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脱维亚:困境中艰难前行
发布时间:2010-04-21 作者:余翔 来源:《国际资料信息》2009年第7期
经过数月风平浪静之后,东欧诸国波澜再起,拉脱维亚处在了此次波澜的中心。引发外界对拉脱维亚关注的原因是,无人问津拉脱维亚政府6月3日拍卖的价值5000万拉特(约合1亿美元)的短期国债。投资者担心在拉脱维亚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汇率相对过高的拉脱维亚特大幅贬值将不可避免,并担心类似1997年由泰国引发的亚洲金融风暴会再度重演。外界担心拉脱维亚的货币若大幅贬值,爱沙尼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的货币也可能随之大泻,大举投资拉脱维亚的瑞典将会受到牵连。有人甚至预计拉脱维亚将会引发第二波金融危机。1
拉脱维亚的经济规模和结构与冰岛非常相似,该国近年来的经济高增长率得益于来自欧洲其他地区的大量投资、巨额外债、国民的高消费以及低储蓄率。由于金融市场紧缩和住房市场崩盘,拉脱维亚的经济已全面陷入衰退,欧盟预测2009年拉脱维亚的GDP增长将收缩至6.9%,2010年将再降低2.4%,失业率将攀升到两位数。拉脱维亚的经济目前是欧盟成员国中最疲软的。民众对政府的支持率曾一度降至10%以下,游*示*和社会骚*不断,前任总理戈德马尼斯及其内阁被迫于今年2月20日辞职。2
一、拉脱维亚经济存在诸多问题
(一)经济过度开放。1991年拉脱维亚脱离俄罗斯独立后,在政治上对西欧实行一边倒政策: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2007年12月21日加入《申根公约》。3 经济上,拉脱维亚摒弃了前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旧模式,向市场经济转轨,推行自由化的经济改革政策,并全面向西欧开放。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拉脱维亚经济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长。4 但在享受经济开放带来繁荣的同时,中东欧国家却没有根据国情及时搭建维护自身经济安全的防火墙。随着经济的不平衡性逐渐增加,拉脱维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早在2005年IMF就曾对拉脱维亚经济过热发出过警告。
(二)对西欧高度依赖。拉脱维亚金融体系70%以上为西欧跨国银行所控制,拉所欠外债已达到其GDP的1.3倍,其中90%是外汇贷款,尤其是欧元贷款。拉脱维亚经常性项目赤字不断增加,2007年曾一度高达其GDP的25%。对外部经济环境,尤其是西欧经济的高度依赖导致中东欧经济失去自主性,成为“墙头草”。随着全球金融危机逐渐演变成经济危机,西欧需求的骤减和西欧银行为求自保而抽逃资金,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全面冲击拉脱维亚,拉脱维亚经济自2008年第三季度进入全面衰退。1
(三)外资流向严重失衡。流入拉脱维亚的大量外资并未流向贸易部门,而是投向了房地产、零售和金融服务业。这些行业在长时期内产生的收入回报有限,无法为拉脱维亚政府大量举债来推动经济的做法提供支持。这一问题在拉脱维亚银行业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拉脱维亚银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致使资产增速放缓、资本及储备金减少、存款缩水、贷款增加、利润下降、呆账增多、等级下滑等。2008年,拉脱维亚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83.8%,创2003年以来最低记录;呆账比例高达15%,几乎是上年的2倍。2008年,全国借贷逾期未还案件数量达到上年的2.7倍。2008年11月,拉脱维亚第二大银行,也是最大的本土银行Pareks Banka濒临破产。为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增强民众信心,拉脱维亚政府被迫对该银行实行了国有化。2
(四)盯住欧元汇率政策使拉脱维亚失去出口竞争力。拉脱维亚出口的主要是木材、纺织、食品等低附加值商品,而进口的则是机械制造仪器、化工产品、交通运输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拉脱维亚自加入欧盟以后施行将本国货币拉特紧盯欧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将本国货币与欧元挂钩,维持固定的±1%波幅。因此,拉脱维亚货币政策失去灵活性。紧盯欧元的汇率政策导致拉特汇率定价过高,从而抑制了拉脱维亚的出口,刺激了进口,这使得该国经济过于依赖外国资本。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拉脱维亚中央银行为稳定汇率耗用大量外汇储备。据拉脱维亚央行数据,今年1—5月份,拉脱维亚外汇储备降至29.69亿欧元,减少7.27亿欧元,降幅为19.7%。面对税收收入下降和救助计划急需资金等压力,拉脱维亚维持目前紧盯欧元的汇率制度压力巨大。3
二、引爆第二波危机几率较小
第一,20国集团在伦敦金融峰会承诺将向IMF注资5000亿美元,这将使IMF援助包括拉脱维亚在内的中东欧国家经济的能力大大增强,IMF不会放任东欧国家出现主权违约。对拉脱维亚经济、金融状况,IMF已开始予以密切关注。
第二,基于欧洲统一的原则,欧盟不会放任东欧新成员国出现经济上的破产。2008年12月,欧盟联合IMF、世界银行及北欧国家决定向拉脱维亚这个人口只有230万的国家提供总额为75亿欧元的资金援助,其中IMF出资17亿欧元,欧盟43亿欧元。今年5月,欧盟财长会议再次决定将对东欧国家的经济贷款增加一倍至500亿欧元。外部资金援助对拉脱维亚应对危机非常关键。1
第三,西欧银行不可能对东欧银行陷入困境的情况袖手旁观。受东欧国家债务影响的西欧国家非常集中: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和瑞典六国占西欧对东欧国家贷款的84%;奥地利银行在东欧的风险敞口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比利时为30%,瑞典20%,希腊近20%,荷兰和瑞士10%。如果东欧银行出现大规模的贷款违约将增加已遭削弱的金融体系的压力,必将拖累西欧银行。2
