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大学 国际政治概论 王联笔记(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 00:5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二节        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政治格局
        格局包含的战略思想
        国际格局:中国式的概念
        理解国际格局
        国际格局的决定因素
国际经济政治力量的组合分解
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
        两极的国际政治格局
        单极的国际政治格局

当今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人在描述国家之间的政治、外交关系时,曾有“纵横捭阖”一说:“纵横”的原意是通过游说来联合,“捭阖”则是开启和关上的意思;“纵横捭阖”合在一起,便是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来联合或分化。(邱震海)

格局包含的战略思想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联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联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是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 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
国际格局:中国式的概念
国际格局是一个完全中国式的、或者说很受中国学者偏爱的概念,尽管它与结构现实主义所说的“国际结构”或“体系结构”实际上是一回事。按照中国人的整体思维定势和建立中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的某种偏好,使用这一概念有着明显的好处和方便的地方,即:它能使人们从宏观和整体上把握国际关系的发展轨迹,也能够排除许多不必要的或不稳定的干扰因素,如局部的事件或某些国家的国内因素,从而完成“理论要素”的有效整合,并使理论较为简约和有力。(参见:李义虎:《国际格局研究的现实主义取向和“中国学派”――国际关系学科整合研究之一》,《国际政治研究》2004年第2期。)
与此概念相关的中国词汇还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力量对比、国际形势动荡不安、时代、主题、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国际格局是由大国间的实力对比和战略关系决定的。(阎学通)
国际格局是认识国际环境,探索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规律和当前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前提与基础。因此,要把握国际风云变幻的基本脉络,认清国际关系总体的历史进程、规律以及当今国际形势的发展,必须研究国际格局。所谓格局,即事物内在的结构、形式或状态。国际格局,指的是活跃于世界舞台,充当主要角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间相互作用和组合形成的一种结构。

理解国际格局
国际格局指的是,世界上各国或国家集团在合作与竞争中、在实力上和利益上达到的某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或均衡。对国际格局的理解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角度:
–        1. 从历史或动态的角度看,力求回答“国际格局何以至此又将去向何方”,人们常说的“时代问题”就与此密切相关。
–        2. 也可以从时代的横断面或静态的角度观察,即透过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层面,或汤因比所用的器物、制度、观念三个层面,来对现今的世界加以描述。
–        3. 也可以用成本收益方法,即通过比较各国家或国家集团,也可以将其统称为各种力量,在既定或未来格局下的获益和受损程度,来理解和把握世界格局脉络。
–        4. 还可以从世界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或影响力的此消彼涨中,从其构造世界秩序的理念和意志力中,来对国际格局进行分析。(张宇燕:《对当今国际格局的几点思考 》)

国际格局的决定因素
换个角度看,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在于各种力量在形形色色国际规则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综合实力。一国或国家集团的综合实力主要取决于以下6个要素:
–        1. 市场规模,包括总产出与人均产出水平,以及相应的购买力;
–        2. 货币与金融,主要看其货币是否是世界储备货币,以及其银行系统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有效性和规模;
–        3. 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其中既要看存量更要看增量;
–        4. 以质和量表示的人口与资源禀赋;
–        5. 制度的稳定性以及与治理合法性密切相关的意识形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软力量”;
–        6. 军事力量。多维度并重、动静态结合、损益量比较、内外因兼顾,应成为思考世界格局这一宏大问题的基本脉络。(张宇燕:《对当今国际格局的几点思考 》)

国际政治经济力量的组合分解(参阅PDF——国际联盟,联合国;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欧洲殖民体系;两极的国际政治格局:冷战阵营的对抗1945-1960,1960-1991;单极的国际政治格局:1989年美国在海外的驻军状况,2003年美国在海外的驻军状况)
附:满足单极世界的条件
以国际关系的理论来看,所谓的单极世界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某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至少超过最接近对手的一点五倍;二、某一国的军费开支相当于仅次于它的五个国家的军费总和; 三、某一国的军事力量和设施遍布全球许多地区。
目前全面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只有美国,因此世界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呈现单极世界局面。但是,随着欧盟扩大,欧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联合体,其在经济上与美国的差距将日益缩小。再加上欧盟中长期在军事部署上的独立行动,可以想象,即便合众国的政治架构没有完成,欧盟在今后二十至五十年间,也将向着世界另一极的目标演化;若政治架构完成,那么这一进程可能呈加速趋势。(邱震海:《美欧中三足鼎立:未来国际格局新走向?》)
附:美国在世界新秩序中的角色(参阅PDF——America's Role)

