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试题
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5*6)
唯物政治观、国家结构、社会共和国、政治管理、政治心理的构成要素、"文明的冲突"
二、试论国家是从社会分化出来的管理机构(15分)
三、试论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思想的内容与意义(20分)
四、试论政治社会化的基本特点(15分)
五、简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0分)
国际关系
一、简释题
里根主义、钢铁盟约、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中非经济关系四原则、诺曼底战役 戴高乐对未来欧洲的构想、协约国集团、美国独立战争
二、论述题
1、试论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地位
2、评八十年代上半期的美苏关系
3、试论新技术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4、试分析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1997年试题
政治学原理
一、简要解释(5*6)
基层群众自治、法治政治、新公共行政学派、官职职业化、市民社会、国际政治的主体
二、试述无产阶级政策和策略。(15分)
三、试论西方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分权制衡"原则(20分)
四、简论民族与国家的关系(15分)
五、试论社会主义政治与精神文明(20分)
国际关系
一、简释题
洛美协定、1958年台湾海峡危机、发展中国家基本经济特征、(日本)综合安全保障战略、美英战争、三国同盟、第三帝国、大东亚共荣圈
二、论述题
1、评冷战结束后,美俄对外战略的调整;
2、试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要意义;
3、评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4、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的形成
1998年试题
政治学原理
一、简要解释(5*6)
政治权力、系统管理学派、“非国家实体”、城邦民主政体、政治文化、“天人感应”
二、试论国家与民族的关系(15分)
三、试述现代政党的特征(15分)
四、简论法国半总统制与美国总统制的异与同(20分)
五、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建设(20分)
国际关系
一、简释题
"小协约国"、钢铁盟约、苏联东方战线、新技术革命的基本特征、中美建交联合公报、新日美安保条约、埃以"和平协定"、经济互相依赖理论
二、论述题
1、试析北约东扩的背景和影响
2、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英德战略三角关系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新发展
1999年考试题
政治学原理
一、简要解释(5*6)
基层群众自治、"一党独大制"、国家结构、委员会共和制、策略性政治决策、柏拉图的"心灵论"
二、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又一次革命(15分)
三、试述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性质和形态(20分)
四、试论民族独立国家独立自强发展道路的特点(15分)
五、简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前提和主要历史任务(20分)
国际关系
一、简释题
日美安保体系、改革开放后中国新型党际关系准则、冷战后的新安全观、罗斯福总统的隔离演讲、相互依存的敏感性、大国伙伴关系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应具备的条件
二、论述题
1、试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际关系的的变化
2、试论"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的意义
3、新科技革命对21世纪国际关系有何影响
2000年试题
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5*6)
唯物政治观、官僚制度、公民创制权、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党政治、政治发展的民粹模式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为什么说:"商品是天然的平等派"
2、简评现代化过程中的所谓"匀质化"特征
3、简述政治文化的基本特点
三、论述题(共46分)
1、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治统治必须以其社会职能为基础的思想(16分)
2、试论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及我国的宗教政策(15分)
3、试用分权理论简析西方国家政府机构间的关系(15分)
国际关系
一、名词解释
布列斯特和约、远东慕尼黑阴谋、霸王战役、哈尔斯坦主义、拿骚协议、美国战略防御计划
二、简答题
1、"东方战线"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所起的作用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冷战后北约战略新概念
三、论述题
1、分析希特勒在二战前的外交战略
2、试分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的内容和作用
3、试论全球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001年试题
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5*6)
政治权力、意识形态霸权主义、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技术构成阶层论、管理程序学派、行政集权民主制
二、简答
1、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2、简要评价资产阶级分权学说
3、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区别与联系
三、论述
1、试述民族、宗教和国家的关系
2、现代政党产生原因及其特点
3、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发展历程
国际关系
一、名词解释
