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际法笔记: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法律问题(原创)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10 15:0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作品,保留所有版权,请勿转载。欢迎访问我的个人网页<a href="http://www.guanghua.wang.com.cn/" target="_blank">http://www.guanghua.wang.com.cn/</a>)
<br>
<br>
<br>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法律问题
<br>
<br>
<br>一、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渊源\r<br>1、《宪章》2条3款:“所有会员国都应该以不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及正义\r<br>的方式,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r<br>2、《宪章》第六章具体规定:\r<br>(1)        手段:谈判、调查、调解、和解、仲裁、司法解决、地区机构或安排;\r<br>(2)        安理会职权:①在必要时敦促各有关当事国采纳这类手段解决争端;
<br>②调查争端,以判断该争端的继续存在是否影响国际和平;③对于国际争端可能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情势判断,作出适当建议;④如果国际争端是由法律(的理解不同)引起的争端,原则上应交由国际法院处理。确定国际法院的基本功能之一在于解释相关的法律问题。⑤如果不是法律争端,安理会可采取必要的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的行动(武力或非武力方式)或提出建议。\r<br>3、1949《联合国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修订总议定书》\r<br>4、1957《关于和平解决争端的欧洲公约》\r<br>5、1982《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马尼拉宣言》\r<br>二、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机构       
<br>1、国际法院\r<br>战后至今全球唯一的国际司法机构。1946成立。1978、2000修订,2001修\r<br>订生效。15名法官,“国际法院既不想阐明有关国际法渊源的理论,也无意将国际法渊源分门别类。其职能就是解决受理的案件,而不是阐述一般理论或决定与法院受理案件无关的问题”。其管辖权:
<br>(1)        对人管辖(只有国家,国际组织和个人均不可):
<br>① 联合国会员国是《规约》当然当事国;② 非会员国可根据宪章第93条\r<br>2款成为规约当事国;③非会员国亦非规约当事国可根据规定的条件,预先向法院书记官处交存一项声明,表示愿意根据宪章、规约及《法院程序规则》的条件承认管辖并保证执行判决,并承担宪章94条规定的会员国的一切义务成为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国。\r<br>(2)        对事管辖:只有国家明示同意接受国际法院管辖时方可。\r<br>自愿管辖:争端当事国通过特别协议提交的一切具体争端,不限于法律性质
<br>的争端;
<br>协定管辖:宪章和现行条约中特别规定的事件或争端,同意把今后它们之间\r<br>因条约或公约所载事项所发生的争端提交解决;
<br>任意强制管辖:国家事先声明接受国际法院管辖的一切法律争端。根据规约\r<br>36条2款,随时可作出单独声明,就与接受同样义务的任何其它国家发生的某些性质的法律争端,承认国际法院的强制管辖权而不必另行订立特别协议。\r<br>    咨询管辖权:不同于诉讼管辖权,作为联合国的司法机关,对于法律问题提供权威性的意见。联合国相关机构(大会、安理会、大会授权的联合国其它机关、联合国专门机构)可以就执行职务中的任何法律问题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国家不能请求亦不能阻止。咨询意见虽然属于咨询性质但有法律意义:提供意见和依据,协助履行争端解决和报告的义务。促进国际法的发展。\r<br>2、联合国大会
<br>全体会员国组成。大会决议没有法律拘束力,只是一种政治和道义上的力量。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面的职权为:\r<br>(1)        讨论:可以讨论《联合国宪章》范围内或有关联合国任何机关职权的\r<br>任何问题或事项。\r<br>(2)        建议: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其认为足以妨害国际间公共福利或友\r<br>好关系的任何情势,包括由于违反宪章规定联合国原则引起的情势)向会员国或安理会提出关于这些问题或事项的和平调整方法的建议。不仅可以直接向争端当事国发出呼吁和平解决争端,还可以协调联合国各机关为防止及和平解决争端所进行的活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对安理会正在按照宪章所赋予的职权进行处理的争端或情势,除经安理会请求外,不得提出任何建议。\r<br>(3)        调查与设立机构:对会员国或非会员国向大会提出的争端或可能导致
<br>国际磨擦或惹起争端的情势,与安理会有同样的管辖权,包括进行调查和为此目的设立常设的或临时的委员会或机构。\r<br>(4)        提请安理会注意:对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情势,可以提请安理
<br>会注意。\r<br>3、安理会
<br>联合国争端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机构。\r<br>(1)        调查:对任何争端或可能引起国际磨擦或惹起争端的任何情势可以自
<br>行进行调查,以断定该争端或情势的继续存在是否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维持。可以在①为解决争端建议适当程序或调整方法时②断定需要采取宪章第7章所规定执行行动的情势的存在时,行使调查的权力。可以设立常设或临时的调查委员会。\r<br>(2)        建议(36条):可以在任何阶段提出适当的解决程序或调整方法的建
<br>议。可以是一般性的,也可以是具体条件。无法律拘束力。\r<br>(3)        调停、斡旋或和解:无明确规定,但由于其对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所
