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分享] 政治学考研心得(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3 11:2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 本人没考上,但是复习过程有些个人体会,发来与诸君分享。 下面为回复一个研友关于北大政治学考研的信: 原理至为复杂,综合较为简单。英语一定重视,政治尽量提高。 原理出题人是燕继荣,现pku政治系系主任,他的书第一,不光是一本《现代政治分析》,还有《发展政治学》《社会资本》,其次是海伍德的《政治学》《政治学核心概念》,老师推崇海伍德,没办法。俞可平的书很重要,转轨政治学系列都要看,最重要是《政治与政治学》《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此外,燕继荣的论文,你上期刊网上搜吧,都要看。看多了就发现燕继荣来来回回就那几个关注点,治理、社会资本、政治发展、****、亨廷顿与弗里德曼、西方新的政治理论而非马克思政治分析,比如公共选择、集体行动逻辑等、市场经济与自由啦。当然,基础知识也得把握,去年就考政治管理、宽容、什么的。 不过开始看的时候,肯定觉得原理知识庞杂,极为混乱,从思想到制度,从理论到方法,建议多看海伍德《政治学》和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整理好思路,建立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细节。 综合一包含三部分,中外制度加党史。外国制度就看曹沛霖三本书,内容有相似的;中国制度除了谢庆魁跟杨凤春的两本书,(注意杨凤春的书是新加的,他是中国制度出题人)我觉得人大杨光斌的《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南开朱光磊的《当代中国政府过程》都看看,宪法也看看;党史还需要看关海亭的书,关于中国政治发展史,注意历次会议,注意时代关节点(今年建国60年,去年改革开放30年,就看出题人怎么找切入点出题了,去年找的是反腐倡廉与纪委监察制度三十年发展),注意历史发展的起伏与转折。综合一相对来说知识点比较死,制度、历史都是固定的,西方制度是我短板,中国制度我知道去年考“论垂直管理”是研究生上课一个专题,如果能找来上课的专题,看看老师关注点,对复习的方向把握还是很重要。你如果找到的话也分享给我下。 专业课我把握住出题人,了解出题人的关注点,出题老师不会以参考书为自己出题的范围,只会以自己的知识框架为准,当然,参考书是基本了。 有时间的话,当然看书越多越好,不过还是先看基本的,可以看看他们给的博士参考书,北大政府管理学院的网站要常上。 关于试题答案,你是老师,你想招什么样的研究生呢?会做研究,那么什么是研究呢,就是基础知识+分析+文笔,所以答题答得死会很被动,特别是北大,他们不需要书上的死知识,当然这些知识是基础,答题要会分析,要像阐释理论,要像写论文,由概念界定到各方理论,加上关键词英文或引用经典表述。现在先不用细琢磨,毕竟复习还不只是应试。 网站的话就考研论坛,学院网站,你也百度搜搜吧。 想起来这么多,具体再交流。 祝好,加油。   (二) 每年都有不少朋友报考北大政治学,从去年考试,北大政治学专业招生人数有不小调整,减少外招名额,去年招生数是9人,其中理论4人,制度3人,党史2人。按照初试和复试总分进行成绩统一排名,面试人数是15人,淘汰率还是不低,相比前几年来说,竞争更为激烈。 现在离考试只有一个多月了,相信许多朋友已经经过了努力的学习和准备,作为一个过来人,其实一直想通过一些方式帮助准备进入北大学习的朋友。去年我的专业课,政治学原理是129分,基本上是最高的了。所以我觉得在专业复习和考试方面或许对大家能够有所启示和帮助。因为我常常觉得一些朋友的复习方式存在不少问题,当然我的复习方式并不一定有多好,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道路,但是一些基本的东西还是相通的。 我有时候看到不少朋友还在使劲追逐那几本指定的参考书,总是想找到老师讲课的笔记资料之类,去年考试的时候,考场外还有人拿着那本政治学基础背诵,如果是这样一番景况,我是觉得你的复习是比较危险的。我在去年的政治学原理复习中,读过大概200本以上的书,当然都是一些二、三手的教材文集之类,没有看什么名著,因为毕竟没有那么多时间。早已经超出了那基本参考书的范围,而且基本上可以说,那些什么笔记没有什么作用,真题很重要。我想说,如果只盯着那几本书,结果我只能祝福你好运了。 我比较忙,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上来的话,希望能够给你们做出满意的回答。 当然,最重要的始终是自己的努力勤奋,我的一些想法和经验可以给你一个参考。 最后,我还想说,考进北大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难,当然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这句话,你如果明白了,那么离成功就不远了。 祝福大家能够进入pkusg学习,如果你明年能够进来,你的人生可能从此会大不一样,你会有很多的收获!  