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志兴:东鳞西爪记韩国(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23 14:3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潮往往在不经意间到来。

  从釜山坐高铁回首尔,直奔韩中亲善协会为我们组织的欢迎晚宴会场。非常正式的那种,一个长条桌,中韩双方分坐两边,领导讲话,敬酒,互相介绍身份,一切如仪。

  但是,客套过后,对方忽然提出,按照韩国习俗喝酒,选出提酒人,在祝酒词后喊一句响亮的话,大家一起高喊这句话。第一句我记得是像是喊中国话音的:“鱼还有!”,我悄悄对坐在旁边的海霞说,咱们该喊“虾还有”了,没想到,海霞敬酒喊出的是“给力”,我说,人家给鱼,你给梨,不对等啊!

  给了力,温度就慢慢升高,接下来,韩方开始唱歌,据说,唱歌敬的酒会格外香醇。不夸张的说,韩国人唱歌水平真的不错,不过,中方也没有差多少,说平分秋色也还马马虎虎。



  虽然大都是第一次见面,但是热烈的气氛很快融化了表面包着的那一层矜持,大家似乎成了相识多年的朋友,韩中亲善协会的秘书长金容国比我小几岁,一定要认我做大哥。他和我还掰起了手腕,果真有力。

  我喜欢和手腕有力的人交朋友,踏实。

  其实,这会儿不用唱歌,酒也一定是香醇的,因为,上午的海风似乎还在吹拂我们的脸颊,这风里,带来的也是亲善的音符。

  上午在釜山,我们拜访了韩国南海地方海洋警察厅。这次访问,韩方特别安排在一艘稽查舰上进行,厅长舰长等都出席了。韩方导游告诉我们,这是超规格的一次接待,以往从来没有在这样大的舰艇上接待媒体。这艘舰98米长,14米宽,排水量为2763吨,续航能力是8400公里,可以从釜山到洛杉矶。甲板上可以升降直升飞机。

  这艘2000年开始服役的舰艇,到现在还是海洋警察厅执法的主力舰。

  执法这个词,今天听起来还有点刺耳。因为,中韩两国的海洋捕捞方面,还是有不少的摩擦。当然,厅长开始就说了,韩中两国是近邻,也是朋友,可是,朋友也会闹矛盾啊!



  这个矛盾起因很简单,中国沿海打不到鱼了,邻居的海里有,也不是他们养的,中国渔船就开过来捕捞。

  捞到鱼就是赚到钱,能不趋之若鹜?韩国海警这么形容:在雷达上看,中方的渔船像天上的星星一样。

  星星一样的渔船,会不会把韩国领海的鱼也捞干了呢,韩国人当然也怕。

  其实,这是一个难解的题。

  中国近海没鱼可打,而渔民们千辛万苦积攒的钱买了渔船又不能当了游船用,只能冒险到韩国的大海里来讨生活。

  如果要解开这道难题,近期做法是跟中国的渔民做工作,让他们严守规定,同时,希望韩国海警文明执法,尽量减少冲突。远期做法是做好中国近海的环境保护,让海水能够提供鱼类更好的生存空间,同时,执行好休渔政策。当然,最要紧的是把经济搞上去。到了打渔挣的钱远不如从事其他行业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有人冒着风险到别国领海打鱼了。

  据说,韩国现在打鱼的人就少多了,这大概也是韩国领海的鱼儿生长迅速的一个因素吧。

  我们上船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雨,据说,当地两个月没下雨了,所以厅长也开玩笑说,这是专门为中国媒体精英的到来而下的雨,闷热之气为之一解。

  闷热没了,甲板上却到处积了水。雨停了,几个海警默默地蹲在地上,用毛巾一点一点把积水擦干,那是怕我们一脚踩到水里滑了跟头。



  其实,我们不知道他们叫什么,他们也不认识我们,甚至以后也不会有机缘见面,但是,从这些默默的身影里,我看到了亲善。

  我想,对我们表示的亲善,也是对中国人民表示的亲善。据舰长介绍,他们每年都会救助许多遇难的中国渔民,哪怕是违法进入韩国领海作业的中国渔民。

  我专门问了一个年轻海警这个问题,中国渔船遇难很多,是不是因为渔船设备不好呢?他点头称是。

  这就印证了这一点,经济水平是当前两国渔业摩擦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渔民几家几户凑钱买一艘船,船况不好,又急于把钱赚回来,当然会出现上面所说的种种情况。

  事实上,把希望寄托在人家的亲善上也是靠不住的。按照马克思所说,在利益面前,温情脉脉的面纱早晚是要摘下来的。

  我们的希望,只能是这块面纱常常蒙着,少摘下来,晚摘下来,而中国人尽快发展起来。那个时候,这个警察厅是不是该失业了?

  舰船带我们出海巡航了一大圈,虽然有点雨,但是没有风,海水很平静。这里的海水很清,但是不像有些地方是蓝蓝的,这里的海水有点发黑。远处,可以看到海岸边鳞次栉比的高楼,近处,是海警们年轻的生气勃勃的脸庞。我想,大海,常常是平静的,但是,风暴来时,惊涛骇浪完全是大海的另一副面孔。海如此,人也如此。

  中韩之间,就要不断地做亲善工作,让平静的海面永远平静才好。

  说起中韩亲善的话题,韩中亲善协会做了许多工作,他们建设了一个徐福公园,他们接待了不少来自中国的代表团,也促成了不少的韩中交流和合作。看了他们提供的资料,不禁想起一个人来。

  他叫崔致远,生于公元857年,正是中国的晚唐时期,但实力犹在。12岁时,崔致远负笈游学,到中国一呆就是16年。他在国子监读书,后来做过溧水县尉,在扬州做过侍御府内奉、都统巡官、馆驿巡官等,最后官至三品。当时,这算个不小的官儿了。



  说官没什么了不起的,唐宋以后,其实是会写文章才算本事。崔致远这个外国人,居然在中国成了小有名气的文化人。公元881年5月,崔致远的本主高骈起兵讨伐黄巢,他拟就的《檄黄巢书》,天下传诵,并凭此获“赐绯鱼袋”勋位。檄书中一句“不惟天下之人皆思显戮,抑亦地中之鬼已议阴诛”,言辞之峻切凌厉,流传至今。

  崔致远的塑像现在立在釜山威斯汀酒店附近的海云台,这个地名也是他起的。不过,这里看不见海,他孤零零的有点寂寞。

  可是,谁知道他胸中是不是有万千大壑呢!

  再说,崔致远的铜像在中国还有两座呢,一处在扬州市崔致远纪念馆,一处在溧水县博物馆。

  中国人和韩国人,都记住了这个名字。

  在韩中亲善史上,这也算是先驱者了。

  后来者呢?

  我知道,数也数不清。我们都是其中的一员。

2013年8月22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4 17:0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