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叶飙:MH370背后的马国政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8 11: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MH370失联后的半个多月里,马来西亚政府因为其搜救工作中的低效和混乱而受到了全世界的指责。马来西亚政府也成为事件的另一主人公。

  在这个朋党政治盛行的国家,MH370成为了不同政治团体间相互攻讦的道具。这个缺少灾难应对经验的国家并没有应对这个全球性热点话题的能力。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凯斯勒的观点或可解释马政府在失联事件后的混乱表现:“他们俨然像在处理本国政治问题一样处理这个巨大的全球性问题。”

  2014年3月21日深夜,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加影体育馆正入高潮。

  “有请变化的标志、斗争之魂——安瓦尔·易卜拉欣!”23时40分,马来西亚人民公正党副主席蔡添强的声音刺破夜空。他正在主持的*会,启动了“Reformasi 2.0”行动——本义为改革,也在华人中以“烈火莫熄”的音译名传播——延续了上世纪末的那场“Reformasi”,首要任务是为周日的加影区补选拉票。

  安瓦尔在数千支持者的欢呼中登台,巨大音量俨然提醒,这位前副总理、如今的反对派领袖仍是执政者的强劲对手。

  “我知道是谁在英国媒体那儿把我与MH370事件联系到一起的。”他指责执政的巫统(马来民族统一机构,简称巫统)领衔的国民阵线,“那篇捕风捉影的报道一出来,巫统旗下的博客、水军就开始一股脑攻击我。”

  就在MH370起航前夜,安瓦尔人生中第二次被判犯鸡奸罪。上世纪末的那次获罪同样被支持者视作****,引发了“Reformasi”,催生反对派形成。十多年过去,人民公正党领衔的人民联盟打破了国阵数十年一统天下的局面,改写了马来西亚的政治版图。

  在两派对抗的新图景中,MH370事件不出意料地成为又一个便于相互攻讦的话题;而半个多月以来的事件发展中,马来西亚也正展示着这些改变发生的原因。

  围攻

  要么是失职所致,要么是因为马方不愿及时完整地分享信息,这是不可容忍的。

  3月18日,蔡添强因为一条推特消息被传唤到吉隆坡警署。

  那是他在3月7日安瓦尔获刑后发出的英文消息:“纳吉布给安瓦尔判了5年监禁,而人民将在5个月内将纳吉布从总理的位置上拉下来,我发誓!”

  对这位素有“街头斗士”之称、坐过两年牢的著名反对派而言,警署并不陌生。“录完口供之后搜身,把我的iPad拿走,我说这完全不合法,”获释的蔡添强次日对南方周末记者控诉说,“当全世界都注视着马来西亚的时候,马来西亚政府却还在琢磨怎么对付反对党。”

  蔡添强至少说对了一半。3月8日MH370客机失联后,马来西亚政府成了事件的第二主角,并因其危机处置、事件调查、信息发布方面的问题,很快变为众矢之的。

  媒体最先批评大马政府。从一开始,马来西亚官方发布的消息就时常令记者们找不着北。

  “即使你像新闻学教材里教的那样反复求证,也很难不在这儿犯错,同一个部门针对同一个细节的说法可能在两三天里反复,”一位事发次日赶到吉隆坡并一直驻守的美国记者表示,“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它宣布的结论(航班终结于南印度洋)仍存有疑问。”

  这种反复令记者们怀疑马来西亚政府的效率,而每日例行发布会上的气氛也算不上友好。有法国记者在会上要国防部长兼代理交通部长希沙姆丁确认自己是总理纳吉布的表弟;当主持人请会议室第一排的记者让出空位时,一位一头白发的美国记者高声质问马国政府的效率,俨然在发泄多日来的怨气。

  SKYNEWS制作了专题,罗列“政府与马航做错的所有事”。德国《明镜》周刊批评说,“马来西亚关于失联飞机的混乱信息让各国失去耐心,也显示这个东南亚国家危机管理存在大漏洞,军事科研等方面力量薄弱。”

  合作伙伴很快加入了批评者行列。越南交通部次长范贵椒公开表达担忧,认为搜救的努力因为马方缺乏合作的积极态度而打了折扣,他多次告诉当时聚集河内的媒体,马方对越方提出的信息需求并没有给予良好的回应。

  密切关注机上154名本国乘客安危的中国也忍不住催促。3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敦促马国政府“加大搜索力度、加快调查速度”。

  5天后,事件仍无进展,新华社发表了一篇更尖锐的英文社论。这篇题为《239条生命的命运无法容忍任何玩忽职守和自私自利》的社论指责马国政府“失职”,称其未能更加全面和快速披露信息的做法令人“难以容忍”。

  社论发表前,大马总理纳吉布才迟迟确认了飞机偏离航道,越南此前的努力俨然成了浪费。社论称,考虑到当今的技术水平,这一拖延要么是失职所致,要么是因为马方不愿及时完整地分享信息,这是不可容忍的。

  马方几乎从未承认在后续处置中存在过失。希沙姆丁在发布会上直面质疑时表示,“只有当你想要它看起来混乱时,它才是混乱。”

  国际贸易与工业部副部长萨姆里的乐观更是出乎人们意料。“别的国家正在赞扬马来西亚主导的搜救,这件事不会影响到进出口,也不会影响马来西亚的投资气候。”他告诉媒体,既然确定失联客机因人为因素偏离航道,投资者就没有理由对马来西亚的安全失去信心。