布莱尔"第三条道路"、华沙条约、民族自决权、一条线战略、欧共体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苏伊士运河危机
二、简答题
1、不结盟运动的基础
2、人权和主权的关系
3、冷战后中国与西欧关系的原则
4、北约布鲁塞尔条约"双轨"政策的内容和目的
三、论述题
1、试论冷战前后中美关系的战略基础的演变
2、试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外交政策的背景、内容、影响
2002年试题
政治学原理
一、简要解释 (5*6)
政治权力、多元民主论、政党制度、总统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民族区域自治
二、论述(共70分)
1、试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关于“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这一命题的意义
(15分)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官僚制度的历史地位及评价(20分)
3、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及其现代化(15分)
4、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基本特征(20分)
国际关系
一、名词解释
上海精神、美苏中导谈判中的零和方案、罗迦诺公约、田中奏折、西欧联盟、埃以戴维营协议
二、简答题
1、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间关系的基本特征
2、新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观点
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东西方关系缓和的主要成果
三、论述题
1、冷战后中国的伙伴关系战略
2、二战期间雅尔塔会议及其他一些会议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及其实质
3、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支柱的主要合作内容和性质
2003年试题
政治学原理
一、简要解释 (7*8)
政治辩证法、代议民主制、政治参与的含义、民族的基本特征、政体与国体的关系、政府机构、内阁制、两党制及其政治实质
二、现代政党的基本特征 (18分)
三、政治统治职能为什么须以社会职能为基础?这一理论对“治理”国家的意义28分
四、民族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结果(18分)
五、论政治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并分析我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经验?(30分)
国际关系
一、名词解释:
国家主权、软权利、古巴导弹危机、危机管理、拉巴洛协定、世界体系论、民主和平论、蒙巴顿方案、与台湾关系法
二、简答题是:
1、全球化条件下国家利益的变化(原试题上是国际利益的变化,后来老师说应该是国家利益,原试卷上字打错了)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三、论述:
1、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变化
2、冷战后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的原因(最好从国际因素和美国因素两方面答)
2004年试题
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56分)
行为政治学、国家形态、政党政治、结构功能主义、政治发展的含义、阶级、民族区域自治、违宪审查权
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18分)
三、试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和多党制进行比较分析(18分)
四、试论政治文化的超前性和滞后性(28分)
五、试论我国“当前改革是一场大变革”并用我国当代经济体制改革分析(30)
国际关系
一、名词解释(70分)
禁止核扩散条约 、洛迦诺精神、贡比涅停战协定、八一七公报、新安全观、开罗宣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万隆会议、舒曼计划、超越遏制
二、述论威尔逊主义的内容、实质、影响(25分)
三、论述:从“哈尔斯坦主义”到“新东方政策”的变化,分析西德对东德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25分)
四、论述: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和日本同盟政策的调整内容及其后果、影响(30分)
2005年试题
政治学原理
一、简要解释(8*7)
国家结构形式、政治社会学、威权政体、现代政党的政治功能、政治决策、国家主权、民族与宗教
二、中国政党制度的含义和特色(18分)
三、你对于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都要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中找寻这 一命题是怎么理解的(28分)
四、政治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18分)
五、试论西方民主共和制的主要类型及其内在矛盾(30分)
国际关系
一、名词解释(6*8)
P=(C+E+M)*(W+S)克莱因公式、军事-工业复合体、正义战争论、进攻性现实主义、大西洋宪章、里根主义、洛美协定、不结盟
二、简答(12*4)
1、国际关系组织化与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
2、核武器冷战后世界中的作用并举例分析
3、60年代的中国外交
4、评苏联的"东方战线"及其在卫国战争中的作用
三、论述(27*2)
1、论述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及911后大国合作的趋势
2、1978年以后中国多边外交的内容与特点
2006年试题
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56分)
多元民主论、政府与国家的区别与联系、政治文化及其特点、总统共和制的特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民族自决权、政党制度
二、论述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地位与作用(18)
三、论述社会共和国的内容与意义(18)
四、论述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改革(28)
