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讯息] 时政评论:日本的历史认识仍是中日关系水面下的冰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31 11:0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本的历史认识仍是中日关系水面下的冰山

发布时间:2012-03-15  作者:徐永智  来源:中国国防报 2012年2月28日


   2月20日,在与南京市政法委书记会谈时,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他称自己的父亲,在南京待到战争结束,并受到当地人尊敬,如果真有“南京事件”,南京人不会对日军那么客气。



如果是作为南京人笔者在现场,一定会当场反讽:日本在被占领后对占领军客气有加,在败战后的第三天总务省就决定建立妓院“慰劳”美军。原来广岛和长崎也没有遭受过原*子DAN轰炸,笔者在广岛和平纪念馆看到的全是假象。和抱着如此逻辑的政客展开关于历史的辩论,将不会取得任何成果。何况河村本来就以迎合日本大众,发表非现实性的政策构想著名。



中文媒体这几天的报道或评论大多以反驳或讨论应对措施为主,因此笔者想在此试着举出河村事件的三点深层原因:



   其一,战后日本社会从未就历史认识达成共识。1945年后,东亚成为冷战前沿地区,美国为制衡苏中两国,在战后迅速改变了彻底消灭日本军国主义残余的方针。岸信介、重光葵等战犯或有战犯嫌疑人均重返政坛,而佐藤荣作、安倍晋三则与岸信介、松冈洋右(宣布日本退出国联时的外相)有着亲属关系。从东京审判开始至今,日本右翼学者反复翻炒“东京审判是以事后立法惩罚当事人”等谬论,将反对东京审判的印度法官帕尔视为英雄(关于反驳可搜索“东京审判合法性之探讨”)。在历史教育上,尽管教科书反复强调战争的可怕与和平的可贵,但对日本为何发起战争所述甚少。笔者在广岛和平纪念馆也完全没有感受到“因为我们首先引起战争,所以遭受轰炸”的历史观。长于考证的日本学者依靠质疑历史事件中的微小细节,比如卢沟桥事件谁开了第一枪之类来否定历史全貌,而完全忽视七七事变前日本即反复蚕食中国领土的大背景。



   其二,社会失去对右翼言论的制约。战后的很长时间内,日本社会党等左翼政党长期在国会占据三分之一以上议席。尽管某些议员或民间学者任意否定侵略事实,但阁僚或官员如有关于侵略战争的不当言论则很可能引咎辞职。而现在,日本政坛缺乏对否定侵略战争言论的制约性力量。作为战后“和平日本”象征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已成为一纸空文,而出兵前往霍尔木兹海峡协助美军威慑伊朗也无知名政治家反对。河村隆之说出“南京大屠杀不存在”的“真心话”,反而成为勇气可嘉的表现。在其发表上述言论后,打到市政府的电话中有四分之三的人居然对其表示支持。



   其三,部分日本政客相信挑衅不会影响日本实际利益。本世纪初,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曾引发中国国内规模较大的涉日游*,两国领导人会晤长期中断。尽管如此,中日之间仍维持了 “政冷经热”状态,对华出口大幅增长拉动了日本经济复苏。类似于河村隆之这样的日本政客不认为在历史问题上挑衅会让日本有什么实际损失,甚至存在着中国政府需要维持社会稳定,因此将对日方在历史问题上的挑衅忍气吞声的迷思。



   在民主党执政以来,中日主要分歧似乎已成为东海油气与钓鱼岛问题。这体现出民主党的重视实利的外交路线,也缘于小泉后期外交给日本留下的不愉快回忆。然而,这次地方层级交流中的突发事件迅速上升至两国关系问题,提醒我们,历史问题仍旧是中日关系中的深层问题。在微博时代,小问题导致民间舆论沸腾,促使局部问题升级,迫使两国更高层部门表态的构图正在逐渐成型。所幸的是,尽管河村迄今仍在狡辩,但中、日更高层级的机构或部门,从爱知县知事、南京代表团(尽管会谈当时确实不知所措)到两国外交部都做出了合理反应。钓鱼岛撞船事件之后的事态也表明,当两国关系因现实问题恶化时,日本战后对历史问题一以贯之的暧昧态度将使历史问题这座冰山再次浮上水面,而微博的普及毫无疑问大大加快了冰山浮起的速度。因此,改变在交流中“少惹事非”的老观念,预先调查对方背景,对于河村这种蓄意挑衅(其在一周前即表示希望在南京召开关于大屠杀的讨论会,并在会谈后主动将南京市官员的反应透露给多家日本媒体)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恐怕是我们需要培养的新能力与新思维。相信河村在了解正是栖霞寺(其父呆过的战俘营)在1937年-1938年曾庇护两万多名难民,期间日军反复进入难民营强奸妇女及杀害男孩的事实(可参见《拉贝日记》中栖霞寺寂然法师的信)后,应该不至于再把自己的丑态主动透露给日本媒体。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 研究实习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7 00:2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