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解读:隐藏在雷达背后的MH37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5 15:3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姚尧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张亦驰 南方周末实习生 王乐 受访人 雷达专家 李昭平 《航空知识》杂志副主编 王亚男


MH370可能的航向。


  只要飞机没有解体,只要飞机还在运动,军用雷达就可能发现它。各方没有公开明确表示看到了飞机,肯定是想隐藏什么。

  今天是马航MH370消失的第十三天。MH370究竟在哪?

  最后一次失联的时间几易其稿,到底是谁劫持?涉及什么军事机密?一切都难以找到最终答案。

  最新的流言是:印度洋中的迪戈加西亚,美军监控印度洋的最强大空军基地和情报基地,他们最应该知道客机下落,或许不想公开情报……

  但专家看来,出于情报利益和其他考虑,有意隐瞒准确情报,最后只能让美国遭受很大的舆论损失,这显然是不划算的。

  一个个流言兴起,一次次希望破灭。MH370究竟在哪,这是个难题还是秘密?

  或许我们值得从技术角度寻找线索。

  MH370为何消失在周边雷达屏幕上?

  南方周末:印度宣称,MH370失联时段,坚守军用雷达的人员睡着了,还有种说法是他们在安达曼岛的雷达没有开机,这是不是表明了各国在隐藏自己的军事实力?

  李昭平:有这样的可能。现代的雷达都是自动发现、自动记录和自动显示所发现的目标。如果军用雷达因为操作员睡着了而漏掉目标,说明这个雷达太落后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个有效但很笨拙的借口。

  王亚男:我不认为印度在有意隐瞒,因为在夜间,雷达操作人员可能放松警惕,甚至发现可疑目标可能都未给予足够重视。如果哪个国家的军事监测系统能在此时给搜救工作提供重要线索,那么对于提升该国的国际形象无疑有重大意义。而且即便通报了监测数据,也只能透露雷达的探测距离,对于其他关键信息并不会有泄露的威胁。

  南方周末:马航事件至今不明晰,到底是政治的博弈还是有军事机密?为什么马航失联会持续这么长时间?除技术原因外,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王亚男:我个人认为可能涉及某些军事和政治因素,马来西亚政坛目前也不稳定,特别是机长的政治倾向还牵涉其中,但这不能构成劫机的要件。马航失联这么久没有结果,主要原因在技术层面,即有人主动关闭了飞机与地面的一切主被动联系手段。完全依靠地面雷达去探测一架本应在预定航线飞行,却突然改变航线的民用航班,无疑是困难的。

  李昭平:马航事件至今不明晰,从技术的角度看,不是MH370没有被发现,不是人们真的不知道它去哪里了。

  只要飞机没有解体,只要飞机还在运动,雷达就可能发现它。即使处于民用雷达的覆盖范围或交接范围之外,军用雷达也可以发现。而各方没有公开明确表示雷达看到了飞机,肯定是想隐藏什么。

  也许,从军事的角度看,避免泄露雷达的部署位置和威力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公之于众,等于告诉其他国家,这个地带是在我的监控范围之内,可能会暴露实力,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当然,从政治的角度看,如果飞行员或劫机者与某个国家存在一些联系,这个国家的雷达上看到了这架飞机,它也不会透露相关情况。

  南方周末:马方公布了两个弧状的航线。向北这条,从哈萨克斯坦边界和土库曼斯坦延伸到泰国北部,向南的这条,从印度尼西亚到南印度洋。北部走廊要穿越泰国、巴基斯坦、印度、缅甸、哈萨克斯坦、阿富汗等国边界和领空。有专家说,即便有死角,但大部分空域是能够发现客机的。而南部走廊主要是海洋,除了印度的安达曼岛在内的少数岛屿之外,大部分空域都无法监视,飞行员是不是想利用这种情况往南飞?

  李昭平:MH370所公布的航线上到底哪些是雷达的死角,如果航线周围有民用机场,肯定是有雷达。至于军用雷达,其数据通过正常渠道是很难获取的。每个雷达都有一定的覆盖范围,包括一定的距离和一定的高度。超过了这个覆盖范围,雷达无法看见飞机。

  无论一个地面雷达设计的覆盖范围有多大,由于地球是圆的,或者由于高山或高大建筑物的遮挡,雷达的视线就可能被挡住,因为雷达电波无法穿透大山或地球,从而看不到远处的飞机。对于飞行高度在10000米的飞机来说,雷达最大视线距离300-400千米之间。如果飞行高度在6000米,这个距离就会下降到300-200千米以内。飞机飞得越低,飞机落到地面雷达盲区的机会就越大,如果飞机超低空飞行,雷达可能只能看到几十千米。

  王亚男:这要看具体的条件,在沿海地区,如果航班以低于附近山脉高度飞行,能够对雷达探测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如果MH370设法在另一架正常民航飞机近旁飞行,则可能让雷达将两架误判为一个目标,形成事实上的“隐身”。

  会是什么样的劫持?

  南方周末:外界是否能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使飞机偏航?比如黑客入侵其导航系统?

