已命令福建前线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科罗湾的码头、海滩和船只,使大金门、小金门、大担和二担等大小岛屿上的军民同胞都得到充分的供应,包括粮食、蔬菜、燃料和军事装备在内,以利你们长期固守。如有不足,只要你们开口,我们可以供应。化敌为友,此其时矣。”
<br>到11月初,中央决定11月3日再次大规模炮击金门,当炮击的消息传到蒋介石的办公室时,蒋介石竟然连说:“好!好!好!”\r<br>难怪蒋介石会这么高兴,大陆是在帮他!是在支持他不撤退金马,在一个中国的立场上与美国作斗争。高文阁在《台湾与大陆风云四十年》中说明了炮击的意义:现在发生了炮击,蒋介石立刻对美国记者说:“炮击金门是进攻台湾的前奏。”既然这样,从金、马撤军,等于自动敞开台湾的门户,怎么可以?所以,蒋虽然挨了打,但没有吃大亏,他凭借共产党的助力,终于顶住了美国力迫从金、马撤军,进而“托管台湾”的压力。
<br>从此以后,金厦海峡之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两边单日打炮,双日不打;而且都默契地只打对方的空旷地带,如海滩、田地或者无工事的山头等。虽然是用实弹,但尽量都不打死人。逢年过节,双方都停止炮击以利于军民过节。\r<br>由此可以看出,这种炮战完全是象征性的。张春英在《蒋介石的一个中国立场》一文中做出了详细的分析:这种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马拉松式的炮战方式,实际上只是一种象征,即象征两岸并未停火,中国内战还在继续,国民党军队还可以借此长期驻守金门、马祖。以此作为对抗美国长期逼其撤军的理由。这种炮战方式,也是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共同DIZHI和反对美国封锁海峡,分离台湾的联合行动。海峡两岸这种特殊的“炮战”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末,美国分离台湾的图谋始终未能得逞。
<br>同时,留金、马给蒋介石,也留下了一个两岸对话的渠道,体现了**对外政策的高度智慧。宋连生,巩小华在《对峙五十年》中引用叶飞的话说:“毛主席决定不拿下金门,现在看来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留下一个‘对话’的渠道。后来讲‘三通’,其实前线和金门之间早就用各种特殊的形式‘通’了。”
<br>
<br> 参考书目:
<br>《孤岛残梦》 郑剑著  群众出版社  1997年10月\r<br>《台湾与大陆风云四十年》  高文阁编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1年7月\r<br>《对峙五十年》  宋连生、巩小华等著  台海出版社  2000年11月\r<br>《中国结——两岸关系重大事件内幕》  王永钦主编  新华出版社  2003年5月
<br>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5-9-10 23:49:48 | 只看该作者
炮击金门的事情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但是后来史学界把这事归为毛**的一个政治智慧,从近两年来的解密档案来看,实不敢苟同。“兵者,国之大事。’怎么能说打就打,说停就停呢, 这事的前前后后倒反映出了毛**同志的思想已经出现了脱离实际,好大喜功的端倪。其实在打与不打之间毛的思想始终也是矛盾着的,他此时此刻正与苏联的赫鲁晓夫存在着政治上的分歧,炮击金门在当时来说深刻影响着远东的局势,而在炮击的头几天赫鲁晓夫秘密访华,走的时候毛却大造声势,搞得世界一片哗然,赫鲁晓夫前脚走,人民日报即刻发表了中苏关于国际重大问题的看法一致等等言论,第二天便事先并没通报苏联这个盟国的情况下炮击金门,虽说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但这着实是毛玩了资历稍浅的赫鲁晓夫一把,这与原来的长波电台,联合舰队以及后来的第三共产国际的会议以及中国实行大跃进,苏联改变国策想静心搞经济建设成为中苏两党领袖相互憎恶,两国关系恶化的原因。\r<br>      只是开炮以后,迸发出许多无法预料的后果,毛才改变策略,实施了一系列怪怪的做法。其实炮战完全可以避免的。炮击金门是“个人崇拜”的前兆。客观反映了国内的一些深层危机。\r<br>      偶这么说并不是诋毁伟大领袖的光辉形象,只是从看中苏关系的恶化而感觉到一些重大的政治悲剧往往在关键人物身上数年前就可以显出一些征兆来。\r<br>     呵呵。。。湘临天下兄的论文让俺又看到了另一面,有了新的认识
<br>非常感谢。
3#
发表于 2005-9-10 23:57:37 | 只看该作者
鼓励原创!希望大伙都能在阅读与写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r<br>在论辩中应用所学,炼成自已的真知。
4#
发表于 2005-9-11 11:23:41 | 只看该作者
诶~~~~  如果我还是斑竹  我给4分积分\r<br>原创的应该多给分。
5#
发表于 2005-9-11 12:49:2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慢慢来嘛。\r<br>之所以分数给的少原因俺在顶楼主时也有一些不同的见解。\r<br>炮击金门实在是一次无言的政治试探,而非从一开始就有明
<br>确的政治目的,详细的行动计划,完美的政治策略的突发事件。\r<br>另外一个原因是俺第一次给人加分,实在是。。。。鼠标一滑落到\r<br>2上了,就加上了,没想到再次追加时已经不行了。不好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8 17:0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