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肯尼思·沃尔兹:《现实主义与国际政治》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12 20:5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读这本书战线拉得比较长,大概在考博之前就开始读了,一直读到考博复试以后。由于这是一本论文集,所以断断续续也不至于太要紧。很多人知道、了解甚至崇拜沃尔兹大概都是由于他写于1979年的《国际政治理论》或者再加上写于1959年的《人、国家与战争》。其实他这一辈子所发表的论文中,亦有很多是绝对意义上的精品,《现实主义与国际政治》正是他论文的精品集。本书中文版的封底,国际关系领域的四大牛人对该论文集做了积极评价(约翰·米尔斯海默、斯蒂芬·沃尔特、罗伯特·杰维斯、罗伯特·基欧汉)。
全书根据论文的写作性质和内容共分为理论、国际政治、军事和政策四个部分。其实每一部分都是精华、都有亮点,我只能选择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来做笔记。
沃尔兹在文章的开篇论文中就把康德的自由主义作为分析的文本。他在文中指出,当前的“民主和平论”并非康德之本意,根据他对康德的理解,民主国家实现和平是有可能的,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到底什么样的国家才是民主国家?沃尔兹指出,康德往往被不恰当地置于自由派之首,所以才会有对其政治哲学的误读。康德所谓的“和平”可能来自战争的若干方式,因为国家的实力与它的繁荣和福祉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又与其国民享受的自由度有直接关系。换言之,很多人没有搞清楚自由的获取可能直接来自与战争,康德的自由主义并不意味着永久和平(自由与和平不是恒等式)。康德虽然写了《永久和平论》的小册子,但他在另一本书中写到,永久和平在事实上成了一个行不通的主意。而且,沃尔兹还指出,康德的永久和平是建立在“共和制”基础上的和平,那么又有多少国家是共和制的?康德对“共和国”的标准限制如此严格,以致我们很难找出这种性质的国家。即使当今的流行的“民主和平论”(民主国家间不打仗),沃尔兹也一一予以驳斥。在沃尔兹看来,民主国家间少打仗还马马虎虎说得过去,不打仗是肯定不正确的。
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为什么不是外交政策理论?这是今年北大考博的一道试题,如果我要是早一点读到这篇论文的话,兴许能多考几分。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沃尔兹依然用类比的方法,他说国际政治理论并必然包含一个外交政策理论,正如市场理论并不必然包含企业理论一样。前者是体系理论,而后者是单元理论,两者没有必然的从属和包含关系,但是体系理论会影响到的单元的行为。沃尔兹用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解释了国际政治理论与外交政策理论的不同:尽管现实主义理论不能解释某场特定战争发生的原因,它却能解释战争何以在过去千年间令人沮丧地屡屡发生。即体系理论可以解释所有战争的根源(origins),但外交政策理论只能解释某场战争的原因(cause),这是两种理论之间的最鲜明区别。
两极稳定还是单极/多极稳定?沃尔兹不止一次地指出两极世界的稳定性,这也是他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基础。在现实主义者普遍将军事看作主要参考的当今时代,沃尔兹认为冷战后两极仍会持续,但是处在一种改变了的状态。所以,多极化只是暂时的,最终仍将会出现两极对立的格局,无论另一个国家是中国、俄罗斯、欧盟(他已经否认了欧盟作为一个国家实体的可能性)还是日本(日本在我看来显然不可能的)。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沃尔兹把核武器作为导致世界格局稳定的重要变量。他甚至认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越多,世界越稳定,至少大国间发生战争(核战争)的可能性越小。这是常规武器与核武器之间的显著不同。但是,一个比较容易遭受质疑的问题是,核扩散是否会必然伴随着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呢?换言之,作者的核乐观与核扩散思想同“极”的关系是怎样的?如果两极格局在沃尔兹看来是最稳定结构的话,核扩散是否会使得次国家(如中国、法国、日本、甚至印度等)地位升级到超级大国呢?沃尔兹也注意到了这方面的质疑,他在书中直接或间接做出两点说明:第一,并非拥有了核武器的国家就将必然成为大国,当然也未必能够占据“极”的位置。核武器是成为超级大国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第二,核国家可以分为“核大国”与“核小国”,核小国除了保持对他国的核威慑以外,往往对其他问题往往无能为力,更毋宁说成为多极化的一个行为主体了。
沃尔兹虽然一直致力于国际政治理论的构建,在政策领域他也写下了不少有影响力的论文。其中他对越南战争的分析,是非常到位且另辟蹊径的。当所有美国人都担心“多米诺骨牌”理论在印度支那以及东南亚产生效应的时候,沃尔兹则指责美国人被多米诺幻象所误导了。他认为,在国际政治中“成功是失败之母”,如果一个国家因软弱而依附于其他国家,其邻国会进行抗争以免遭受类似的命运。在此种情况下,国家往往更倾向于制衡战略,而不是追随。具体到东南亚的案例,越南战争会使东南亚相关国家自觉地去制衡共产主义的扩展,美国的这种担心以及最终的介入,有点过于神经质。当然,也会有正常的担忧,即苏联预期获得的胜利危及美国的核心利益时,美国做出反应是正当的,但在越南战争以及其他一些军事入侵问题上(如对巴拿马、格林纳达等的入侵),美国显然做了无用功。
最后我摘抄几句文章中非常出彩的部分文字,感觉他总是字字珠玑、文风犀利、醍醐灌顶:
一个理论的解释能力远比其预测能力重要。解释上的成功而不是预测上的,才是好理论的终极标准。(p.86; 理论评估)
只有当战争发生的所有原因都来自国家内部时,民主和平论才能成立。(p.181; 冷战后的结构现实主义)
战争要么是圣战,要么是犯罪。圣战是可怕的,因为圣战者们是为了正义的事业进行战争,而这种正义是他们自己定义的,并试图强加给他人。(p.184; 冷战后的结构现实主义,其中第一句为引用)
和平是最高尚的战争理由。(p.185; 冷战后的结构现实主义)
在多极世界中,大国容易犯的毛病是反应迟钝;在两极世界中,是反应过度;在单极世界中,则是扩张过度。(p.185; 冷战后的结构现实主义)
我们拥有采取行动的高度能力,同时却很少有行动的必要。在拥有诸多选择以及很少行动必要的情况下,智慧要求我们在决定军事力量之前深思熟虑。(p.300; 全球视角下的美国对欧政策)
我们曾经是自发的孤立主义者,现在已经变成了自发的国际主义者。无论是孤立主义还是国际主义本身都不是好事。(p.302; 全球视角下的美国对欧政策)
我相信美国比大多数国家好,但我担心它并没有许多美国人想象得那么好。在国际政治中,失去制衡的权力构成了危险,即使失衡的是美国的权力。(p.318; 美国作为世界典范?)
[美]肯尼思·沃尔兹:《现实主义与国际政治》,张睿壮、刘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来源:涛声依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1 03:43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