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冷战不会再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5 15:3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示:美国《政治新闻网》日前刊文,尽管美俄在乌克兰局势上对峙,但冷战不会再现。一方面,与前苏联领导人相比,普京的手段要温柔许多;另一方面,即使在冷战最危急的时刻,美国政府也避免在苏联挑衅时,与之针锋相对。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的私人智囊分析称,俄罗斯总统普京重奏起的熟悉旋律似乎把人们拉进了“另一个世界”:俄罗斯军队进入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针锋相对的边缘化政策、美俄元首繁忙的电话、U—2侦察飞机和挺进的苏制坦克,好像又让人回忆起了一触即发的冷战热斗。

  那一段历史似乎已被尘封,前苏联改革、戈尔巴乔夫出访纽约和华盛顿……但是如今无休止的新闻报道,却又把时局拉回了那喋喋不休、纷乱不堪的冷战时代。美俄双方似乎没有太多清晰、轻松的选择,只能一起心照不宣地默视着隐约逼近的阴霾。这阴霾好像已经笼罩苏美70年一样的阴森与沉默。

  虽然乌克兰媒体所起的标题咄咄逼人,但华盛顿的氛围却迥异于冷战时期。那个时候,孩子们纷纷被告知了如何隐蔽与掩护,最近的避难所在哪里,那些标示逃生场所的黄黑标志,这今天在一些联邦大楼上依然斑驳可辨。

  古巴导弹危机时期,美国广播公司(NBC)的桑德?瓦诺克曾被告知,遇到突发袭击时应该使用哪一个汇报情况的途径。而目前为止,我们驻白宫记者并没有收到任何类似的指示。

  当然,虽然愤懑的普京并不好惹,但与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威胁“埋葬”美国、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在华盛顿处处藏谍相比,普京的手段显然要温柔多了。

  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五月中的七天》、《核战爆发令》、《战略迷魂》等惊险小说还很少,因为那些似是而非、噩梦般的场景太让人恐惧。而在此之后的怀旧年代,“广告狂人”、FX热播电视“美国谍梦”等则很受欢迎。

  美国共和党人对奥巴马的指责,正如美国议员约翰·麦凯恩所说的“软弱的外交政策让人们不再相信美国的力量”都指向了同一个显著的事实。而自从那糟糕的时代以来,这问题一直存在。

  因为即使在冷战最危急的时刻,美国政府也避免在苏联挑衅时,与之针锋相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美国总统证明过相反的做法更好。

  1965年,当苏联的坦克挺近布达佩斯镇压匈牙利起义时,德威特·D·艾森豪威尔私下表达了强烈震惊和愤怒。但是,面对美苏在苏伊士、柏林、东南亚等遍布全球地区发生冲突时,艾森豪威尔只能在两个月后以美国政府的立场声明:“面对最近发生在匈牙利的事情,所有自由国家都有责任尽可能给受共产主义****的不幸者提供庇护。”

  1968年春天,当苏联坦克压进布拉格时,美国正深陷越战泥潭,林登·约翰逊总统的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放出话称,美国此时的外交政策应尽量保守,只能“以非正式的形式、措辞谨慎地表达美国希望看到捷克斯洛伐克早日正常化。”

  1981年,苏联在波兰实施戒严令之后,冷战专家、总统里根却没有“五分钟内回应”(他自己曾开玩笑说,他会像在广播演说中测试声音时那样反应灵敏)。与之相反,他呼吁“所有波兰人民都应与政府一起,为建设性谈判和妥协创造可能。”

  只有在古巴导弹危机时,华盛顿才真正与苏联针锋相对,但最后约翰·F·肯尼迪还是以美国从土耳其撤离导弹为交换条件化解了这一危机——此举被共和党人霍克斯指责说太过于卑躬屈膝,以至于很多年内都没有向外界披露。

  “太多的言不由衷、太多的花拳绣腿”,当代历史学家罗伯特·达莱克说,“但幸运的是,危急关头,我们总表现得克制和明智。其实,除了爆发战争以外我们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但战争绝对是愚蠢至极。”

  (本文编译:梁诗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 05:4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