第四,拉脱维亚经济规模较小,不足以触发所谓的“第二波金融风暴”。2008年,拉脱维亚GD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为389.8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97位。拉脱维亚经济总量仅占欧元区的0.22%,欧盟27国的0.16%,在27国中排名倒数第五。目前,拉脱维亚的外来投资存量总共为112.1亿美元,国内信用贷款总额为304.9亿美元。即便是拉脱维亚发生大的经济或金融危机,也都不大可能会引发整个西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3
三、走出衰退尚待时日
东欧国家的经济危机并不是源于转轨,从根本上看是外源性的危机,是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结果。据IMF预测,2010年东欧国家走出衰退的可能性只有30%。拉脱维亚短期内要想走出危机,刺激内需、加强国内制度改革非常重要,但是拉脱维亚自身应对危机的空间有限。
首先,拉脱维亚缺乏在市场条件下应对经济、金融危机的经验。虽然危机发生后,拉脱维亚也推出了减税和投资举措,但是这些措施基本上都是危机发生前就已计划好的。
其次,为加入欧元区,拉脱维亚不愿扩大公共开支以防超标。拉脱维亚加入欧盟当年的12月,拉脱维亚中央银行即开始将拉特汇率由盯住SDR篮子货币转为紧盯欧元,将欧元对拉脱维亚本币拉特的汇率定为1:0.703,并开始为全面加入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做准备。即使遭遇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今年3月开始执政的东布罗夫斯基斯政府仍承诺“在2012年加入欧元区的目标不变”,并愿意削减财政支出,以使其不断膨胀的预算赤字达到加入欧元区的《马约》标准。1
第三,拉脱维亚政府财政干预手段受到限制。随着今年2月拉脱维亚政府的更迭,欧盟对拉脱维亚提出了更高的预算和结构改革要求,并指出只有拉脱维亚政府做出承诺后,才会拨付剩余款项。若没有外部资金支持,拉脱维亚根本无法施行赤字政策。拉脱维亚总理近来表示,如果IMF再延迟发放6月的17亿欧元贷款,国家将要破产。作为援助的交换,拉脱维亚政府不得不削减公共开支并增加税收。拉脱维亚全国的医院和学校都面临被关闭的危险,而地方政府预算可能减少四成,政府雇员工资已经被削减了25%。而这两个政策可能引起其国内民意的反弹。2
拉脱维亚能否走出当前困境,在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西欧经济能否走出困境,甚至可以说主要是依赖外部的资金援助。但由于拉脱维亚相对于西欧来说,普遍规模较小,企业生产成本较低,当西欧经济开始复苏时,西欧订单将首先流向拉脱维亚,拉脱维亚“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将会显现出来。有迹象显示,西欧经济虽然仍处下行趋势,但降幅趋缓,有望2010年上半年开始复苏。届时,拉脱维亚经济有望紧随其后走出困境。
--------------------------------------------------------------------------------
*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学博士)。
1 Eur Activ, “Worsening Economic Crisis Sparks Niots in Latvia”, Jan. 14, 2009, http://www.euractiv.com/en/enlar ... tvia/article-178498
2 David L. Stern, “Latvia’s Government Collapses”,The New York Times, Feb. 20, 2009, http://www.nytimes.com/2009/02/2 ... .20340824.html?_r=1
3 http://www.mk.gov.lv/en/latvija/
4 Ministry of Economics of Republic of Latvia, The 29th Repor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atvia, 2009, http://www.em.gov.lv/em/2nd/?cat=137
1 Camilla Andersen, “Latvia Caught in Vicious Economic Downturn”, IMF Survey Online, May 28, 2009, 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survey/so/2009/CAR052809A.htm
2 Simon Kuper, “What Went Wrong With Latvia?” Financial Times, June 5, 2009, http://www.ft.com/cms/s/2/021831 ... 1-00144feabdc0.html
3 Latvijas Banka, “The Current Monetary Policy: the Lats is Pegged to the Euro”, http://www.bank.lv/eng/main/fa/monpolicy/ls-euro/cmp1/
1 AFP, “IMF Latvia Mission: More Reforms, Budget Cuts Needed”, Jun. 5, 2009, http://www.djnewswires.com/eu
2 Clare Connaghan and Katie Martin, “Finance Crisis in Latvia Deepens”, The Wall Street, June 4, 2009,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24405962549882275.html
3 “The World Factbook”,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 ... ctbook/geos/LG.html
1 BBC, “EU Finance Chiefs Tackle Latvia”, June 9, 2009, http://news.bbc.co.uk/2/hi/business/8090824.stm
2 State Chancellery of Latvia, “Agreement of The Government and Social Partners on a 2009 Budget Deficit Reduction in the Amount of 500 Million LVL”, June 12, 2009, http://www.mk.gov.lv/en/aktuali/zinas/2009/june/12062009-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