当今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
首先,由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主导并利用现行各种国际规则,保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
其次,美国是这个既得利益国家集团中影响力最大、也是最咄咄逼人的力量,同时,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的实力也在急剧提升。
第三,在确立和实施国际规则的方式上,明显带有地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并开始呈现出北美、欧洲并立和亚洲加速组合之势。
最后,尽管广大发展中国家拥有建立更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强烈愿望,并且在个别领域占有优势地位,但总体来看,它们大都是现行不公平国际规则和由发达国家设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接受者,而且它们之间受益或受损情况又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在形成集体行动以谋求共同利益方面,还存在重重障碍,尚需要下大力气加深合作。(张宇燕:《对当今国际格局的几点思考 》)

第三节        国际政治秩序
1、秩序与体系、格局
2、国际秩序的发展与演变
3、冷战后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讨论
• 各主要大国关于国际新秩序的观点
• 中国倡导的国际新秩序
4、反恐战争对当前国际格局的影响
• 讨论话题

秩序
秩序,即序列、稳定,它与无序、混乱相对,意为整体划一、稳定有序。秩序通过某种原则纽带把众多各不相同和互不一致的部分组合排列,以确定其在整体中的位置,并依一定顺序运行。秩序表现为稳定,秩序的基本特征也是稳定。在某种意义上说,秩序和稳定是同义语,不可分开。秩序是相对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着各式各样的秩序,但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运行规则和利益基础,或由武力控制、或用法律维持。国内秩序是这样,国际秩序也不例外,均以稳定目标、运行规则和利益基础为基本要素,只不过区分为强制性和公平合理两大类。
国际政治秩序,指的是国际社会中既相互联系又利益各异的国家间围绕某种目标和依据一定规则相互作用运行的机制,它表现为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位置和顺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国际政治秩序是人为的,既可缔结、调整,也可突破、重建,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基本特征与实质
战后,国际社会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其基本特征是:以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受少数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经济机构。这种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无权地位的情况下,按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志和需要建立起来的,其实质是维护垄断资本的国际剥削。
国际政治旧秩序的基本特征及其实质
战后长期存在的国际政治旧秩序,是在美苏两极对峙争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基本特征表现为:①划分势力范围,建立军事集团,组织“大家庭”、“卫星国”或“联盟关系”;②在联合国,通过安理会中大国否决权,垄断国际事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联合国成为超级大国手中的工具;③无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肆意践踏他国主权。两极格局终结后,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没有因此而结束,甚至变本加厉,有增无减。这种国际政治旧秩序的实质,就是维护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它以追求世界霸权为目的,以热衷干涉为主要内容,组织“大家庭”和“联盟体系”,划分势力范围,在国际社会中建立国与国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不平等关系。
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具有极大的不公正性、不合理性:政治上,少数大国垄断国际事务,肆意干涉他国内政;经济上,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导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南北差距扩大,国际经济关系严重失衡;军事上,军备竞赛激烈,核战争危险危及人类生存,地区热点丛生,局部战争频繁,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稳定;文化上,西方国家大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渗透扩张,打没有硝烟的战争,危及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由于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的不公正性和不合理性,使得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一方面不能维护、保证大多数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不能维护国际整体缓和、和平与稳定;另一方面阻碍了人类共同发展与繁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的发展与繁荣。因此,改革国际旧秩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

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内容
经济、文化方面:
①各国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②各国有权对本国资源及其开发实行有效控制;③各国有权参与处理国际经济事务;④发达国家应尊重和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需要,在提供援助时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⑤加强南北对话和合作,在商品、贸易、资金、债务、货币、金融等重要经济领域作出必要的调整改革。
政治、安全方面:
①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参与国际事务的讨论和解决;②各国有权根据各自的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道路;③互相尊重国家领土完整和边界不可侵犯的原则;④国家之间发生争端应当通过和平方式合理解决,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各主要大国关于国际新秩序的观点
1.冷战结束初期美国的世界新秩序
①确立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地位。②重视西方联盟的作用,加强与西方盟国的“伙伴关系”,“共同分担责任”和“行使权力”。③以美国的价值观和理想为基础,并使之“在全世界盛行”和“开花结果”。④加强同俄罗斯的合作,争取其它国际力量的配合。⑤建立新的全球性和地区性安全体系,消除危及美国利益的各种威胁,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为美国利益服务。
2.日本和欧洲也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发达国家的这些构想,在具体内容上虽然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即都是旧秩序的变种,是要建立一个以西方大国利益为基础的,由西方大国领导的,以确立西方模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为目标的“国际新秩序”。因此遭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反对。至于它们之间的分歧,主要原因在于各自争夺建立所谓的“国际新秩序”的主导权。