<br>负有的主要责任可以进行,包括本身或指派某个个人或机构。\r<br>(4)        断定并建议(7章):判断、认定存在对和平的威胁、破坏或侵略行\r<br>为,并建议应付或解决的办法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作出的建议或通过的决议可能是既有拘束力又可以强制执行的。\r<br>(5)        鼓励或利用区域机关或区域办法。区域机关或区域办法不影响安理会
<br>的调查、断定及会员国提请安理会注意。安理会可授权其执行。有义务向安理会报告。\r<br>  (6)有权采取各项必要的强制措施,特别是关于使用武力问题,除国家在遭受外来侵略时得行使单独或集体的自卫权外,安理会是世界上唯一有权决定是否采取武力或其它强制措施的权威机关。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把使用武力的权力排它性地集中在安理会身上。\r<br>4、秘书处职责:\r<br>(1)        密切注视并提请:密切注视世界各地潜在的冲突或争端,提请联合国
<br>有关机关和各国重视。最理想、最有效的预防性外交。\r<br>(2)        交涉呼吁、讨论磋商、调查、维和:可以向当事国发出包含交涉和呼
<br>吁进行谈判或协商内容的文件,直接与当事国讨论和磋商,开展实况调查活动,参与谈判、调停、斡旋、和解和仲裁等方法和程序。建议建立并在安理会或大会授权下统率维和部队。本人可以直接或指派高级幕僚或特别代表履行职能。\r<br>(3)        监督执行:解决尤其是达成协议后,通过密切地注视有关协议的实施
<br>情况来监督争端当事国执行解决争端的方法和结果。解释协议、呼吁遵守,并动员国际社会力量推动执行。\r<br>(4)        年度报告:通过向大会提送年度报告,对联合国在国际和平与安全方\r<br>面的工作作出回顾和评价。并且在可能时提出改进联合国在预防和解决国际争端方面职权的建议。\r<br>5、伊拉克战争合法性的评价
<br>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战争,不能仅靠理性良知,不能仅仅靠国际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一个势力均衡、多极的国际社会格局。\r<br>国际法已经摈弃了战争作为国家推行本国政策的工具和手段。\r<br>关于联合国的作用:根据宪章,安理会一旦断定对“和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或“侵略行为”的存在,即可采取包括使用武力在内的办法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然而,这三个概念在宪章中均没有定义或提供任何指导性原则,因此对它们的解释权利就成了安理会的特权。冷战后的实践是,安理会在其决议中不断扩大依宪章第七章构成对国际和平与安全威胁的范围。在伊拉克入侵并吞并科威特之后的678号决议授权会员国“使用一切必要手段”(use all necessary means)支持和执行安理会有关决议以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此后这一措词成为武力的代名词。688号决议及其后建立的“安全区”、“禁飞区”的做法,开创了由联合国出面公开干涉一国主权和内政的先例。940号决议针对海地推翻民选总统的情况授权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结束军人统治、恢复合法政府的决议则是一个明显的授权干涉的决议。\r<br>2001年10月安理会通过的1441号决议使中断4年之久的对伊武器核查进程得以恢复。联合国武器核查团向安理会所做的多次报告并未得出伊拉克未能履行1441号决议的明确结论,因此,安理会缺乏就此作出判断并通过新决议的基础。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和授权是对伊战争合法性的国际法基础,失去这样的基础而发动对伊战争不具有合法性,发动战争的国家应当承担国家责任。\r<br>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科索沃战争是西方国家联合行动的,事后也纳入了联合国体制(1244号决议虽然不是明确的事后授权“ex post facto authorization”,但它确实开创了一个先例,即通过安理会事后决议的形式,使一次未经安理会授权的武力行动取得了合法的依据。),阿富汗战争国际社会从默许到最后赞成。而伊拉克战争则是赤裸裸的单边主义行动。\r<br>美国攻打伊拉克是在“行使自卫权”的幌子下进行的。然而,美国单方面对自卫权作了扩大解释。因为它并不是在受到伊拉克武力攻击时所做的回应,而是一个主动行为,是对“自卫权”扩大解释的结果。美国所找的国际法上的依据一是国家在武力攻击下有反击的权利是国家具有预防性自卫的权利。所谓预防性自卫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即将来临的攻击情况下使用武力。按照宪章51条的限制解释,自卫权只适用于“受到武力攻击”情况,这种情况显然不包括预防性自卫。这一点仍有争议。\r<br>在911之后,美国在国家政策方面一些决定值得关注:(1)对恐怖主义宣战;(2)不仅对恐怖分子本身进行打击,而且还要对窝藏恐怖主义的国家、向为恐怖活动提供庇护所的国家实施打击;(3)美国总统认为这是“正义对邪恶”的战争,其他人不是站在美国一边,就是站在恐怖主义一边;(4)不承认其在阿富汗战斗中所俘获的“基地”成员和塔利班士兵应享有日内瓦公约所给予的战俘地位。\r<br>同时,美国又采取了一些在国际法上属于罕见的行动。有些是与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相违背的:(1)明确地将一个主权国家的元首去留问题与战争能否避免直接联系起来;(2)战争爆发后,美国致电所有其它国家,要求与伊拉克断绝关系、并驱逐伊拉克驻在该国的外交使节。而此时战争才刚刚开始,伊拉克仍然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联合国会员国。这是没有先例的;(3)战争还在进行中美国就已经开始独自筹备伊拉克的战后建设问题。\r<br>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法的冲击:(1)公然践踏了现行国际法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如国家主权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集体安全体制原则及国际人道主义原则;(2)抛出了许多其炮制的国际法原则想取代现有的国际法原则,如先发制人、以人道主义为由以武力改变一国政府等问题;(3)这次战争蔑视、挑战了联合国的宗旨和权威,暴露了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机制的缺陷和局限性,致使联合国陷入了空前的窘境,使人们对联合国的作用产生了怀疑。\r<br>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8 11:47 , Processed in 0.5468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