不好意思,书目较多,我一时也记不全。去年复习的时候记录在笔记中,不过早已送给一个朋友了。 开始花了三个月左右阅读教材,把指定的,以及国内外的一些教材都看过,好的就多看几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政治学知识体系,基本上包括了政治学基础只是的所有内容。第二个阶段进行分类全面复习,将每一个知识点分门别类地吃透,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融会贯通。第三个阶段是进行重点复习,把政治学中重要的知识进行深入学习,根据对真题的分析把握一些容易出现的知识点。第四阶段是查漏补缺和热点把握,热点主要是学术界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出题人的观点和研究内容。 比如说就民主这个知识点,在图书馆找到讲民主的书以及相关内容来读,主要是有代表性的,将民主的各个方面都弄明白。 当然,现在离考试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不可能这样全面系统地复习。 最后这个阶段,要看书的话,指定的书中,《政治科学》、燕的《分析原理》自然是重点,反复仔细看,以此为纲,再发散开来。通过真题可以看出,《政治学基础》已经有差不多5年没有从其中直接出题了。如果没有时间,可以不看了。我去年只开始看过两次。看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俞可平的那几本书,其中有不少这些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些热点以及一些经典著作的阐述。最后你也必须看看一些论文,尤其是关注出题老师的研究内容。 综合的话,按照过去的经验,那几本书基本上差不多了。不过一定要记忆,全面地记忆,不要想当然哪个不会考。党史的那个七十年必须看好,也可以看看关老师的《近现代政治发展史》,有两年有题目直接从中出来,去年没有。比较制度除了曹的那两本书,可以看看其它国内的教材,也不是很多,比如沈蕴芳的、宋玉波的等等。中国政府这个你也可以都看几本,谢老师的那本当然重要,其它如杨凤春的、人大杨光斌的等等。关于综合,一些基本的内容必须要完整准确地记忆。 我说得比较笼统,时间不多了,你根据自己的复习适当地进行参考吧。有什么问题再联系我。好好学习,努力考上!  每年都有不少人二考、三考,今年也是,很多朋友去年考的不错,差不多就可以进复试了。 你已经有不少的经验了,这个是优势。但是最怕的就是你说的麻木,千万别以为今年就一定是在你去年的基础上提高,那只是一种可能。你应该知道路径依赖吧,复习中始终可能存在不少无效性。 我是因为以前基本上没有学过政治学,而且都3年没有看过什么书了,所以就从头开始看书,看的书就多一些。一般其实都不用这样来做,有些书也并不是很有必要去看。 你去年都考过了,我始终认为对于这个学科应该有一个清楚的知识体系。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知识。当然在体系中又有重点、热点、难点之分。你通过以前的复习能够做到掌握这之中基本的概念、原理,书的数量并不一定是很多。 光看原理,没有扩充的话比较麻烦。当然,书里面基本上已经涵盖了大部分知识点。 我原来总结的专题比较多啊,大体包括政治和政治学、政治学研究方法、政治价值、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学原理等,每一个下面又分很多小的,再不断细分。 我并没有说《政治学基础》没用。 那本书写的不错,逻辑性很强。但是如果从时间和应试的角度考虑,我并不建议花太多时间去看他。最简单的一点是已经很多年没有从中出题了,当然你读了不会有坏处。不过如果明年从中出什么东西,这个谁也无法保证。但是我想你既然都复习了不少时间了,自然已经看了不少书,你只要把政治学基本的东西都能够理解掌握,看不看这个已经无所谓了。 我去年这本书只翻过两次,《政治科学》也没怎么看过。当然,《政治科学》还是很重要的参考。我看的其它书比较多,对政治学基本的知识都有一个基础的掌握后,少看什么书什么笔记已经关系不大了。 你尽量抓住主要的东西、重点、热点。 其实没有那么夸张,这里很多考上的人也没有看多少书,我也只是一个个例,永远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比别人强,每年很多来考试的人只是凑数的,不要灰心! 如果你考研复习能够做到连自己都佩服自己的地步的话,那就要成功了! 我工作了2年多,专业度几乎为零、英语差不多忘光,从头开始,复习10个月,加上运气的眷顾,进入了北大。 200本是针对像我这样的没有什么基础的,不一定是要那么多。有的同学大学基础相当好,思维能力强,没有看多少书,也考得相当好。不过多看书,全面深入地学习理解是很重要的。每一个考题的背后是大量的知识积累作为前提的,不是碰巧遇到了一个问题,记住了就成了。 我是从4月开始看的,不过中间也经历了一个自己的探索过程,后来常去图书馆看书,基本上政治学那几架的书大致的分布记住了。选择了一些与考试相关的看,不过200本并不是从头到尾地看,而是比较着看,相关内容,或者写的不错的地方,有价值的地方。 