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年青海民族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22 22:2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调剂专业: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见下  

调剂专业方向计划

院、系
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
调剂

计划
备注

09蒙古语言文学系
(05010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蒙语言文学)
01蒙古文学
才仁巴力

王梅花
3
蒙文

考生

02蒙古语言文化
贾晞儒

乌仁其木格
3


  复试科目:蒙古文学作品选、蒙古民俗学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加试科目:综合课

  复试参考书目

专 业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出版社
作者

05010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蒙古文学作品选
《蒙古现当代文学作品一百篇》
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策.乔丹德尔

蒙古民俗学
《蒙古民俗学》
辽宁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
哈.丹碧扎拉桑


  专业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50107)

  (蒙语言文学)

  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是青海省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的专业之一,尤其在青海蒙古族语言文学、民俗文化、历史研究等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自197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迄今已有11届毕业生走向社会。在27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目前设有蒙古族文学、蒙古语言文化2个研究方向。该专业有教授2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在读博士1人,具有硕士学位者2人。同时,从国内外特聘7位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近3年来出版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省级优秀成果奖3项。目前共承担3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

  导师简介

  才仁巴力,男,蒙古族, 1955年9月生于青海省格尔木市。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现为青海民族学院蒙古语言文学系副主任、副教授。长期从事青海蒙古族文学、历史方面的学术研究。先后讲授:《文学概论》、《蒙古文选》、《外国文学史》、《美学》、《蒙古史》等专业主干课程。曾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30余篇有关青海蒙古文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论文。获国家级表彰奖1项、省部级奖3项,并多次参加国际国内蒙古学研讨会。目前主持一项省级科研课题,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两项。主编《台吉乃尔旗志》、《青海蒙古研究》等论著。

  贾晞儒,男,汉族,陕西省蓝田人。 1955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语文系蒙古语言文学专业。从事蒙汉翻译、教材编写和教学等工作。曾任中国蒙古语文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副会长,现任中国蒙古语文学会顾问、甘肃方言研究所学术顾问。先后讲授:《汉语文》、《蒙古语文》、《现代汉语》、《现代蒙古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蒙古族古代文学》、《蒙古文字史略》、《语言学概论》、《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民族语言学》、《民族历史》等课程。用蒙古文翻译编写《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概论》、《现代蒙古语》等三部教材。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民族语文散论》、《语言·心理·民俗》等三部,与他人合作主编《中华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故事》、《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等著作8部,其中荣获省部级优秀专著、论文一、二、三等奖8项。其主要学术成就在《当代中国民族语言学家》、《中国语言学人名录》、《蒙古学百科全书·语言卷》等书中有所评述;他的主要学术成果已被《世界语言教学研究中心文库》、《Who ' s who和 CSTAO数据库》、《中国世纪发展论文大系》、《当代中国改革与建设文丛》、《现代论文选》等科研信息文库和学术著作收入;其重要学术观点已被载入《中国民族语言学史》一书。

  乌仁其木格,女,蒙古族, 1963 年 12 月生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博士研究生学历, 2005 年 6 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专长古代蒙古语文献语言研究,在省级或核心刊物上发表了《〈蒙古源流〉中“ ber ” 释意 》、《〈蒙古源流〉中的第一、第二人称领属格语气词》、《〈蒙古源流〉陈述模式探析》、《关于〈蒙古源流〉中的反身领属附加成分》、《“ anu 、 inu ” 的演变 》、《〈蒙古源流〉中“ anu 、 inu ”的使用情况分析》、《〈蒙古源流〉中辅音和谐的书写法》、《论〈蒙古源流〉语言的祈使式》、《〈蒙古源流〉中连结元音的写法探析》等 30 多篇学术论文,对现代蒙古文和蒙古文信息处理方面也有所研究,目前承担校级课题一项。

  王梅花,女,蒙古族, 1975年9月生于内蒙古,2005年中央民族大学蒙文系, 文学 博士。现为青海民族学院蒙古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主要学术成果:《蒙古世系传说对 <十善福白史>的影响》、《关于<阿萨拉格齐史>研究概况》、《关于<阿萨拉格齐史>编写背景》、《关于<阿萨拉格齐史>史料价值》、《阿萨拉格齐史》与《黄金史》等20篇学术论文及2005年度承担院级课题一项和参与蒙古族民商事习惯法研究》课题一项。

  联系方式: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八一中路3号

  青海民族学院蒙文系 办公室收

  邮编:810007

  联系人:才老师、哈老师、山老师

  联系电话;0971-8800417(传真) 8803228

  邮箱地址:shanzy@qhmu.edu.cn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1 03:07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