  李昭平:现代飞机的主要导航手段是惯性导航系统,根据设置航路上的典型位置点数据,飞机就可以在设定航路上飞行。惯导系统不会向外发送任何信号,也不会接收任何外界的信号,所以,惯导几乎是不受外界干扰的,要通过干扰惯导使飞机发生偏航是几乎不能做到的。

  但是,惯导系统如果工作时间很长,比如七八个小时,会产生较大的位置误差,专业上称为漂移,所以常常需要无线电导航(如塔康)或卫星导航系统(如GPS)来校正这个误差,而无线电导航或卫星导航系统都是比较容易受干扰的,这种情况下可能发生偏航。

  总的来说,仅仅依赖无线电导航或卫星导航的飞机,可以通过施加电子干扰使飞机偏航,对于采用惯导系统的飞机,除非飞行员自己改变航向,想通过技术手段来使飞机偏航是极其困难的。

  王亚男:如果是无意识的偏航,可能是导航设备故障造成的。但如果是主动让飞机偏航,在飞机外部是没有办法使飞机偏航的。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机组人员自行操作,使飞机产生偏航;其二是驾驶舱外人员夺取飞机控制权。

  南方周末:马航飞行员能否通过曲折路线飞行或超低空飞行等其他方式躲避军用雷达的监测?

  李昭平:可以。通过曲折路线,有可能躲过非无缝覆盖区域。如果飞机想避免被发现,这要求飞行员对航路上的雷达布置和覆盖非常熟悉。但即使再熟悉,恐怕也只能针对机场的民用雷达,军用雷达部署在什么位置,能够看多远,飞行员恐怕很难掌握。换句话说,他即使驾驶飞机躲过了民用雷达,但如果附近布置了军用雷达,他依然很难逃过。通过超低空飞行,可以处于雷达视线之外。

  王亚男:但是难度比较大,而且超低空飞行对飞机燃料消耗非常大。目前有分析认为这架飞机可能通过跟在另外一架民航客机后面的方法躲避地面雷达监控。这样理论上也可行,以色列曾经用多架战斗机进行密集编队,躲避在客机后面在航线上飞行以避开雷达。但是这要求飞行员必须将自己的飞机与目标飞机的距离控制在100米以内,速度差也不能太大,否则雷达就能分辨出来这不是一架飞机。当然,如果操纵员经验不丰富,可能放过这一重要信息。这就需要各国对相关时段的雷达进行进一步的仔细分析。看看有无这种“一批两架”的情况,也就是一个批次的目标,实际上是两架飞机。

  南方周末:在飞机关闭了所有联络系统后,除了引擎可以定位,还有什么方式可以用来定位?是否所有含有芯片的设备都可以用来定位?

  李昭平:引擎向生产厂家通过短波、超短波或卫星通信设备发送工作或故障信号,这是一种公开的定位飞机的方法。以卫星为例,假如三颗以上不同的卫星同时接收到信号,就可以定出飞机的位置。如果飞机关闭了所有联络系统(主要是航管应答机和通信电台),又没有发射出无线电信号的话,主要靠雷达来定位,前提是飞机处于雷达覆盖范围以内。如果雷达看不到,又需要定位,一般来说需要飞机发射出无线电信号。这种信号如果能同时被多个无线电接收机收到,或者被一个无线电接收机在不同的时刻收到,而且信号足够强,就可以定位。这种能够被利用来定位的信号,理论上只要是处于工作状态的电子设备,都可以发射出来。

  王亚男:通过多颗卫星同时接收ACARS系统发射机的射频信号,可以进行定位,但对于位置的判断存在滞后性,不够及时。含有芯片的设备与能否定位不构成直接联系。

  南方周末:马来西亚国防部长称将“破例”与中美共享军用雷达数据,共享雷达数据会起到什么作用?是否意味着可以通过多国军事雷达数据比对,还原出马航失联航班的飞行轨迹?

  李昭平:由于各国的军用雷达可能在不同的时段,或者在不同的位置发现同一个目标,因此,很有可能通过多部雷达数据的联合比对来还原出MH370的飞行轨迹。这里面有两个技术问题,一是如何能知道各国军用雷达看到的某一个目标就是MH370,这一点可以通过分析雷达所测得的目标的运动特征(如航速航向)再结合一些先验信息得到。二是需要把不同雷达的位置数据换算到同一坐标系下,这样可以更方便地判断飞机所处的位置。

  南方周末:各国对共享雷达信息有何顾忌?

  李昭平:首先是这种共享的信息可能暴露雷达的部署位置及其威力。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发现一个目标,比如A国,而另外一个国家发现了,比如B国,B国就可能知道A国的雷达的一些性能数据和所处位置。而B国如果进一步推算出A国的雷达甚至可以覆盖B国或B国的某个位置,就可能引起恐慌。

  这种共享可能会暴露某国雷达的数据格式、数据处理方式或其他军用信息,可能是不安全的。

  南方周末:是不是所有雷达都会记录相关数据,是否存在有些雷达数据已经丢失。有些雷达只有在发现异常目标后,才会通过操纵员启动相关记录装置。

  李昭平:所有的雷达都会记录相关数据,而且这种记录都是自动的,雷达一边录取,一边记录。通常会记在一个容量很大的磁盘或磁盘阵列中。由于现在的雷达通常都是24小时工作,所以数据量很大,但磁盘容量总是有限的,所以理论上,旧的数据有可能被冲掉。但是,在旧的数据被冲掉之前,一般都会转移至另外一个磁盘进行存储。所以,实际上来说,雷达数据至少是近期的雷达数据,一般是不会丢失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3 00:05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