五、论述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30)
国际关系
一、简要解释(6*8)
“颜色革命”、国际联盟、"缓和" 、中美建交三原则、中导条约、东方战线、哈尔斯坦主义、公众外交
二、简答(12*4)
1、中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2、多边国际组织对国际关的影响
3、二战后大国对远东秩序的安排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思想渊源
三、论述(27*2)
1、建国后,我国处理与周边邻国关系的思想,政策及影响
2、试论二战后欧美的关系变化
2007年试题
政治学原理
一、简释(80分)
行为主义政治学、现代国家建设、公民不服从、法团主义、民粹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威权政体、寡头统治铁律、政治动员、《多元民主理论的困境》
二、是一段阿尔蒙德论述政治文化的材料,然后回答三个问题
1、政治文化的含义(5)
2、为什么说成功的民主政治需要政治文化支撑(5)
3、阿尔蒙德所说的政治文化是什么类型的政治文化(5)
三、“早期的政党产生并局限于议会,现代大众型政党走向并根植于社会”的原因及 其促进因素(20)
四、有限政府之“有限”的内涵和原因(15)
五、论述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的关系(20)
国际关系
一、名词解释(5*8)
尼克松主义、古巴导弹危机、正义战争论、新中世纪主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利益、全球化、万隆会议
二、简答(15*4)
1、国际联盟的成与败
2、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3、政党外交与国家外交的关系
4、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发展历史
三、论述(25*2)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北关系的发展演变
2、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与制度
2008年试题(不全,差一道名解)
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80分)
守夜人国家、违宪审查权、行政集权民主制、多头政治、《集体行动的逻辑》、社会资本、比例代表制、民主社会主义、戴维斯曲线、趋同论
二、“民粹主义”对大众道德,智慧与力量的崇拜。表现为反精英,反体制的取向和直接面对大众的简单化政治风格.但民粹主义在政治运动中又往往诉诸魅力型权威政治沦为“英雄驾驭群魂”的精英主义理论,试分析民粹主义走向魅力型权威政治的内在逻辑。(15)
三、政党史表明,西方政党经历了一个从“派系”到“政党”;从“干部型政党”到“大众型政党”的演变过程.简析演变的历史原因。(20)
四、试对议会两院制的理论主张作述论。(15)
五、马克思对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论断基于这样一个历史观”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 形式一样,既不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的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十八世纪英国人和FaGuo人的先例,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找。”因此,马克思把黑格尔对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颠倒重新颠倒过来.这种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重新颠倒”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其意义何在?(20)
国际关系
一、名词解释(5*8)
乒乓外交、美国新保守主义、无政府状态、囚徒困境、<<京都议定书>>、核不扩散条约、全球治理、???
二、简答(15*4)
1、冷战及其起源
2、用国际关系体系层次方法分析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
3、国家权力的来源与使用方式
4、世界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经济安排
三、论述(25*2)
1、联合国改革的必要性和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政策主张与矛盾
2、冷战后中国的多边主义外交
2009年试题
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10*10)
帕金森定律、公共预算、公用地悲剧、.绝对主义国家、回归国家学派、选举人团制度、朝贡体系、民主的经济理论、克里斯玛型权威、倒阁权
二、论述
2政治发展的目标理论有冲突论、相容论、协调论三种,结合中国的政治发展分析以上三种理论的意义和局限性(30分)
3试比较分析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斯韦伯的阶级概念(20分)
国关试题
一、名词解释(5*10)
国家权力、国际制度、亚欧会议、罗斯福新政、开罗宣言、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恐怖主义、均势、经济外交、跨国公司
二、简答(15*4)
1、冷战后地区冲突的根源
2、邓小平的周边外交思想
3、50-70年代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4、50至70年代美欧关系的变化
三、论述(40)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2010年试题
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绝对主义国家、寡头统治铁律、诺斯悖论、全方位政党、《使民主运转起来》、民主和平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迪韦尔热定律、地方自治、社群主义
二、简答
1、国家自主型的内容,并举例说明其在政治学中的研究和运用
2、理性选择理论的内容,说明其在政治学中的作用和影响
国关试题
一、名词解释
无政府状态、相互依赖、全球治理、特别提款权、英布战争、雅尔塔体系、上海合作组织、尼克松主义、京都议定书、中美建交三原则
二、简答
1、建构主义对国际体系的文化观点
2、现实主义的发展、代表人物及其的理论贡献
3、20世纪90年代美欧关系的变换
4、胡Jintao的“和谐世界理论”
三、论述
2007年的金融危机对国际关系的总体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