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老实说,我觉得自己并不聪明,但是在去年的复习中,基本上能够做到一心一意毫不动摇、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坚持不懈充满信心。正如我前面说过的,如果你大部分时间内都能够做到连自己都佩服自己的地步,进北大是很自然的事! 好好加油! 我是大三的学生 ,专业课学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我打算考研,专业是政治学理论。我从大三开学的第二个月也就是10月开始准备考研。当然不是像大四那样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看书。我们的课比较的少,所以大概平均下来一天看书八九个小时。开始就是背单词,把单词大致的背了两遍之后,九开始看书了。像政治学基础 王辅巨力 的  西方政治思想史 徐大同的 西方政治思想史刚 马啸原的 王惠岩的以前我们开过这门课。这些都看了一遍,现在在看曹德本的中国政治思想史。都只是大致的看完,做了一个很简单的笔记,就是记下了大纲和黑体字。所以看完这些书基本没有什么效果。所以我想问问这些书该怎么看?学长可以说的具体点吗? 还有就是说实在的考什么学校,我一直没有打定主意。不知道学长对这个专业的各大院校 能不能介绍介绍?为什么有的人说华中师范的政治学是全国数一数二的? 华师的政治学不错,有些方面如农村研究国内领先,如果你单纯是为了将来的学术的话,也可以考华师。但是,考研一是为了工作,其次是学术,对于绝大数人来说,工作才是第一位的。所以学校和专业都很重要,如果你对政治学很感兴趣,这么早准备,智商不在阿甘之下的话,那么可以考虑一下更好的学校。 目前国内的政治学,不错的学校并不多,北大、人大、复旦、华师等等。当然这是很笼统的说法,政治学是个大学科,各个领域里,不同的学校都有自己在某方面的优势,比如清华、中山、天津师大、南开、北师大等等。 我不知道你现在哪个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学的差距不大,很多人都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考过来的。现在还比较早,你不用太紧,好好打基础,尤其是专业课方面。早点确定好目标,不要轻易动摇。 ((((三三三三))))    睡在我下铺的兄弟,今年考了北大政治学第一名。听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惊讶,然后是佩服,他是人大政治学系“高材生”,今年考了370多,加上复试总分是第一名!同样是政治学系的学生,在 4年以后差距是如此之大!想来十分惭愧。细细回忆,这四年中,他过的充实而有意义,在学术方面颇有造诣,有几点很值得大家学习:  1、广泛涉猎各学科知识,而不是局限于政治学。早在大一的时候,他就广泛涉猎各个领域,尤其是哲学和经济学、历史学,尼采、康德、黑格尔、萨特、马克思、恩格斯、黄仁宇、费正清等人的著作他早在大一就读过,大一一年就有好几十本!  2、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话绝不是空话!大学四年,他从不与同学争什么,包括奖学金、入党,也不整天考虑就业找工作等问题,一切顺其自然,将主要精力用来泡图书馆,读书、思考、写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然,并不是说他是书呆子,学习之外,他还是某协会的会长,该协会如今是人民大学数一数二的协会。  3、经常去旁听名师讲课。人大有很多不错的老师,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多听一听各个专业的名师讲课,对开阔思维、拓展知识面、提高学术素养很有帮助,听同学说经常在财经、管理、哲学等专业的课堂上见到他旁听……  4、心胸开阔,爱思考,很少进行无谓的“主义”之争。用教科书的话说,“学习政治学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了解知识本身,而是调整心态,开阔胸怀,以审视的眼光来迎接不同的观点,在多样性中学会辨析和反思”。政治学是一门很特别的学科,需要用包容的心态去学习,很多领域的知识需要重构(如近代史),但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摆脱固有的偏见、政治立场的束缚,容易走进死胡同。我下铺的兄弟做的很好,对各家学派从不盲目地批判,而是潜心地研究、反思。  5、坚持写读书笔记。每读完一本书都要认真地写一写心得,感想。长此以往,学术积淀日益深厚。   

来源:百度文库  作者:重阳客00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3-4-13 19:02:03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4-13 20:24:2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7 10:5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