中国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我们认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该反映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应该体现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具体来说,这一新秩序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第二,        坚持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反对凭借军事优势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要彻底摒弃冷战思维和,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增进相互信任,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
第三,        世界各国主权平等。所有国家不论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都有平等参与世界事务的权利。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平等协商,全球性的挑战要由各国合作应对。
第四,        尊重各国国情、求同存异。每个国家都有权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与发展道路。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各国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不应成为发展正常国家间关系的障碍,更不应成为干涉别国内政的理由。
第五,        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各国之间,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该相互合作,平等互利,共同发展。要改革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之有利于维护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创造一个持久和平和普遍繁荣的新世界而共同努力。(外交部网站)

小布什政府的世界新秩序
一是在这个“世界新秩序”中,美国的领导地位不容取代,21世纪仍将是美国的世纪;
二是与同盟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公平分担防御任务,建立有利于美国的新国际关系;
三是所建立的“世界新秩序”必须以美国的价值观和理想为基础;
四是调整军事战略,以确保美国在全球的利益,积极处理不利于美国战略利益的地区性冲突。
有规则的秩序(参阅PDF)

国际规则与国际秩序
国际规则在形成国际政治经济生活的地位大幅度提升。
首先表现在国际规则或惯例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或政治实体所接纳。– 无论是世贸组织这样的全球机构、还是欧盟或欧元区这样的地区性组织,囊括的国家或经济体日益增多。
其次,越来越多的问题或领域都被纳入国际规则的约束范围之内。– 在过去的15年中,新增的多边国际规则、包括原有规则涉及领域的丰富与拓展,就有数十种之多。
第三,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和纠纷的解决越来越倚重双边或多边国际规则。处理贸易争端如此,打击跨国犯罪亦如此。
第四,对某些国家、尤其是那些能够影响国际规则制定和实施的国家而言,各类国际规则已成为它们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的基本手段。
第五,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世界结构中的地位,主要取决于其在制定和实施国际规则过程中的综合实力,或一国的综合实力之大小,大国或国家集团间的竞争,也主要围绕国际规则的制定与实施展开。
第六,国际规则的“非中性”,亦即在同一规则下各国损益程度千差万别甚至大相径庭,这一特征愈发明显。列入全球贸易谈判内容的“环保条款”和“劳工条款”等,已成为某种维护特殊利益的工具。
最后,滥觞于发达国家的种种规则或惯例正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化,诸如公司治理规则,若干年前由少数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家制订的“巴塞尔标准”等,正在变成某种一般原则;“普林斯顿普遍司法权原则”,即不允许犯罪以主权豁免和国界神圣为由而逃避惩罚,以及所谓“华盛顿共识”,也正在或一度成为全球性说教。

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在联合声明中,双方对新世纪人类面临的中心任务、如何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联合国改革、全球化的影响、消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水平差距、建立新型的安全 构架等问题表明了共同的主张。联合声明显示出中俄两国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的坚定决心,对深化两国在国际领域的战略协作、促进国际形势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7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一些国家领导人主张建立和谐多边主义国际秩序
西班牙、巴西、墨西哥和智利等一些伊比利亚-美洲国家共同体成员领导人在2005年10月12日出版的一本书中发表文章,一致主张21世纪应建立和谐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和墨西哥总统福克斯分别指出,该组织的行动准则是捍卫民主、捍卫国际法、捍卫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作用,并主张通过谈判途径和现代多边主义的方式来解决国际和地区冲突。智利总统拉戈斯说,在多边主义国际秩序下,人权可以得到尊重,各国在政治领域可以拥有自主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平也能得到保障。巴西总统卢拉指出,新的国际关系要求各国反对霸权政治,反对单边主义的行事原则。

反恐战争对当前国际秩序的影响(参阅PDF——2000年各地的恐怖事件;本-拉登恐怖组织网络示意图和世界50多个国家的恐怖组织)

讨论话题
讨论2.1: 以南奥塞梯问题为例,论述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特征。
讨论2.2: 评述三个世界的划分所包含的国际格局思想。
(1974年2月,毛**主席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他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1974年4月,邓小平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详细阐述了毛**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5-6-3 01:58:55 | 只看该作者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 05:4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