  “马来西亚政府对内如何对待马来西亚人,对外就会如何对待媒体、邻国,这是一体两面,所以你会不断看到政府官员回避、说些漂亮话,”蔡添强批评说,“我们早已习惯了。”

  转变

  《经济学人》杂志近日发布“朋党资本主义指数”,在23个国家、地区中,马来西亚高居第三。

  反对派不会放过这个批评政府的机会。外部的压力被引入国会,民联的89位议员轮番在国会讨论中抛出质疑——他们在选举产生的222人下议院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这次事件暴露出政府部门之间、领导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造成国际社会对我们有很不良的印象,这很不幸,每个爱国者都应关怀。我觉得除了找MH370外,政府应该检讨马来西亚的整个系统。”作为议员,蔡添强透露自己在国会上表达的观点。

  受访的民联议员都表示,类似的质疑往往只由这89人发出,国阵的议员大多强调,此刻应放弃政治偏见、停止争吵,为正在进行的搜救祷告,望其成功、平安。

  议员拉兹菲南利直言不讳地对南方周末记者指出,尽管反对派某种程度上也认同不应此时扩大分歧,但政府的行动太令人失望,这一态度成了陈词滥调,“我们作为反对派有必要发出一些比较尖锐的声音,这也是我们制衡执政党的功能”。

  国阵似乎并不欣赏这种努力。当地媒体报道称,希沙姆丁在市中心的Aloft酒店为国阵全体议员进行了一场1小时45分钟的汇报,与会者包括马航CEO和民航局局长,89位反对派议员无一获邀。希沙姆丁为此解释说,“他们没有要求(获得这个汇报)。”

  民联议员戈宾斥之为借口,并提醒说,MH370事件不仅是国家大事,也正被国际聚焦。这恰好呼应了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凯斯勒此前的批评:“他们俨然像在处理本国政治问题一样处理这个巨大的全球性问题。”

  安瓦尔也在21日的*会上大声质问:“在国会没有人敢回答这个问题。”

  尽管炮声隆隆,坐在国会房间里的民联议员们也不会否认,相比上世纪末,情况已有了巨大转变。

  自上世纪中叶马来西亚独立以来,巫统一直牢牢把控局势。1973年,巫统、马来西亚华人公会、马来西亚印度国大党的联盟改组为国阵,一方面进一步控制了局面,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不同族群间不平等所带来的普遍焦虑。

  1981年,马哈蒂尔接任巫统主席及总理,并连任了22年。他所延续的新经济政策为马来西亚带来引人注目的经济发展,反对派也在此期间崛起。

  上世纪90年代初,蔡添强由澳洲留学归来时,整个地球正在经历一波民主化浪潮。当时看起来,马来西亚在亚洲算是相对民主自由的国家,有民选制度,且并非由军队控制局面。他从劳工运动入手,希望“把马来西亚从一个比较专制的国家变为一个比较民主的国家”。

  他的努力很快触到了厚重的墙壁。马来西亚自英殖民时代起就不断强调族群间的差异,政策制定大多基于族群,压根找不到革新者一度期待的阶级认同。

  在蔡添强看来,政府还成功丑化了民主转型期的乱象,台湾“议会”打架的画面时常在官方控制的媒体出现,给马国人造成冲击,少数族群担心,一旦采取抗议行动,自身会首先受冲击。他承认,普通民众大多希望国家在现有的游戏规则下发生改变。

  “我回来的年代,韩国、台湾地区还在羡慕马来西亚,但兜兜转转,只剩下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没有转型到多党执政的民主制度,我们还在一个圆圈里。”蔡添强抱怨。

  考虑到国阵扎根之深,安瓦尔1998年被革职后所掀起的变革已非同小可。运作10年后,2008年大选中,反对派首次打破了国阵长期拥有三分之二以上议席的垄断局面;2013年大选的成绩更比前次提高了7席。

  《经济学人》杂志近日发布“朋党资本主义指数”,在23个国家、地区中,马来西亚高居第三。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可见的腐败令反对派获得越来越多支持。

  “当年只有一套官方媒体,现在网络发达,反对派有了自己发声的管道,但马来西亚的专政比其他国家更复杂。”议员拉兹菲南利分析,马国法律体系中遗留下许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令,加上族群、宗教方面的独有结构,令国阵对整个马来西亚社会仍拥有较强控制力。

  现状

  “马来西亚是一个相对较少承受灾害袭击的国家,应对危机的经验确实比较少。”

  当如此“复杂”的局面遭遇MH370失联事件时,执政者的不足被聚焦放大。

  反对派在包括*会在内的各种场合尖锐批评政府失分,支持政府的人则指责反对派借话题炒作。当外界批评接踵而至时,大马国内还有一种声音涌现,为马来西亚政府的后续处置辩护: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任何一个国家面对它都难免会出现问题。

  曾经的政府公务员、现在的经济学家纳瓦拉特纳姆就对南方周末记者指出,从细节上看,失联事件可能在整个民航史上都不多见,“马来西亚是一个相对较少承受灾害袭击的国家,应对危机的经验确实比较少,但即使是灾害多发国家,在这样一件需要多方协作、关键信息又极度缺失的事件中,可能也会犯一些错误”。

  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马来西亚上一次遭受较大规模灾害可能要追溯到2004年12月末的印度洋海啸。在那场导致二十多万人死亡的巨大灾难中,马来西亚属于受影响较轻的国家,共有约68人遇难,大部分为槟榔屿州居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 05:2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